【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兩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機分別撞向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和世界貿易中心二號樓,兩座建築在遭到攻擊後相繼倒塌,世界貿易中心其餘5座建築物也受震而坍塌損毀。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9時許,另一架被劫持客機撞向位於美國華盛頓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五角大樓局部結構損壞坍塌。

911”事件是發生在美國本土的最為嚴重的恐怖攻擊行動,遇難者總數高達2996人(含19名恐怖分子)。對於此次事件的財產損失各方統計不一,聯合國發表報告稱此次恐怖襲擊對美經濟損失達2000億美元,相當於當年生產總值的2% 。此次事件對全球經濟所造成的損害甚至達到1萬億美元左右 。此次事件對美國民眾造成的心理影響極為深遠,美國民眾對經濟及政治上的安全感均被嚴重削弱。

經濟的損失

事件發生後,美國股民開始恐慌性拋售股票,導致股市暴跌。一週內,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普指數分別下降14.3%、16.1%和11.6%,估計股票縮水1.4萬億美元。儘管布什政府向股市內大量注入資金,9月17日重新開市後,恐慌性拋售仍然無法避免,各大股指不斷下跌直至3年來的最低點。

由於紐約曼哈頓島是跨國金融公司的雲集之處,這些公司的業務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據初步估計,損失在100億美元以上。辦公室設在世貿大樓上的公司就更加倒黴,他們的業務幾近癱瘓,大量數據丟失,其中著名的公司有美洲銀行、朝日銀行、德國銀行、國際信託銀行、肯珀保險公司、馬什保險公司、帝國人壽保險公司、蓋伊·卡彭特保險公司、坎特·菲茲傑拉德投資公司、摩根斯坦利金融公司、美國商品期貨交易所。其中,摩根士丹利損失最慘,因為它在世貿中心總共租用了29.8萬平米的辦公用地,公司很多職員連辦公地點都沒有。

在已知的世貿大樓4000多名失蹤者中,絕大多數是金融公司的職員,而且不乏高級管理人員。其中,坎託·菲茲傑拉德投資公司1000名職工中就有650人遇難,馬什保險公司也有300名職員失蹤。

據紐約市審計官員估計,事件造成的建築等財產直接損失達340億美元,人員傷亡造成的損失110億美元,災區現場清理和搶救費為140億美元。

美國政府集合了無數建築精英,拿出了無數的設計方案,才於2006年開始動工。新世貿大廈由於工程緩慢、費用超標,完工日期被一次次拖延至2015年,整個項目的預計花費也增加到了180億美元。

僅9·11事件發生後一週之內,美國最大的財產保險公司AIG就賠付5億美元,第二大壽險公司MetLife賠付3億美元,CNA金融保險集團賠付2.3億美元。全球幾家大型的再保險公司也損失慘重,Munich再保險、瑞士再保險、倫敦勞合保險、通用再保險等公司更是元氣大傷。美國“股神”巴菲特曾表示,他旗下的再保險公司要花數年時間才能緩過來。國際知名諮信評估機構美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預測全球保險業此次的償付總額在150億至300億美元之間。

9·11事件中,美國航空公司和聯合航空公司各自損失兩架飛機,整個空運停頓了3天。恢復飛行以後,由於受到事件的驚嚇,美國航空乘客人數短期內劇烈收縮,甚至出現了一班飛機只有一位乘客的情況。災難發生後,美國航空業就向政府提出了50億美元的現金救助和190億美元其他方式援助的請求。

災後的重建

美國由於這次事件後經濟出現衰退。為了刺激經濟,美聯儲採用了“貨幣擴張型”政策,從2001年到2003年底,聯邦利率持續降低,經過13次降息,聯邦利率到達1%。聯邦利率的降低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帶來了以次級按揭貸款為首的貸款發放。災後的人們敢於借貸,商業銀行和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在國家的支持下,也敢於放貸。

什麼是次級貸款

次級貸款的全稱是次級按揭貸款,是房屋貸款中按客戶信用度分類的一種貸款。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相對優質貸款而言,次級貸款就是給信用情況較差、缺乏還款能力證明和收入證明的客戶發放住房貸款。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面向信用分數低於620、收入證明缺失、負債較重的客戶。因信用要求程度不高,貸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貸款高出2~3%。它往往採用先低後高的還款方式, 主要實行首付低於15%或月供超過收入55%的浮動利率按揭貸款。這種貸款審批程序不太嚴格,利率較高,借款人對利率和房屋價格的變動相對敏感。

次級抵押貸款的興起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在次級抵押貸款之前,美國金融業有一系列完善的規則對接貸款者,商業銀行/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投資銀行和投資者。在沒有次級貸款之前,只有信用較高,有能力還款買房的人才會申請貸款進行購房。商業銀行和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基於房貸和其他貸款的基礎之上發行ABS(Asset backed securities)這種資產支持債券,後來投資銀行發現ABS有利可圖並從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手中買下ABS, 並基於其起初之上製作併發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擔保債務憑證。但是,有能力還款者人數有限,為了擴大規模賺取更大的利潤,信用較差,還款能力較差的人開始列入發展的名單當中。於是,次級抵押貸款在03年起開始發放,並在05年到達頂峰。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由於大批人貸款買房,導致房地產市場供不應求,價格飛速上漲。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從2002年起,美國房價以每年10%的幅度上漲,2005年房價上漲了17%,2003~2006年4年間美國平均房價漲幅超過50% 。在這種政策的刺激下,銀行發放了大量各種形式的住房抵押貸款。貸款條件過於寬鬆使得許多人購買了超出自己償付能力的住房,住房抵押債務急劇增加,美國的住房抵押債務對收入之比創下了歷史最高記錄. 美國房產價格的上漲在2005 年底達到一個頂峰。美國房價的急速上漲也為之後的房地產泡沫崩塌埋下伏筆。

資產證券化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簡單來說,資產證券化就是將個人、企業,甚至一個項目在未來能夠取得的現金的權利在當下進行貼現,使當下能夠獲得最大限度的現金。債權、未來收益權、租金等任何可以在未來產生現金流量的權利在理論上都可以進行資產證券化融資。而ABS就是資產證券化的典型代表,也是這場危機的始作俑者。

ABS: 資產支持債券 (Asset-backed securities) 。資產支持債券是將房地產以及其他抵押貸款等資產池發行發行的證券。以此資產池可以產生未來可預期的現金流作為支撐,發行的債券為資產支持。ABS在資金來源上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和同質化。ABS分為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的房貸支持證券以及其他ABS如學生貸款,信用卡貸款,汽車貸款,門票收入等。此次危機中,主要是MBS的流通。當然,ABS也有風險,其主要風險為Prepayment Risk(預支付風險是指貸款者在利率降低時提前還貸,導致貸款機構被迫接收貸款並且承受利率降低,(收益損失的風險) 以及Extension Risk(延遲支付風險)。正是因為這兩種風險的存在,次級抵押貸款公司通過將其出售給投資銀行的方式轉移貸款。

CDO:擔保債務憑證。 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擔保債務憑證, 是一種新型ABS, 以抵押債務信用為基礎,基於各種資產證券化技術,對債券,貸款等資產進行結構重組,重新分割投資回報和風險,以滿足不同投資者需要的創新衍生證券產品。CDO是由投資銀行從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手中購入ABS,並融合其他債券所產生的新債券,也是金融創新的代表之一。CDO的核心設計理念是分級CDO的各個債權要求相異性,來源不能相同,同時彼此間相關性越小越好,以達到分散風險的要求。CDO分為優先級 Senior Tranches中間級 Mezzanine Tranches股權級 Equity Tranches。優先級的CDO會被評級機構打上AAA的最高評級,而中間級和股權級則被打上A或者BBB的級別。其中優先級的購買者會被優先償付,其次是中間級,最後是股權級。一旦抵押貸款出現違約等造成損失,損失將首先由股權級吸收,然後是中間級, 最後是優先級。優先級CDO被評級機構評為AAA級別。 優先級CDO的購買方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共同基金,養老基金等風險偏好程度較低的投資者;中間級和股權級CDO的購買者主要是對沖基金等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機構投資者——也是本次危機中最先倒下的一類機構投資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便CDO進行分級,其本質仍然是次級貸款這種風險極大的貸款,也就是說CDO的本質還是一堆“垃圾“,只不過這堆”垃圾“披上了“黃金“的外表。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CDS:信用違約互換。CDS:信用違約互換 (Credit Default Swap), 關於債券發行者違約風險的保險。保費價格隨著違約風險的上升而提高。 發行者: AIG 美國國際集團。CDS作為CDO保險,為CDO進行擔保。也正是因為AAA的評級和CDS的出現,大批購買者開始購買CDO,也是後來CDO的崩塌,投資者血本無歸,金融市場崩塌的主要原因之一。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由於次貸風險被轉移到投資銀行所創新的各種各樣證券中去了,最初的住房抵押貸款金融機構就成為了典型的中介機構了,不承擔任何風險。為了賺取“中介費”,他們就無限制地發放次貸,而後續的創新金融鏈上的投資者由於過多的環節手段他們已經不知道風險所在,也無止境地投資於這些金融產品。這樣,儘管金融創新工具可以把風險分散出去,但是總體的宏觀風險卻因為投資者錯誤地判斷風險大小而放大了。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2003 年美國經濟開始復甦。為防止通貨膨脹反彈,從2004 年6 月到2006 年6 月,美聯儲連續17 次上調聯邦基金利率。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長期以來,大量美國居民利用住房抵押貸款的再融資(refinancing)來獲得更多貸款,以維持自己入不敷出的生活方式。由於市場利率較低,房屋價格不斷上漲,住房抵押貸款者可以以已經升值的住房為抵押,以比原有貸款更為優惠的條件,借入一筆新的貸款。在償還舊貸款之後,多出來的部分便可以提取現金,作為自己的消費開支。但是,美聯儲不斷升息導致住房貸款市場利息率的上升和房價的下跌,再融資者無力償還新貸款,於是出現“斷供”。違約率的上升導致以次貸為基礎的RMBS 和CDO 的價格下跌。更糟糕的是,相當大部分住房抵押貸款採取的是浮動利息率。根據次貸的有關規定,在經過前兩年低利息率期之後,次貸利息率必須根據市場利息率加以調整,次貸合同進入利息率重新設定期。利率的提高使得大多數次貸借貸者難以承受,次貸推遲償還和違約率都大幅度上升。

次貸危機原因。American dream美國政府為了使其公民“安居樂業”, “居者有其屋”以原美國夢,使得房利美,房地美大力發展次貸業務,大幅度購買次級抵押貸款,鼓勵人們貸款買房。

1)金融創新過度。CDO的證券化資產為ABS,無法追訴至實質財產, 因此CDO產品的出現使風險極度膨脹。衍生品市場的創新過程形成了“擊鼓傳花”,投行機構明白只要最後一棒不是自己,風險就不會存在, 因此他們不斷創新,買賣。。。。。

2)傳導機制加速了危機。房貸違約率的不斷上升CDO價值下降,財富縮水,當所有人都認為“擊鼓傳花”的遊戲到了盡頭,CDO的價值自會下降不會上升時,沒有人想要購買CDO,只有人想要賣CDO。即便僥倖賣出CDO獲得收益,也再也不敢進行投資。由於市場的不穩定性,導致商業銀行即便有錢也不再願意放出貸款以確保本金的安全。

3)房價下降直接造成打擊房地產行業的投資。投資銀行的去槓桿化也使得股票市場大跌。信貸市場癱瘓,股票市場大跌,公司裁員導致居民削減消費,企業降低投資從而導致宏觀經濟陷入衰退。

利率上升,房地產價格下降(緊縮的貨幣政策)→違約率上升(信貸市場)→資產價格下降(資本市場)→商業銀行惜貸行為,信貸緊縮(信貸市場)→居民消費,企業投資減少→經濟危機

去槓桿化。金融機構通過出售風險資產來償還債務,主動收縮資產負債表,降低槓桿比率。眾多金融機構在同一時間大規模出售風險資產,自然會壓低風險資產價格,從而一方面引發市場動盪,另一方面造成金融機構尚未出售的風險資產資產市場價值(賬面價值)進一步下降。

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佈破產。次貸危機恐慌情緒上升至巔峰。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同日,美林證券同意以約44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銀行。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2008年10月8日, 美聯儲宣佈降息50個基點。2009年3月18日,美聯儲正式宣佈推出量化寬鬆(QE)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全球銀行的連鎖反應

歐元兌美元在2007年11月26日攀升至全年峰值1.4873,創下歷史新高,美元的貶值使得日元等低值貨幣迅速升值,使得大規模的平倉行為發生,貨幣市場出現了劇烈的震動

英國北巖銀行,(Northern Rock plc.亦稱諾森羅克銀行,以下簡稱“北巖”銀行)一直是英國東北部地區兩家富時指數100(FTSE 100)公司之一,是英國國內的第五大抵押貸款機構。2007年9月14日.15日和17日,北巖銀行發生了擠兌事件,這是自1866年以來英國的銀行首次出現擠兌,也是“次貸風波”影響歐洲金融業的標誌性事件。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次貸風波 是北巖銀行遭擠兌的外部環境因素 北巖銀行作為一個資產負債率低、發展迅速、被英國人視作好銀行的金融企業卻在英國遭到了擠兌,外部原因在於“次貸風波”引發了市場擔憂。儘管北巖銀行在美國次級債券市場上的投資並不多,僅佔其全部資產的 0.24% ,大約為 2.75 億英鎊,其中 2 億英鎊投資在美國的債務抵押債券,0.75 億英磅投資於房產抵押擔保證券。但是,受美國“次貸風波”的影響,英國房地產市場也開始了深度調整,英國 HBOS 房屋價格指數從 2007 年 7 月開始下降,英國銀行業貸款違約率隨之上升,銀行房貸業務帶來了較大負面影響。北巖銀行是英國第五大抵押貸款機構,其 2007 年上半年新增抵押貸款額排名英國第一,擁有大約 150 萬儲戶,向 80 萬購房者提供房貸,業務重心向房貸市場的較大傾斜使得北巖銀行被市場普遍認為是受“次貸風波”影響最大的英國金融機構。 監管的缺失和市場失靈是導致北巖銀行遭擠兌的重要外部因素 1.金融穩定的三邊制度框架沒有完善。按當時英國金融監管法規,涉及金融監管的有英國財政部、英格蘭銀行和英國金融監管局三個部門,且在英格蘭銀行設立了三方常設委員會,但三邊制度框架沒有完善,主要存在這些問題:一是缺乏對三方維護金融穩定方面的作用與職責的詳細法律規定。儘管三方簽署了金融穩定的諒解備忘錄,然而這個備忘錄條款過於粗糙。在發生金融危機的情況下,三方很難及時、緊密地合作。二是缺乏對金融危機有序處理的制度安排。當北巖銀行遭受擠兌時,英國金融管理三巨頭反應遲鈍。如果在危機初現時刻,三方就採取迅速一致的有效手段來處理,那麼北巖銀行也不至於連續多天被擠兌。 英國金融監管當局沒有履行足夠的監管責任。從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英國放鬆金融管制,金融機構槓桿比率不斷上升,金融的產品不斷增加,金融機構過度冒險,監管部門卻沒有及時防控,造成風險不斷累積。英國金融監管部門一直堅持以原則為基礎的監管方法,保持中立的監管態度。 北巖銀行遭擠兌事件中,英國金融監管當局的失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7年9月,北巖銀行因流動性危機向英格蘭銀行求救,申請資金援助。

但瞬間,在2007年9月13日,北巖出現流動性危機向央行求救的消息被BBC曝光。緊接著第二天,北巖銀行宣佈預計2007年稅前利潤將比預期低20%的消息。民眾的恐慌情緒被引爆。

在擔憂與恐慌中,北巖發生了擠兌,給原本就處於風雨飄搖中的北巖銀行添了致命的一刀。

2007年10月,北巖銀行宣告倒閉,尋求買家注資。

北巖銀行的發展歷程完整地詮釋了什麼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1997年到2007年的十年正是英國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風起雲湧的十年,準確抓住機遇、站在風口浪尖的北巖銀行也正是颱風登陸後第一個被席捲的銀行。

冰島破產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冰島是一個人口只有32萬的北歐島國,但卻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06年冰島GDP為11417億克朗(181億美元),GDP年增長2.6%,人均GDP60370美元。冰島長期躋身“世界最幸福國家”之列,多次被聯合國評定為“最適宜居住的國家”。聯合國發佈的2007、2008人類發展指數顯示,以人均水平為標準,冰島是全球第五大富國,免費醫療,免費教育,高額失業救濟金,等高福利政策,世人眼中的冰島宛若天堂。然而在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中,冰島卻陷入了國家破產的危機,損失極為慘重,冰島人民不得不面對9倍於GDP的銀行負債重擔超過1383億美元,本國貨幣大幅貶值,出現嚴重國際收支危機,瀕臨破產,每名冰島公民身負37萬美元的債務,冰島總理甚至建議國民自行捕魚來節省糧食開支,帶來這場毀滅的其根本原因是冰島過度發展金融業,金融槓桿比率太高,虛擬經濟完全脫離實體經濟的季度膨脹。

雷曼兄弟公司倒閉時,國外短期信貸渠道被關閉,冰島第三大銀行Glitnir銀行不得不向冰島中央銀行提出短期的借貸要求,然而,冰島中央銀行反應卻出乎意料,它不僅拒絕了借款要求,還根據有關條例對該銀行強行實施國有化,這使得市場認為冰島中央銀行無法成為可靠的最後貸款人,從而使得整個國家的銀行風險驟然上升,本已貶值的冰島克朗一時暴跌。

9月29日,冰島宣佈將第三大銀行Glitnir收歸國有。2008年10月6日,冰島金融系統急劇惡化:當天冰島克朗對歐元匯率猛跌25%,雷克雅未克股市中所有銀行股全部停止交易,國際信貸評級機構吧冰島的信貸評級從A降為BBB,冰島總理對全體國民發出警報稱:“在最糟的情況下,冰島的國民經濟將和銀行一同捲進旋渦,結果是國家的破產。”冰島外匯儲備迅速減少,主要銀行陷入危機。

2008年10月7日,冰島政府宣佈接手第二大銀行Landsbanki,同時宣佈將尋求從俄羅斯借債40億歐元來讀過難關。總理哈爾德呼籲儲戶保持冷靜,不要急於從銀行取走存款,他還承諾冰島所有的居民儲蓄將得到政府擔保。

2008年10月9日,冰島政府宣佈接管第一大銀行Kaupthing。冰島證券交易所以“不尋常市場條件”為由宣佈所有股票交易暫停,同一天,德國和英國政府分別採取措施,暫時凍結冰島陷入困境的主要銀行在各自國家分支機構的資產,保護本國儲戶利益。

2008年10月14日,冰島股市在暫停交易三天後重新開市,OMX15股票指數當天猛跌77.4%,創下了全球有史以來股市最高跌幅的記錄,冰島證券交易所宣佈,上述三家被收歸國有的銀行股價為0。

至此,冰島經濟全線崩潰,冰島大學教授阿爾薩埃爾·瓦爾費爾斯稱:“冰島已破產,冰島克朗以成為歷史”。

希臘債務危機

2009年10月初,希臘政府突然宣佈,2009年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預計將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和60%的上限。鑑於希臘政府財政狀況顯著惡化,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惠譽、標準普爾和穆迪相繼調低希臘主權信用評級,希臘債務危機正式拉開序幕。

隨著主權信用評級被降低,希臘政府的借貸成本大幅提高。希臘政府不得不採取緊縮措施,希臘國內舉行了一輪又一輪的罷工活動,經濟發展雪上加霜。至2012年2月,希臘仍在依靠德法等國的救援貸款度日。除希臘外,葡萄牙、愛爾蘭和西班牙等國的財政狀況也引起投資者關注,歐洲多國的主權信用評級遭下調。

根本原因,該國經濟競爭力相對不強,經濟發展水平在歐元區國家中相對較低,經濟主要靠旅遊業支撐。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各國出遊人數大幅減少,對希臘造成很大沖擊。此外,希臘出口少進口多,在歐元區內長期存在貿易逆差,導致資金外流,從而舉債度日。

直接原因,2009年12月16日晚間,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宣佈,將希臘的長期主權信貸評級下調一檔,從“A-”降為“BBB+”。標普同時警告說,如果希臘政府無法在短期內改善財政狀況,有可能進一步降低希臘的主權信用評級。這已是希臘一週內第二次遭受信貸評級下調的打擊。本月8日,另一家評級機構——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剛剛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由“A-”降至 “BBB+”,並引發了希臘股市大跌和國際市場避險情緒大幅升溫。另一評級機構穆迪也已將希臘列入觀察名單,並有可能調降其信貸評級。

危機的起源

一切要從2001年談起。當時希臘剛剛進入歐元區。根據歐洲共同體部分國家於1992年簽署的《馬斯特裡赫特條約》規定,歐洲經濟貨幣同盟成員國必須符合兩個關鍵標準,即預算赤字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負債率低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0%。然而剛剛入盟的希臘就看到自己距這兩項標準相差甚遠。這對希臘和歐元區聯盟都不是一件好事。特別是在歐元剛一問世便開始貶值的時候。這時希臘便求助於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高盛為希臘設計出一套“貨幣掉期交易”方式,為希臘政府掩飾了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從而使希臘在賬面上符合了歐元區成員國的標準。

這一被稱為“金融創新”的具體做法是,希臘發行一筆100億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國債,分批上市。這筆國債由高盛投資銀行負責將希臘提供的美元兌換成歐元。到這筆債務到期時,將仍然由高盛將其換回美元。如果兌換時按市場匯率計算的話,就沒有文章可做了。事實上,高盛的“創意”在於人為擬定了一個匯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臘貸出一大筆現金,而不會在希臘的公共負債率中表現出來。假如1歐元以市場匯率計算等於1.35美元的話,希臘發行100億美元可獲74億歐元。然而高盛則用了一個更為優惠的匯率,使希臘獲得84億歐元。也就是說,高盛實際上借貸給希臘10億歐元。但這筆錢卻不會出現在希臘當時的公共負債率的統計數據裡,因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後才歸還。這樣,希臘有了這筆現金收入,使國家預算赤字從賬面上看僅為GDP的1.5%。而事實上2004年歐盟統計局重新計算後發現,希臘赤字實際上高達3.7%,超出了標準。最近透露出來的消息表明,當時希臘真正的預算赤字佔到其GDP的5.2%。遠遠超過規定的3%以下。

除了這筆借貸,高盛還為希臘設計了多種斂財卻不會使負債率上升的方法。如將國家彩票業和航空稅等未來的收入作為抵押,來換取現金。這種抵押換現方式在統計中不是負債,卻變成了出售,即銀行債權證券化。高盛的這些服務和借貸當然都不是白白提供的。高盛共拿到了高達3億歐元的佣金。高盛深知希臘通過這種手段進入歐元區,其經濟必然會有遠慮,最終出現支付能力不足。高盛為防止自己的投資打水漂,便向德國一家銀行購買了20年期的10億歐元CDS“信用違約互換”保險,以便在債務出現支付問題時由承保方補足虧空。

下挫股市

由希臘主權信用評級遭調降所導致的該國主權債務危機在爆發之初,便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歐美各主要市場均在2009年12月8日開盤後迅速下挫1%以上;而其引發的全球投資者避險偏好,則通過推升美元的方式,向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施加 了巨大壓力。

標準普爾週二(2010年4月27日)下調希臘評等至垃圾級,因擔憂該國執行解決其高債務負擔所需改革的能力,標普之前還下調葡萄牙評等,稱鑑於其疲弱的經濟前景,擔憂葡萄牙的應對高負債的能力。對援助希臘方案細節的擔憂令歐元負面人氣進一步加重,歐元兌其他主要貨幣普跌,歐元/美元週二跌至一年低點,錄得一年內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歐元/日元挫至122.57日元,跌幅超過2.5%,普遍的風險厭惡情緒令日元得益;美元指數大漲1%,報82.319,但美元/日元跌0.8%,報93.20,盤中低見92.82。

銀行擠兌

2012年5月希臘組織聯合政府失敗令它退出歐元區的風險攀升,希臘人擔心該國脫離歐元區後採用的新貨幣會沒人要,紛紛到銀行去提領存款,銀行開始出現擠兌現象。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2015年7月9日,希臘雅典,希臘債務危機深化,民眾扎堆兒領取養老金。

希臘債務危機後的塞布魯斯銀行危機

塞浦路斯共和國,一個地中海島國。它擁有被英國《獨立報》稱為“歐洲最棒的沙灘”的度假勝地阿依納帕(Ayia Napa)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也長期因島上希臘、土耳其兩族的矛盾而處在實際分裂狀態。但除此之外,塞浦路斯只是一個毫不起眼的歐洲邊緣國家,甚至乾脆被人視為中東國家——它到巴勒斯坦的距離,比到歐洲的距離要近得多。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塞浦路斯不受重視的原因是它實在太小,這個國家的面積只有9251平方公里,其中還有約1/3處在實際分裂狀態,而屬於政府管理的希族人口則只有約83萬人。塞浦路斯在歷史上先後被奧斯曼土耳其和英國統治,直到1960年才獲得獨立。獨立後的塞國政府一度想要改變該國以往的“依附型經濟”,發展獨立自主的民族工業,它出臺過三個五年計劃,其中第三個因土耳其入侵而中止。這一時期,塞浦路斯政府對國民經濟多有調整、控制的態度,所幸並不激進,該國也保持了不溫不火的發展速度。但這種發展對於一個後進國家是不夠的,1970年,塞浦路斯的人均GDP僅為750美元,比起為國人熟知的當時的歐洲末等生希臘、西班牙和愛爾蘭也尚有很大差距,也低於智利和阿根廷,只屬於中等收入國家。

這個小國的“飛黃騰達”是戲劇性的,它的原有路徑被一場政治動亂破壞,迫使塞國走上了另一條由私人資本主導的發展道路。1974年7月,希臘軍政府在塞浦路斯挑起一場旨在促成塞國迴歸希臘的政變,引起了土耳其武裝干涉。該國北部被土軍佔領,近半農業、工業、礦業和交通運輸設施都在衝突中遭到破壞,20萬希族人——在當時佔希族總人口的1/3從土軍控制區域逃到南邊,淪為難民,國民經濟背上了沉重負擔,瀕臨崩潰。

捉襟見肘的塞浦路斯政府放棄了原有的五年計劃,轉而執行“緊急經濟行動計劃”。顧名思義,這一計劃的本意是解決當時那種極為困難的局面,首要目標是安置難民和恢復經濟。缺乏資本的塞國ZF不得不採取吸引外資和鼓勵私人投資的政策,於是,作為“緊急計劃”的“副產品”,利用該國廉價勞動力的出口加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依靠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製造業以及旅遊業的勃興,在“緊急計劃”實行的15年間,塞浦路斯經濟以年均8%的速度持續增長,人均GDP從1975年的976美元,不足希臘1/3的水平,提升到1990年的9641美元,超過了希臘。

當然,當這個國家的勞動力不再廉價,產業轉型便是不可避免的了。金融業剛好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除了原有的管制較為寬鬆、稅率很低等制度便利,塞浦路斯恰恰又是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家,早在80年代初,它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就已位居世界第三、歐洲第一,並且有很高的出國深造率,這為金融業的崛起提供了大量優秀的管理人才。

過去的輝煌的確不能掩飾現在的失敗,對於當下的塞浦路斯,媒體很容易為它的悲觀、絕望所吸引。路透社採訪了一位53歲的失業幼兒園教師Dora Giorgali,她的兩個兒子都在海外留學,“我告訴他們不要返回塞浦路斯,”這位母親說道,她表示自從她13歲那年土軍入侵之後,她還從未對未來感到如此迷茫。除了公職人員,即將失去飯碗的銀行員工自然也是抗議“三駕馬車”,希望它們乾脆滾出塞浦路斯的人群。

儘管如此,民調仍然顯示該國希望留在歐元區的人至少佔到了60%,雖然在這些人當中也有不少正感到憤慨。塞浦路斯人有理由認為歐盟不公,他們並不是希臘,塞國的財政狀況直到最近都相當良好,甚至在2009年之前還一度有預算盈餘,歐盟卻以最為嚴厲的態度來處置他們。

對於那些指責塞浦路斯經濟結構者,塞浦路斯人的態度同樣是牴觸的,這個國家培養的最為大牌的經濟學家,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季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便表示,依靠服務業和旅遊業而不是汽車製造業來作為發展支柱並沒有什麼過錯。而對於幫助俄羅斯富豪洗錢的指控,塞浦路斯人則指出其他監管寬鬆的金融中心也不會排斥這樣的擦邊球。

地中海的天然氣開採可能是塞浦路斯經濟復甦的最大希望,這裡據說儲量極其豐富,之前一臺挖掘機探明的儲量便達到了7萬億立方英尺——相當於沙特兩年的產量。但政治風險是這項工程最大的障礙,土耳其和它支持的北塞浦路斯都聲稱擁有島國領海主權,2013年一次鑽探測試還招來了土軍的炮艇。

然而,就是這麼大一點的袖珍小國,卻由於謀劃一個存款稅法案而成了全球新聞焦點。法案以零票贊成的尷尬處境未得通過,在它之後的“B方案”、“C方案”們則一直牽動著整個歐洲甚至全球政界、金融界的心絃。

塞浦路斯政府在2012年6月便向歐盟提出了援助請求,理由還不可謂不正當:它本來就是希臘債務危機的受害者,僅僅因為希臘主權債務減記,該國銀行業就損失了30億歐元。而它提出的175億歐元援助金額與歐盟救助希臘的花銷相比還不足後者一成,看上去,要救助這個經濟規模尚不足歐元區0.2%的國家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然而,援助不僅姍姍來遲且未達申請的金額,還附帶了苛刻的條件。2013年3月,當新的一屆塞浦路斯政府拿出與“三駕馬車”(指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談判救助方案時,該國的處境已經被敲定了:“三駕馬車”要求塞浦路斯銀行業的儲戶先行承擔救助計劃裡的70億歐元,它們才會提供餘下的100億歐元救助。

之所以形成這種局面,塞浦路斯和歐盟方面都有責任。塞浦路斯向歐盟提出援助申請時,執政的是“歐盟首位共產黨人國家元首”赫里斯託菲亞斯(Demetris Christofias),這位總統對待救助條件的態度相當強硬,他表示自己不會對工人階級實施緊縮措施,也不同意天然氣、電力、港口和電信部門的私有化。換言之,當時的塞浦路斯雖然向歐盟請求援助,卻並沒有打算步愛爾蘭、葡萄牙和希臘的後塵,它不願交出部分財政主權,“三駕馬車”自然不會接受這樣的“求助”。

自2012年1月以來,塞浦路斯依靠從俄羅斯那裡得到的25億歐元緊急貸款,彌補它的預算赤字和到期債務,對歐盟救助的需求倒也並不迫切。但隨著這種互相扯皮的拖延,塞浦路斯與作為主要援助者的德國都迎來了大選年。2013年2月24日,來自右翼黨派民主聯盟的尼科斯.阿納斯塔夏季斯(Nicos Anastasiades)在第二輪投票中獲得了57.48%的選票,當選為塞浦路斯新總統,這一權力更迭被普遍視為鋪平了救助談判的道路。然而,此刻德國方面也因為大選逼近而改變了他們的態度——要知道執政聯盟的議員並不是那麼支持總理默克爾的歐元區救助行動,反倒是在野的社民黨等總是鼎力相助,在大選臨近之時,他們必須對黨派利益多加重視,在歐盟問題上與默克爾進行有條件的合作成了他們當下的策略。

3月16日,“三駕馬車”與塞浦路斯達成了初步妥協:在塞浦路斯ZF從塞國銀行儲戶那裡收割58億歐元后,他們將向塞浦路斯提供100億歐元的貸款。接受這一條件,塞國ZF有兩條路可走,一是隻對10萬歐元以上儲戶開刀,這是歐盟方面的本意,但將摧毀塞浦路斯的離岸金融中心地位;二是對所有儲戶都徵稅。阿納斯塔夏季斯一開始的選擇是後者:他宣佈,將向該國銀行10萬歐元以下的儲戶徵收6.75%的存款稅,10萬歐元以上的儲戶的稅率則是9.9%,這兩者都是一次性的。在法案通過前,為防止擠兌和資本外逃,塞浦路斯國內的銀行都被關閉。

這種“奇葩”的稅收很快就被廣泛報道,不光是利益相關的金融界,在與之關係不大的中國也成了一時的話題新聞。不瞭解底細的評論者有稱之為“搶劫”的,有說德國霸權的,有說依靠金融致富的塞國經濟結構畸形的,也有嘲笑塞浦路斯國民是被社會福利養懶了的人,這些評論往往是國人根據對歐洲慣性認識得出的,與事實有不小差距。

3月19日,塞浦路斯國會對包括了存款稅條款的救助方案進行表決,投票結果顯示出了這一方案的不受待見:提出法案的執政黨民主聯盟投下了19票棄權票,其他黨派的議員則悉數投下反對票。

但銀行不能一直關閉下去,塞國政府必須拿出一個可行方案來。總統阿納斯塔夏季斯的顧問為他指明瞭銀行儲戶外的兩個可能財源:一個是向俄羅斯求援,一個是國家養老基金。

財政部長米哈里斯.薩里斯(Michalis Sarris)立即飛往俄羅斯展開談判,他的首要目的是爭取延期償還原來的25億歐元貸款,並儘量設法降低利率。在此之外,他還有一個美妙的構想:將塞國第二大銀行大眾銀行(Laiki Bank)以1歐元價格“賣給”一家俄羅斯銀行,並由後者承擔40億歐元的資本重組費用。如果俄國人對投資銀行並無興趣,薩里斯則可能將該國的天然氣資源作為籌碼,尋求俄國“投資”。遺憾的是,俄羅斯投資者對塞浦路斯天然氣的興趣並沒有薩里斯想象的那般大,更不要提投資該國銀行了,他幾乎是一無所獲地離開了俄國。

國家養老基金更是一塊動不得的蛋糕,塞國國內的反對且不談,光是默克爾這邊都對付不過去。因為她所在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對挪用養老金來填補財政缺口的強烈抗拒,默克爾也於3月22日表示,塞國ZF存在信用問題,不能接受它動用養老金的做法,並敦促塞ZF儘快回到與“三駕馬車”的談判中來。

走投無路的阿納斯塔夏季斯終於放棄了善待10萬歐元以上儲戶的幻想,3月25日,塞浦路斯終於與“三駕馬車”在原則上達成了可行的一致方案。救助行動被限制在該國最大的兩家銀行間開展,大眾銀行將被關閉,其存款轉移到第一大銀行塞浦路斯銀行(Bank of Cyprus),在這兩家銀行儲蓄的10萬歐元以下儲戶受到存款保險保護,而10萬歐元以上儲戶將承擔至少40%的減記。這並非稅收方案,無需通過立法程序,而為剛通過不久的銀行重組法案管轄。

3月30日,塞浦路斯央行確定的最終方案使大儲戶幾乎被完全吞噬:超過10萬歐元的存款,37.5%將轉為塞浦路斯銀行股權,其餘則被凍結,約22.5%轉為無息存款,剩下的40%仍計息,但是在銀行經營狀況良好前不會退還本息。這種處置徹底摧毀了塞國的離岸金融中心地位,該國將金融業作為支柱的發展方式一去不復返。

塞浦路斯救助方案讓歐洲投資者感到恐慌,他們擔憂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西班牙或意大利的銀行。眾多歐洲領導人試圖說服他們塞國只是個案,歐元集團主席Jeroen Dijsselbloem卻不慎失口道:“塞浦路斯的協議為未來歐元區銀行重組提供了一個模板。”

無論歐盟實際是如何看待塞浦路斯救助方案的意義,通過這次事件,他們的態度至少有一點已經表露無遺:歐洲人已經對由納稅人來承擔金融業損失的做法感到厭倦,無論是由本國納稅人還是別國的。缺乏激勵機制造成的道德風險這些年來一直在讓歐盟疲於奔命,整個歐洲的隱性擔保拉高了太多金融產品的價格,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希臘國債,它在2008年的價格曾接近德國國債,就是因為投資者們預期歐盟一定會在出現問題時介入。

看上去歐盟似乎開始考慮對金融採取放任態度了,但塞浦路斯問題也恰恰顯示出他們的決心並沒有那麼強烈。最初的存款稅方案在歐盟方面也同樣招致了反對,因為10萬歐元是歐盟承諾過的存款保險上限,他們不希望這類儲戶遭到任何損失。歐洲領導人還正在制定銀行一體化計劃,塞浦路斯救助方案給他們一直拿捏不定的矛盾選擇提供了一個出口:要構建整個歐洲的存款保險就意味著建立起一個從歐元區北部國家向歐元區邊緣國家進行財富轉移的體系,這是這些掌控歐洲的國家不願承擔的,何況邊緣國家們的金融業還都很發達——而一個首先榨乾被救助國大戶的“歐洲存款保險”似乎是達成了一石二鳥的結果。

顯然,“未保險儲戶”們並非愚蠢得任人宰割,所以歐盟會急於解釋塞浦路斯救助“僅僅是個案”。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塞浦路斯沒有足夠的次級債務用來重組,諷刺的是,這在兩年前還被塞浦路斯銀行作為他們穩健經營的證據:他們的資產負債表幾乎完全由存款來承擔。

塞國政府也有過自己的打算,他們並不希望該國金融業就這麼垮掉,所以阿納斯塔夏季斯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向10萬歐元以下儲戶徵稅,但這在政治上是行不通的。放任銀行破產倒是無需通過投票,ZF也無需揹負如此沉重的外債,但他們未必有這種覺悟,畢竟這可能導致國內小儲戶的損失遠大於被徵存款稅。向歐洲伸手是他們的如意小算盤,但這個小算盤遭到了歐盟自己的大算盤打擊,不但沒救著金融業,政府債務也飆升到了超過GDP的140%的“已破產”水平。

比特幣

【迅解區塊鏈】銀行的風險和BTC的機遇


我們所能追溯到現有交易所最早的比特幣相關交易所的歷史數據是 bitfinex交易所2013年1月14日。

到2013年11月25日,比特幣從最低0.01上漲至1175美元。現有的數據缺乏,使我們在網絡中很難找到真實的08年後-13年比特幣發展的數據。

第一個比特幣誕生

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的人發佈的《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中提到了比特幣設想,論文中稱將“建立一個新的電子現金系統,完全點對點,無需可信第三方”。2009年1月3日,第一個序號為0的比特幣創世區塊鏈相連接形成鏈,標誌區塊鏈的誕生。

第一次幣物交換

2010年5月22日,一位名叫拉斯洛·漢耶茨的技術極客在比特幣論壇BitcoinTalk上發帖稱可以使用一萬個比特幣換取幾個披薩,沒想到與一位名叫Jercos網友達成了交易。作為使用比特幣購買實物的首次交易,比特幣愛好者將這一天稱為比特幣披薩節。

第一家數字貨幣交易所

2010年7月,全球第一家比特幣交易中心MT.GOX 上線,這家在2013年曾經位居世界第一大比特幣交易商,歷史最高峰水平是它的交易份額佔到全球的80%,2014年,被黑客盜取85萬個比特幣後宣佈破產。

第一次比特幣區塊調整

2012年11月28日,比特幣區塊供應量首次減半調整,從之前前10分鐘50個遞減至25個,同時比特幣發行量佔到發行總量2100萬的一半,此時比特幣價格為12.4美元。

第一個專門的監管機構設立

2014年1月25日,美國加州政府建立WRXP協議,作為全球首個虛擬貨幣發行和交易的監管機構。隨著數字貨幣的進一步發展,很多國家已經開始探索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但是全面禁止和明確限制比特幣的國家僅佔少數,徵稅與觀望態度佔多數。

第一個國內監管政策

2013年12月5日,人民銀行等五部委發佈《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對比特幣進行界定:“比特幣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

2014年,中國證監會發布意見,表示“比特幣是虛擬貨幣,作為新興投資產品,有關部門還在觀察”,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下發《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稱比特幣是“虛擬貨幣”,禁止交易平臺提供法幣與代幣交換服務。

第一個比特幣交易基金

2013年7月,首隻比特幣交易基金在美國成立,2015年9月19日,美國期貨交易委員會首次把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定義為大宗商品,與原油或小麥歸類一樣。

近期,包括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Cantor交易所、納斯達克(Nasdaq)、英國曼氏集團、LedgerX等多家機構已經決定上線比特幣相關期貨。

第一個承認比特幣合法地位的國家

2013年8月19日,德國率先承認比特幣合法;2014年6月28日,美國加州它那個個AB-129法案,虛擬貨幣、數字貨幣、積分等已經合法化。

結語

美國現在的金融危機,早在2018年12月就開始控制,回購市場是否避免了危機的發展?並沒有大量的資金流入了市場刺激了股市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有一部分資金流入了BTC。

比特幣是不是數字黃金? 這些的的股市自由落體,政府強力救助,問題解決了嗎?

當對沖基金經理們談論銀行系統性風險時,人們察覺後正在尋找當危機進一步擴大,所面臨的銀行風險時,另一種自救措施。比特幣的優越性會逐漸呈現在世人面前,有些人會願意嘗試它,甚至有些人會被迫使用它。

2016年大部分國人,去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清掃廉價資產,當政策限制每年個人現金流出限制在5萬美元,“國人更難將現金挪到國外”,從而被迫從海外市場回縮,跨國轉移資金時,比特幣相較於銀行傳輸資產的流通性便捷性匿名性,使得比特幣成為了規避政策的工具,一度稀缺導致價格飆升,當澳大利亞隨後因該政策導致房價回落,房地產投資因此減小,因此規避政策的BTC出現了傾銷。一度幾時,btc被當做規避政策轉移資產的投機工具。

而現今世界人們購買BTC,儲存BTC的原因已經改變,不在把BTC當做單純的規避政策轉移資產的投機工具,更多的是看到了BTC儲存財富的價值。這是相較於在股票市場低迷期配套BTC資產,且長期BTC收益跑贏股票和其它類金融產品,金融在危機到來時,能通過拋售BTC,以緩解股票等其它金融產品帶來的風險擴大。

那麼現今的金融體系再次面臨考驗,中心化的銀行系統風險逐步顯露,是否能再次承擔起保存大眾的財富的職責。

或許去中心化的BTC是你在危機中,另一個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