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情商,就是凡事有分寸感

魚放三日發臭,客住三天討嫌。一碗魚肉剛做出來的時候很香,但如果放上三天就會發臭;去別人家裡做客,住的時日久了,就會令人生厭。

這個故事表達的其實就是:凡事不能過頭,如果用一個成語來表達,那就是「過猶不及」

關於「過猶不及」,有這樣一個典故: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倆人誰更賢明一些?”

孔子說:“子張常常超過周禮的要求,子夏則通常達不到周禮的要求。”

子貢接著問:“老師的意思是說子張更賢明一些,對嗎?”

孔子搖搖頭:“過了頭和達不到,這兩種效果其實是一樣的。”

何為情商高?其實就是有分寸感,凡事不過了頭。

這也是做人做事,為人處世時最應該具備的一種思維。

1

最好的交往,是保持距離

照鏡子時,如果離鏡子太遠,就會看不清楚,但如果離鏡子太近,同樣也會看不清楚,只有離得不遠也不近,保持一定距離,才能看清楚。

照鏡子如此,人際關係其實也是如此。

職場上,因說話不注意尺度,處事沒分寸而得罪人的事例也比比皆是。

所謂情商,就是凡事有分寸感

那些說話沒大沒小,沒輕沒重,處事不知進退,做不到張弛有度的低情商行為,其實都是吃了心中沒有界限感的虧,都是因為不知道把握好分寸,不知道保持一定距離。

可以這麼說,不管是什麼樣的關係,朋友也好,工作上的夥伴也好,親人、愛人也罷,乃至剛剛認識不久的人,言行舉止保持一定的距離,是特別有必要的。

所有的高情商行為,都建立在這個認知的基礎之上。

如果沒有這樣的認知,就絕對不可能真正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也不會真正讓與人相處的人感到舒服,如沐春風。

2

凡事講究分寸感

真正的高情商,是凡事講究分寸感,將距離保持在一個恰到好處,剛剛好的位置上。

具體到做人做事方面,不給別人添麻煩,不干涉別人生活

做事有分寸感的人,往往能將自己的位置擺的正,看的清。

他們不會給別人添麻煩,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太把自己當回事的人,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尊重。

他們也不會過於干涉別人的生活,對別人的人生指手劃腳,你可以發表觀點,但請一定要尊重對方,強扭的瓜不甜。

說話別傷人自尊和顏面

古人常說,貴人語遲。

貴人之所以語遲,是因為他要考慮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該說的話應該如何表達更好。

在為人處世的過程中,說話是很重要的一門學問,所以也有人直接將高情商等同於會說話。

不管和誰說話,都請記住一點:別傷人自尊和顏面。

所謂情商,就是凡事有分寸感

和領導、客戶、長輩等人說話時,心裡一定要有分寸,要注意表達的口氣和用詞,不要沒大沒小,沒有規矩。

你所謂的不拘小節,往往會讓他們很沒有面子。

和朋友說話,別傷人自尊,關係再好,也要注意這一點,有時換位思考一下,你就能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做事別越界,擺正自己的位置

說一個很極端的例子。

下屬犯錯,部門主管追責實屬正常,但你不能讓人家捲鋪蓋走人,這不是一個部分主管該乾的事,老闆才有這樣的權利。

真正情商高的人,他們在做事的時候,往往都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不會越界,手伸的不會太長,話不會說的太多,事不會做的太絕。

做事別越界,擺正自己的位置,這是特別重要的一點。

管理好情緒,小不忍,亂大謀

孔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小不忍,其實就是情緒管理不好,情緒在和理智的對抗中佔了上風。

做事有分寸的人,通常都是情緒管理的高手,否則他們根本無法做到張弛有度,恰到好處。

當理智佔上風的時候,你就能少做一些糊塗事,少說一些混賬話。

做人不卑不亢,不矜不盈。

總結

生而為人,我們都是第一次,究竟以何種姿勢處世,如何做自己?

最理想的狀態就是:不低聲下氣,不傲慢自大,不過於矜持,也不過分了頭。

總結起來八個字:不卑不亢,不矜不盈。

所謂情商,就是凡事有分寸感

有些圈子擠不進去,那就不去擠了,沒什麼意義,別丟這個人;有些奉承的話,聽聽就行了,別太當真,記住山外山,人外人。

別不把自己當回事,也別太把自己當回事。

這就是做人之道,真正的高情商,其實就是做人,做一個自己舒服,別人也舒服的人。

一個人是否成熟,層次是高是低,往往也看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