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教育家的老師不是好老師!對嗎?進來探討一下!

曾經,這句“不想當教育家的老師不是好老師”,風行一時。直到如今也會有人常常提起。

那麼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


不想當教育家的老師不是好老師!對嗎?進來探討一下!

常言道,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於是也有了不想當教育家的老師不是好老師、老師應該有教育家的追求、好老師當是教育家、當教育家一樣的好老師……

當然,這是一個有所爭議的話題。我在這裡將雙方的理由都陳述一下,然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作為支持方,認為,不想當教育家的老師不是好老師,好老師當是教育家

第一,好老師應當有教育家的創新意識。

好老師應該是研究者,有創造力,能夠做科研,寫論文,把自己的學說發揚光大,讓自己成為大家、甚至大師,成為教育家。

唯有有這樣夢想的教師,才會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不斷提升自我,鑽研學習,不斷創新,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去影響學生,影響眾人。

這些話,我是在曾經做科研管理的時候,鼓勵老師們發表論做科研,而聽領導們講的,大致內容如此。之後在網上搜了一下,竟然類似的說法很多呢!


不想當教育家的老師不是好老師!對嗎?進來探討一下!


第二,好老師應當有教育家的思考精神。

好老師不應該照本宣科,應該像教育家一樣的思考。就像蘇聯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一直在一線教學,但是善於思考,經常觀察孩子的行為,思考教學經驗,最終成為一代大家。

作為老師,就應該不斷自我反思,反思教學、分析學生,總結經驗,行動研究。

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所創新,就像一個作家一樣,把不同的學生當成自己的一個個不同的作品,用心去創作,用心去教學。


不想當教育家的老師不是好老師!對嗎?進來探討一下!

第三,好老師應當有教育家一樣的信念。

教育家都有極強的教育熱情和信念,他們一生所追求的,便是心中的理想,而不是三五斗米。做一個好老師,就應該有這樣的精神。

第四,好老師應當有教育家一樣的特質。

教育家的特質,就是有要教育理念、教育情懷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學說。好老師就應該奮鬥、追求,去創新,研究,傳播,將自己的教學經驗、理念、風格傳播出去,影響更多的人。

綜上所述,好老師真的應該多創新,因為老師的角色之一就是研究者;好老師真的應該多思考,因為老師本來就是腦力工作者,強調的也是不斷進行教育反思和教學分析總結;好老師真的應該有教育信念,有情懷、有理想、併為之奮鬥;好老師的確應該有自己特質,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教育學說,這樣的好老師,就是教育家。

所以,不想當教育家的老師不是好老師。

不想當教育家的老師不是好老師!對嗎?進來探討一下!

作為反方:好老師不一定要想當教育家。

第一,好老師應當沉下心教書育人,而不是為了出名而教書育人。

如果每個老師都相當教育家,都想著出名,又如何能做到兢兢業業,每天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那些枯燥繁瑣的、日復一日的工作誰來做?

教師還是應該沉下心來教育,靜下心來教學。

第二,如果每個老師都想當教育家,如何統一教學。

教育家都是去影響別人的人,往往有著自己執著的理念,甚至有些固執。若是如此,又如何能夠統一教育理念,統一教學?

就像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如果每個士兵都想著自己是將軍,又如何去迎敵打仗。

第三,完全可以不想當教育家,仍然是好老師。

有很多老師沒有那樣的宏圖大志,依舊是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好老師。

所以說,不想當教育家的好老師不是好老師,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不想當教育家的老師不是好老師!對嗎?進來探討一下!

我在網上查看了相關的說法,各執一詞,各有各的道理。

大家覺得哪一方說的有道理呢?

真的是不想當教育家的老師不是好老師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