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做自媒體的瘋狂上線,做自媒體還有發展麼?

先說結論,新媒體目前已成為每一個企業的標配,對於個人來說,人人皆是自媒體只是一句口號,但是未來“出眾”的人必然具備的一個東西,叫做“個人互聯網影響力”。

許多業外人士對自媒體的理解比較狹隘,僅限於百家號、企鵝號、頭條號等,但是恰恰這類“文化垃圾堆”裡的營銷號,是最無價值的,未來也會逐漸被人們拋棄。

所以我只聊互聯網影響力,聊造IP。

做自媒體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這句話在2025年以前,會一直適用。

有人會覺得,造IP,你是說像抖音千萬粉絲的博主一樣嗎?那太難了!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如果你不懂得時間的力量,那麼下面的內容也沒必要讀了。當然你也可以去讀一讀那些教你日漲粉100000的文或者買類似的課程,讓自己爽一把,但是你爽過之後沒什麼X用。

人這一生拼的是幾十年的造化,如果打一開始你就確定了自己這幾十年裡要做什麼,這是悟性。五年磨一劍,十年可造神,這是毅力。有悟性沒毅力或是有毅力沒悟性,是多數人,二者皆無,是殘廢。

扯遠了。

這個領域裡的超級IP,頂級流量當屬李佳琦、薇婭、散打哥、辛巴 。


2020做自媒體的瘋狂上線,做自媒體還有發展麼?


2020做自媒體的瘋狂上線,做自媒體還有發展麼?

抖音流量最大,所以抖音粉絲不值錢,但是非常容易上手。

美妝、遊戲、汽車、美食,這4個類目是競爭紅海,所以說到頂級網紅,都離不開這4個類目,老生常談了,不建議去碰。


2020做自媒體的瘋狂上線,做自媒體還有發展麼?


在一個行業裡具備一定互聯網影響力的人,我稱為「行業達人」,曾在品牌提案的宣講會上我問過各部門的負責人,「一個行業內最專業的人,可不可以稱為行業達人?」

有人說,不僅要專業,還要在網絡上足夠活躍。

我說這層意思很接近,有一個關鍵詞,叫「跨界」。

賺錢的本質是倒賣信息差,這其中的思路來自與你密切聯繫的事物以及你的認知,每一個人都掌握著區別於他人的信息,所以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信息差的節點。當你多技傍身,不需要頂尖,在這個領域你是半個專家,在那個領域你也是半個專家,你就更容易掌握信息差。

比如夜總會小姐直播做網紅這事,夜總會小姐會聊騷,還會玩直播。

所以我多次提到,要有多技傍身,要開技能樹,最近也在自學Python,我這可憐的寫作時間,更新慢是硬傷。

網紅經濟已是老生常談,行業達人是由網紅經濟發展至各個領域後誕生的一類人。

汽車領域很常見,以前的二手車商,懂得玩跨界的,懂得利用短視頻建立個人影響力的,算是趕上紅利了。


「客戶天才」一書提到過,要懂得把純粹的買賣關係轉變為建立社交關係的過程,懂得和客戶交朋友,你若有能耐,住到客戶家裡。

你若有能耐,睡到她床上。

後面這句是我說的,枕邊人最容易敲定買賣,當你向枕邊人推薦一款產品,對方會懷疑你嗎?

交易的本質是信任,所以,賣貨先賣人,先把自己銷售出去。

當下建立信任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背書,產品時代有品牌背書,傳統電商有流量背書,內容時代有IP背書。

曾有朋友問過我,「室內設計這條路有點艱辛,該何去何從?」

我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在任何領域都適用,那就是打造你自己的IP。

市場端,最賺錢的一批人,不是行業專家,而是行業達人,專家是最專業的那批人,可是專家沒有達人會賺錢。

「把你的設計作品搬到網上去。」

室內設計有一股小趨勢,叫全屋定製。


2020做自媒體的瘋狂上線,做自媒體還有發展麼?


除了以上說到的美妝、遊戲、汽車、美食,4個類目,其他的許多行業,仍處於市場空白。、


這類視頻拍攝難度高嗎?

且不說能否獲得粉絲的問題,如何引流的問題。

一個普通的銷售人員,兢兢業業給你介紹產品,專業能力強,產品也很好。

但是,同類產品我在其他店鋪也能找到,為什麼要買你們家?

請思考一個問題,顧客為什麼買你?

上文說到了,交易的本質是信任,最有效建立信任的手段是背書,內容時代要有IP背書。

且不說有沒有流量,你把視頻一拍,顧客自然會看到你與同行不一樣的特質,你會玩,你有了一個東西,叫人格魅力。

這就無形中降低了信任成本。

以及放大了個人價值。

什麼叫放大個人價值?

1-2,2-4,4-8,8-16,16-32…這叫幾何式增長。

而網紅經濟做到的不只是幾何式增長,是一種坐火箭的賣貨速度,要說40年前改革開放的春風,是一次財富更替的浪潮,敢下海去賣的人就能積累財富。那麼40年後的今天,是以前那些幹實體店的大叔大媽從未見過的,坐火箭的賣貨速度。

一生二,二生三,到了三這一步,就到了三生萬物。

很多人到不了三這一步,這又回到了前文說的「悟性」與「毅力」。

顧客憑什麼買你?

別忘了,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平均我們每個人每天會接收到2000-5000條廣告信息。


2020做自媒體的瘋狂上線,做自媒體還有發展麼?


全民皆商!

人腦的儲存機制在試圖將一切信息簡單化,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廣告,都在以一種製造信息垃圾的方式強行推給受眾。

和同行做著同樣的事情,就不要期待不一樣的結果。

造IP,做內容輸出,當發佈第一期內容時,你就已經甩開同行幾條街了,人格魅力,瞭解?

顧客能夠快速的瞭解並對你感興趣,從而信任你,最後接受你的產品。

知乎上時常刷到一些文給你談如何搬運、洗文賺錢的,我也不黑這一類人,做得好的確實能賺錢,但是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搬運類的號價值已然越來越低。有些內容你自己都看不下去,百度上隨便能搜得到的內容,會有價值?

話說不是聊自媒體嗎,這麼聊起帶貨來了?

因為目前各類目的博主,最賺錢的就是帶貨,其次是廣告,廣告的最終目的也是帶貨。做自媒體就是要朝著帶貨的目的去做。

記住,你不是一個賣貨機器,都0202年了,還在玩傳統微商的無腦髮圈,那就是蠢。

要說由網紅經濟分散至各個領域,行業達人是降維打擊,那進一步的降維打擊又是什麼?

本地行業達人!

某些行業具有地域性,比方說賣房。


聊房地產的,這一類IP有很多。


2020做自媒體的瘋狂上線,做自媒體還有發展麼?

當你去搜「地名+房」或「地名+地產」,就會發現,IP少之又少幾乎沒有。


1.短視頻

一二線城市玩抖音,三四線城市玩快手,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或是有文化底蘊的三四線,快手和抖音用戶分佈較均衡,可以二者兼備。

在本地擁有5萬粉絲,就可以碾壓99%的同行。把抖音快手玩透了,勝過營銷108式。

有人會問,我即沒顏值,也沒口才,不會跳不會唱,怎麼獲得粉絲?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以上舉例的幾位博主達人,他們的顏值很高嗎?前文說了,本質!賺錢的本質是信息差!你吸粉的本質就是有特點!

抖音上有個IP叫黑臉V,從未露過臉,2500W粉絲。

單說顏值這一塊,其實行業達人裡,長得好看的是少數,人們更看中的是特點,也就是人格魅力。

光環效應,說的是一種影響人知覺的因素,人的某種品質與特質,給予其他人好感,他人則會給這個人極高的評價。

比如馬爸爸沒有靠顏值取勝吧?大家都心甘情願喊他爸爸不是?

剛寫著寫著突然大部分內容跳沒了,頭一回遇到這種情況,貴乎網頁碼字的bug望修復一下,白瞎了我的時間,先結個尾。



實在不行你可以寫啊。像我生來窮逼醜逼,不也在寫。或者你可以打造其他有鏡頭表現力、有特質的人。

就傳播媒介來看,視頻>音頻>文字,就內容沉澱來看,文字>音頻>視頻。所以你會看到抖音上動不動刷到個幾百萬粉絲的博主,知乎難找得到百萬粉的V。

這也是我堅持寫文的原因,做內容沉澱,把自己所學講述出來,複述是最有效的學習。

5G時代來臨,短視頻之風仍未消停,還有越刮越猛的態勢,因為人性懶,懶得思考,所以視頻是最容易傳播的媒介。

有朋友做產品測評的,比方說測試套套的質量,三款套套,分別是杜蕾斯、岡本、高邦。

灌入同等劑量的可樂,同時搖晃,測試哪一款先爆。

就這一類視頻,讓他業餘賺到了每月一千美刀。

前文說了,抖音用戶多集中在一二線,以及經濟發展較好或有文化底蘊的三四線,比如桂林這座城市的抖音用戶就大於快手。縣城小地方基本上都在玩快手,抖音少。有人說快手low,賺錢不分貴賤,本質是信息差。

拼多多崛起以後,很多人開始意識到,下沉市場才是真正的中國市場。快手裡邊輸出的文化,土是土了點,可那才是真正的中國,快手也因此得名——國民平臺。

拼多多玩著一手“農村包圍城市”,憑藉淘寶京東瞧不上的“農村市場”,僅用了4年時間市值超越京東,躋身於阿里、騰訊、美團的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巨頭。


2020做自媒體的瘋狂上線,做自媒體還有發展麼?


做本地行業達人,抖音上5W本地粉絲,根據1%最低轉化,500名客戶,就拿房地產銷售來說,500精準客戶是很可觀的數據,堅持玩一兩年,一個5000人滿號的微信。

5000人的微信是什麼概念?我們村3000人,足以養活兩家大型超市。


2.寫文

短視頻確實很難有內容沉澱,這是我很少打開抖音的原因,碎片化的知識,但是為了從中發現商機,還是會偶爾去刷。

在知乎,只要你獲得一個贊,就超越了91.23%的用戶,只要你擁有100粉絲,就超越了99.47%的用戶,這像極了這個世界的財富分配,曲線走勢如下圖。


2020做自媒體的瘋狂上線,做自媒體還有發展麼?


在知乎,你的文被大V點贊,就會獲得高的曝光。

有專門付費點讚的平臺或中介,一般一萬粉的知乎號動手點一點贊就是150-200元不等。

知乎接廣告的價格是一萬粉800-1200元不等。

公眾號接廣告的價格目前在8毛錢一個閱讀。

我從未接過廣告,包括知乎點贊、公眾號軟文。有段時間幾乎每天有商家找我接公眾號軟文,我都拒絕了。

這關乎一個IP人設的問題,亂七八糟的廣告接得多了,人設就會崩塌。

有人說我是獨立的知識分子,其實不然,一是我寫文只是隨性、通過分享輸出個人價值,交朋友等等。不扯什麼情懷、獨立知識分子。

二是接亂七八糟的廣告就會讓自己的號淪為營銷號,營銷號會變得越來越沒價值。這是從長遠來考慮。

你可以看到我正數第4篇回答,更新是在7個月前,期間有一個7個月的斷層未更新知乎,我寫文很隨性,主要是懶,有那麼一段時間很懶就好幾個月不更,就我這三月打魚兩月曬網的激情,也能把號做上萬粉,

不要學我,動不動就斷更,在知乎,花一年時間寫下50篇高質量的回答,佈下知乎文章矩陣,有那麼幾篇上熱門,粉絲過萬且每天100-200的自然增長不是問題。

知乎每一個熱門話題下,有精華和討論兩個欄目,用戶關注了這個話題,你的文章又上了熱門,文章則會被推薦給關注這個話題的用戶,並且在討論欄目中出現,精華欄目則是在這個話題下獲得高讚的回答或文章,長期霸佔著精華欄目中的位置,源源不斷地引流。

有哪些鮮為人知、合法的利用人性弱點賺錢的案例? 我的這篇回答就是長期霸佔著創業想法這一話題精華欄目中第一的位置。


2020做自媒體的瘋狂上線,做自媒體還有發展麼?


當然不是說這篇文最優質所以獲得高贊。

文章水平到位只是滿足基本要求,還要看知乎推薦機制、發佈時機、熱點話題、搜索排名等等。

所以我說要佈局文章矩陣,慢慢地你會摸清楚知乎的推薦規則。

公眾號的粉絲最具價值,因為公眾號去中心化。做自媒體寫文章的,能將粉絲導到公眾號或者微信,就變成了私域流量,變現的玩法就多了,儘量不依附平臺。


近期出了一個微信視頻號,我是比較看好的,玩短視頻的可以關注一下,


2020做自媒體的瘋狂上線,做自媒體還有發展麼?


大部分人手機看不到,因為處於內測階段,只有部分幾個城市有,現階段是邀請機制,收到騰訊邀請的博主才有權開通。

最後,要做自媒體,就衝著造IP去做,好好地經營自己的互聯網影響力,未來會受益無窮。別再做什麼營銷號、搬運號了,這類賬號遲早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