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模仿路徑

文案,本質上是創作。

關於創作,有兩個被大家老生常談的觀念: “天下文章一大抄”、“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前一句話說的是寫作方法,後一句話說的是寫作素材。

這裡的 “抄” 不是說完全照搬,而說關於寫作方法有前人經驗可學,關於寫作素材有萬物世事可取。

文案模仿路徑

沒有純粹的 “原創”、“創造”,大部分創作都是在模仿中超越。

所以,沒有新鮮的方法,只有新鮮的角度。所有牛逼的賣貨文案都有方法可學、素材可取。好文案就是印鈔機,可以刻意練習。

好文案怎麼練就?一個詞:模仿!

模仿是最高效的文案學習方法。今天我們就具體說說,文案晉級武林秘籍——拆解。在這之前,先得了解完整的文案模仿路徑。

文案模仿路徑

1

文案完整模仿路徑

完整的文案模仿路徑分為6步:拆解-分析-套用-反饋-總結-反覆。

Step1:拆解。庖丁解牛,發現優秀文案的底層基因。

Step2:分析。發現經典套路,總結整理。

Step3:套用。在每次寫作之前,翻出來你的文案訓練手冊,溫故知新,應用到實際寫作中。

Step4:反饋。檢測模仿結果,發現文案金句、文案洞察、文案策略。

Step5:總結。在不斷學習、應用中發現適合自己的方法,總結出來。

Step6:反覆。循環此過程,不斷吸收新的方法,為自己所用。

文案模仿路徑

1.明白產品文案寫作步驟:明確廣告目的——明瞭受眾畫像——整理產品賣點——分析廣告渠道——動手文案撰寫。

2.學會完整文案模仿路徑:“拆解、分析、套用、反饋、總結、反覆” 這是助你在任何領域從菜鳥變成高手的秘密武器。

3.瞭解優秀文案寫作技巧:

比如FAB法則,即產品功能屬性、對用戶的用途、為人們帶來哪些益處。或者說是特點、優點、利益。

也就是文案不能只顧F部分的自嗨,還應說出A,甚至延展到B,時刻牢記從用戶角度出發,做到心中不不僅有 “賣”,更有 “人”。

文案模仿路徑

文案模仿路徑

再比如AIDA模型。按照AIDA模型,消費者要產生行動,一般要經過四大步:

首先要能夠注意到,其次產生興趣,有了興趣後有慾望主動去發掘細節、進行對比研究,之後產生行動。

文案模仿路徑

賣貨文案說服的整體技巧也離不開這幾步:

ATTENTION:吸引注意

標題是否吸引人?開頭是不是能激發讀者慾望?段落之間是否設置了閱讀鉤子?此階段,你解決的問題是把產品 “推” 到用戶面前。

INTERESTING:激發興趣

賣點挖掘的是否足夠痛?切入點是否能夠激發讀者興趣?行文是否讓用戶認同,不斷點頭 “是是是,我需要”。此階段,佔領用戶心智,讓用戶在認知裡排他,開始選擇你。

DESIRE:強烈慾望

最重要的是讓顧客產生信任。你需要細節描寫,讓顧客覺得你是在為他好。你可以進行認識對比,讓顧客覺得其他方案都是浮雲,非選你不可。

可以藉助權威,讓你的產品站在行業頂端。可以讓顧客證言,用市場口碑打動消費者。總之,讓用戶非買你不可。

ACTION:促進行動

用戶的顧慮有哪些?你要怎麼解決?讓用戶此刻就下單。

文案模仿路徑

比如這個海報。

每年冬天,霧霾肆虐大半個中國,淨化器產品都在功能上吸引受眾的注意,而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市面很多產品的訴求,很難分辨。但他們口罩不離嘴的時候,他們僅僅需要的是可以盡情的大口呼吸,這就是這條文案的 “賣點”。

此處的AIDA模型就是:

文案模仿路徑

2

文案拆解拆什麼?

如果想徹底理清、並學到賣貨文案的爆款本質內核。需要遵守這個順序:總—分—總。

文案模仿路徑

總——

1.看文案整體敘事結構/節奏

2.行文佈局、邏輯

分——

3.看銷售技巧/方法

4.看細節處理

總——

5.回看文案洞察

6.看整體情緒處理

1.好的文案敘事結構是——背景、敘述、引言、描寫等幾個寫作手法交叉進行,保證文章的節奏感,說服手段多樣。

2.何為文章合理佈局?保證上面說到的AIDA模型中的幾個說服部分均有涉及,邏輯完整,環環相扣。

3.看銷售技巧和方法。可以在拆解中發現:爆款標題方法、經典開頭法、賣點整理法、促進信任法、刺激下單法、文案自建法。

4.

看細節處理。閱讀鉤子怎麼設置?經典賣貨文案句式有哪些?賣點怎麼包裝?切入點怎麼選擇?

5.看文案洞察。何為洞察?就是將具有銷售力的 “細節” 發覺和展現的過程。

文案模仿路徑

為了說清楚勞斯萊斯的非凡降噪效果,文案大師奧格威將最具有說明性的 “細節” 展現給客戶。

60英里的時速下,你只能聽到電子鐘的滴答聲。

這是何等的安靜!洞察力由此可見。

再比如,很多香飄飄文案看穿用戶的 “從眾心理”,文案是這麼寫的:

文案模仿路徑

類似的還有加多寶:

加多寶,全國銷量遙遙領先。

但當然相比於這種自賣自誇比誰嗓門大的廣告,一些接地氣帶有人味的廣告更有說服力。比如斯巴迪香菸:

一百人的選擇,不可能都是錯的。

總之,這種具有說服性的 “細節” 和用戶心理抓手的發掘與展現過程,就是洞察。

我們需要通過拆解發現爆款文案的洞察,訓練自己的 “賣貨腦”,模仿、創造性地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6.整體情緒。有的文案佈局完整,說服技巧實用到位,節奏感強,什麼都看起來完美,但是就是不能打動用戶?因為,情緒出錯了。

情緒是一種比較短的狀態,隨外部刺激變化而變化。

比如,看段子的時候,你會感到快樂,看恐怖片的時候,你會感到害怕。但會稍縱即逝,所以,情緒比情感更容易被喚起,也更容易消逝。

我們要學會在文案中適當的加入情緒,更多地融入情感。

為什麼呢?

1.情緒能吸引注意。就像許多媒體人為了吸引更多注意,往往會在標題中添加“可怕”、“震驚”、“氣憤”等情緒化詞語;

2.情緒能加強記憶。為什麼我們會忘記童年的大部分事情,但對於非常興奮(考第1)、緊張(第1次表白)、悲痛(親人去世)的時刻,卻總是記憶猶新;

3.情緒能誘發行為。情緒是社交分享的一個巨大驅動力,無論是人們感受到愉悅,還是感受到恐懼和懷疑的時候,都會進行分享,可想而知,那些 “不轉不是中國人” 為什麼能夠風靡。

文案模仿路徑

情緒共鳴是一個很好的狀態,能讓人感覺被理解。但情緒共振並不總是美好的,有些情緒(恐懼、悲傷)在文案寫作中不能被強化,它會適得其反。

那麼,文案情緒有哪些?

羅伯特·普拉奇克(Robert Plutchik)在 1980 年創造了一種情緒分類方法 “情感之輪”,提出了 8 個主要的兩極情緒:

快樂與悲傷、氣憤與恐懼、信任與厭惡、驚奇與預期。

文案模仿路徑

“情感之輪” 分為積極情緒&消極情緒、高喚醒情緒&低喚醒情緒。

顏色越深,喚醒度越高,比如厭惡、悲痛、憤怒、興奮。顏色越淺,比如,無聊、沉思、煩惱、寧靜等屬於低喚醒情緒。

1.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想要知道你的用戶需要什麼情緒的內容,就要先了解他們當下的情緒狀態,然後創造對立情緒的內容。

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大,憂慮、煩惱等消極情緒比較重,所以快樂、信任等積極內容逐漸成為主流消費內容。可以看到,熱門的節目、電影、廣告等等,大都以快樂為主旋律。

消極情緒一定要慎重添加,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發用戶的反面 “情緒共振”,導致不愉快的結果。比如,網易雲音樂自以為機靈的文案 “你這麼愛聽歌,一定過得很難過吧”,就引發了不少用戶的不滿,並以卸載 APP 表示抗議。

2.高喚醒情緒和低喚醒情緒

好的內容,應該具有較高的喚醒度,從而誘發用戶點贊、評論、轉發、推薦、購買等一系列行為。

文案模仿路徑

總之,通過文案拆解,會發現爆款文案的情緒運用,再利用學到的文案方法,做到知道、更會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