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2020應屆畢業生: 總有同齡人比你更努力。


給2020應屆畢業生: 總有同齡人比你更努力。

這幾天,有一個熱門話題就是2020年應屆畢業生有多慘,我私下也收到了很多小朋友和我諮詢接下來的職業發展。


據我的經驗,個人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提升,應該是我們從進入大學就應該努力抓起來的一件事。


前幾天一個小妹妹來諮詢我實習注意事項,知道了一向懶散的她正在參加 EDUA,查了查背景,發現還挺有趣的:


他們是專門做大學生職業規劃、背景提升的學生組織。


這是一些參加 EDUA 的女孩的故事:


01

Iris | 寫哭很難,因為我很少哭呀


大三之前,批評、遺憾和喜悅都很難讓我哭。我一度自信地以為,外界的教訓永遠不會說服我。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發現,擺在我面前沒有一件事是容易的:


為了一場院級分享會,我修修改改好幾周,設計了一份囊括所有重要信息的三摺頁,最後看著它們在食堂被無數人看了一眼後丟棄;


為了讓團隊每個人鬥志昂揚,我過度用力地計較每一次反饋,最後卻人力和績效都遠低預期;


為了完成績效,我所認為職場新人應該掌握的積極、勇敢、深度交往卻被別人鄙視得一文不值;


為了做到心目中完美的 PA,我在項目裡對每個人都過度在意和付出,卻難以穩定地維持己身,最後落得了“她很冷酷”的學員評價。


給2020應屆畢業生: 總有同齡人比你更努力。


直到成功拿到免費學員的名額,我都沒有哭。直到可以去香港做助理帶項目,我也沒有哭。但當我全程帶完一期項目,卻沒有感到很圓滿的時候,我哭了。


和 E 家市場部總負責人一段深入交流,讓我第一次幡然醒悟:“過度關注於細節怎麼會有大局觀?如果結果好,過程就不會差啊!”


從那時候我開始明白,哭是發現“自己沒做到/做不到”,只能哭;哭是沒用但還是要哭;哭是一時做不到時的自我安慰。


我開始接受:哭不是破壞我的 inner peace,哭是幫我真正達到 inner peace,必須存在的一部分。


02

趙小姐 | 哭完以後,繼續走


某一年冬天,宣講會結束很晚了,趙小姐送我出校門口,那會我們還不像現在親密。


她和我說了很多自己在做的事,我問她,你想找諮詢的實習為什麼從來不開口讓我們幫你內推,她很忐忑地說:


“可以嗎,我一直覺得這樣會讓你們很麻煩?”


我摟著她的肩膀說,別什麼都自己扛著,麻煩這件事,從來都是越熟悉的人越敢彼此麻煩的,人和人之間變得熟悉就是因為這一點一點小事啊。


講完,她突然哭了。那是我第二次看她哭。但我還不太知道她的哭點。


第一次看她哭,是 MEP 結束那天,她邊哭邊在臺上做分享。


趙小姐是我見過最拼的人沒有之一。


公司實習一個接著一個,學校活動、社會活動、國際比賽、青年組織、EDUA 的團隊,每一件事她都如魚得水,她學習年級前幾,成績好到讓很多人瞠目。


有些人,被批評或者失敗了都不會哭,可是你一誇她,她就像一隻水氣球被戳破了一樣。


給2020應屆畢業生: 總有同齡人比你更努力。


那時候的她,全力奔著一個地方,但她也只知道那是一個模糊的目的地,拋棄了所有已知的地圖,費力不討好地去夠一個模糊的直覺。


一路上總有各式各樣的失敗在否定,先否定傳說,再否定你。


我明白了,其實她那天哭,只是因為辛酸。太累了,累到忽然覺得,真委屈。


一個人得有多努力,才會在拿了那麼多別人眼中閃閃發光的成績後,突然覺得累到委屈呢?你所嫉妒的人生勝利組,他們一夜之間的成功,都是靠平時一點一滴累積下來的。


人生勝利組還有幾個共同特徵:


他們願意捲起袖子去做、他們願意思考;

他們不隨意妥協,他們不會努力兩個月以後就放棄;

他們失敗時不會從此縮回自己的小確幸圈子;

他們哭完以後,繼續走。


03

S阿姨 | “媽,我想回家”


之所以今天寫這篇,因為我最近見了很多優秀到金光燦燦的人,深受“艱難時刻”之痛。


大學裡的一個暑假,我加入一家公司實習,在那之前,我的學習和社會活動職業生涯都還算順利,處處都是優等生。


加入這家公司呢,也是 hr 花了挺大心思讓我推了之前的實習讓我我去的,所以心態原本還比較優越。


這是互聯網國際巨頭,企業文化非常務實,我的崗位是營銷類,但也需要經歷系統的學習。


我說的系統,是字面意義上的各種內部數據系統,需要學會代碼,學一些計算機語言,還有很多這家公司獨有的方法論。


本來要跟全球同事溝通就有文化障礙需要跨越,用的又是完全不熟悉的互聯網語句,更不用講複雜的計算機系統。


入職兩週後,我崩潰了。


給2020應屆畢業生: 總有同齡人比你更努力。


我當然沒在公司崩潰,培訓我的同事操作得很快,教完一遍後問,學會了嗎?我點點頭,不好意思再問,心裡一片茫然。下班後自己花倆小時複習,毫無頭緒,坐在桌前手心出汗。


我記得那時候,每天夜裡十點多,我坐最後的電車回家,路上給我媽打電話,接通就開始哭,和她說,我不幹了我要回家。


每天都哭。


現在想想,那大概確實是最艱難的一段。


即便那之後,這些年工作的責任和困難,都變大了許多。即便到眼下,所有人都看到,我的壓力更大。但無論怎樣,我現在想來,那一個月,確實最痛苦。


我在實習3個月後,我老闆給我做績效談話,她說,“你是我見過的,入職培訓,學得最快的員工”。

你是否理解我的意思。


人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艱難的時刻。我哭著度過的每個電車之夜,只有我媽知道。我的強烈的自我否定,險些無法跨越的黑暗,其實都只是自我否定而已。


很多困難,沒我們想的那麼大。又有很多困難,實際也沒那麼嚴重。


一道題解不出來,一個技能學不會,一個項目做失敗了,都還有覆盤的機會。


甚至,一些難以挽回的錯誤,遺憾,自尊受損,發生便是發生了,最大的安慰大概來自於,以後懷著抱憾的心,努力做得更好吧。


我有個非常要好的朋友,是一間有名的國際機構的高層,專業領域所向披靡,到現在也不會用淘寶買東西。還有很多人,不會騎自行車、不會算乘法、不會做飯。


沒關係啊,哪有人是什麼都會的呢。


給2020應屆畢業生: 總有同齡人比你更努力。


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不是萬能的,可是“接受自己不是萬能的”,卻是一件非常珍稀的技能。


希望你能與自己和解,我也是。


希望我們,都能允許自己哭泣,都能度過這些艱難時刻。

最後,我曾經覺得“懂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經歷了一些事情,看了一些人之後,我卻為我身邊所有過分“懂事”的朋友覺得心疼。


因為,“懂事”從來不是先天能夠擁有的屬性,一個人,只有經歷過足夠多的傷害,吃過很多很多的苦,才能變的足夠溫柔體貼,善解人意。


你經歷了很多無人疼惜的時光,千錘百煉,才能足夠懂事。


也是因為“懂事”,許多人會理所應當地覺得你足夠堅強,明明兩個人都發生了一樣不幸的事情,可是所有人都會下意識去安慰和照顧那個放聲大哭的孩子。


可是,明明有的時候,你也需要一個擁抱;也想被人疼著,被人輕輕摟在懷裡,安慰說:“沒事,我在。”


沒有人不帶傷,只是有些人展覽,有些人隱藏。 一個人女孩成熟的標誌,不是強裝堅強,而是允許自己哭泣。我的柔軟力量,是哭完了繼續奔跑,愈漸鋒芒。


“拿走你應得的,同時努力地向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