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根定律:一個人能否勝任一件事,85%取決於態度,15%取決於智力

美國橄欖球聯合會前主席杜根曾經提出這樣一個說法:強者未必是勝利者,而勝利遲早都屬於有信心的人。

換句話說,你若僅僅接受最好的,你最後得到的常常也就是最好的,只要你有自信。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杜根定律"。哈佛大學也有做過調查顯示,一個人勝任一件事,85%取決於態度,15%才取決於智力。

杜根定律:一個人能否勝任一件事,85%取決於態度,15%取決於智力

給大家講一個經典的故事:有一個人經常出差,他經常買不到坐票。可是無論他買的是長途還是短途,無論車上有多少人,他總能找到座位。 大家是不是都很好奇,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挨著去找。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上車前,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一節車廂,就會發現有空位。

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捨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裡尚餘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擠滿了人。

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去細想在火車停靠數十站之後,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空座位的機會。

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拖著行李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許會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


杜根定律:一個人能否勝任一件事,85%取決於態度,15%取決於智力

聽完這個故事是不是想到自己坐公交或者地鐵的經歷。坐公交時,由於是從前門上,後門下,大多數人都擠在了公交車裡前面的過道上了,其實後面可能是有座位的,即就是沒有座位,站在後面寬松的地方,也比那麼多人擠在一起要舒服得多。而大多數情況是很少有人願意到後面去,除非下一兩站要下車的乘客。尤其,趕上上下班高峰期的時候,有些人明明看見車內後面比較空,但就是擠不上去。儘管司機喊往後面走,也很少有人能聽進去。

這其實與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是一個道理,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隻能在上車時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自信、執著、富有遠見、勤於實踐,會讓你握有一張人生之旅的永遠坐票。

杜根定律:一個人能否勝任一件事,85%取決於態度,15%取決於智力

再給大家講一個經典的小故事:有一位母親送自己的兒子去打籃球,訓練過程中,一個孩子投籃十次,連進九個,一個孩子連投十個,卻只進了一個。進了一個球的孩子的母親說,寶貝你太棒了,剛才進的那個球太漂亮了,將來你一定能打進MBA,而進了九個球的孩子的母親則大聲指責自己的孩子,你太讓我失望了,那個球為什麼沒有進,你怎麼就做不到十全十美呢?若干年後,那個只進了一個球的孩子真的在NBA的賽場上叱吒風雲,他就是喬丹。

所以上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對某一件事情感興趣並不難,也可以說這是孩子的好奇心驅使的,但如何讓孩子找到勝任感和孩子更有自信的持續完成某件事,卻是難上加難,而這時候家長的鼓勵就變得尤為重要。所以信心對孩子來說,比成績的好壞更重要。有了信心不一定能考好,但沒有了信心,一定考的不好。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給給孩子自信。

杜根定律:一個人能否勝任一件事,85%取決於態度,15%取決於智力



任何事情本身並不影響人,只受對事物的看法的影響,不能將自已看成一個失敗者,而要儘量把自已當成一個勝利者,人生來沒有什麼侷限性,無論男人或女人,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沉睡的巨人,那就是你的自信。

大家有什麼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感謝您的閱讀與點贊,如果您喜歡心理學,可以關注情感心理學,小編會一直更新心理學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