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要加快航母的發展?

加快航母發展,符合航母技術升級進化規律。

近期,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號完成維修改造,重新返回戰鬥序列,並參加了海軍節國際閱艦式;首艘國產航母已經完成甲板塗裝劃線,並與901型遠洋補給艦進行了塢內補給測試,預計很快就要正式入列服役;江南船廠的003航母,經過國內外諸多媒體的爆料,真實進展也已基本確認。

中國為什麼要加快航母的發展?


可以看出,我國航母工程自上世紀啟動以來,歷經多次波折和反覆摸索之後,終於從遼寧號改造建設開始走上了正規。遼寧號從2005年4月啟動改造,到2012年9月正式交付海軍,用時7年半;002航母從2013年11月開工到2017年4月下水,用時41個月;而累積建造過160多艘航母的美國海軍,美軍建造福特級航母首艦從開工到下水用時48個月。也就是說,初次獨立建造航母的中國船廠比經驗豐富的美國船廠還要快7個月。

儘管其中有航母噸位和複雜度不同的因素,但也能充分說明中國航母設計建造能力確實取得了快速進步,相信這種進步也會體現在後續航母建造過程中,這符合科學技術發展規律。

正因如此,中國航母總指揮胡問鳴表示:

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到問世,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已經具備世界上最先進的造船能力; 新建的首艘國產航母將在遼寧艦的研製和使用基礎上更進一步,躋身世界先進航母行列。同時,更將進一步完善我國的航母研發能力。


儘管後續航母的建設進程如何,尚無權威消息,但綜合已知的信息判斷,我國航母工程已經進入快車道,不僅航母建設速度明顯加快,航母設計製造和配套裝備也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電磁彈射、綜合電力等領域甚至已經趕超美國。

中國為什麼要加快航母的發展?


加快航母發展,是建設強大海軍的必然選擇。

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也是世界上最龐大、最複雜、威力最強的武器系統之一,通常被當做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

由於航母特殊的海空協同作戰模式和強大的支撐保障能力,使得以航母為核心的海上編隊,能夠執行對海、對空、對潛、對陸打擊任務,如此強悍的戰力,使得航母國家,可以跨越遠海大洋,在遠離本土的利益攸關地區實施戰備巡航和軍事威懾。

中國為什麼要加快航母的發展?


也就是說,航母如同浮動的國土一樣,所到之處,代表的是國家利益,彰顯的是國際話語權,震懾的是損害自身利益的國家和行為。與洲際導彈、遠程轟炸機、核潛艇不同的是,航母編隊的威懾和打擊,更持久、更高效、更全面、更靈活。

二戰以來,航母已經成為軍事強國的標配,歷數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蘇聯)等大國,無一不是航母強國。美國更是以12艘航母的規模成為當今的海上強權,進而利用航母編隊肆意攫取全球政治經濟利益,航母已經成為美國實現全球霸權、妄圖支配世界的最有力工具。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將在十年內成為第一大經濟體。但相比美國的經濟體量而言,中國海軍與美國海軍的差距要大得多,十年前僅有1艘試驗訓練航母,今天即將擁有2艘航母,僅航母數量而言仍然只是美國的1/6,何況美國航母都是10萬噸以上的超級核航母,這樣算起來,中國海軍在這個方面的差距就更大。

中國為什麼要加快航母的發展?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要建設一支與國力、經濟總量匹配的軍事力量,打造一支技術先進、規模適中的現代海軍,在中國海軍驅護艦隻持續“下餃子”的過程中,054、052、055等驅護艦以及093、094核潛艇規模都已迅速壯大,如今的海上力量短板和提升關鍵,就是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新型海空裝備體系,這是海上霸權軍事建設的經驗,也是我國海軍進一步壯大的必然。

加快航母發展,是維護海洋權益的迫切需要。

從歷史上看,西方強國的崛起首先是從海上攫取了大量利益,從西班牙無敵艦隊的黃金掠奪,到日不落帝國殖民地剝削,無一不是如此。一戰、二戰期間的美國,也是得益於遠離戰區和海上貿易,並在冷戰前後經由海上獲得了遍佈全球要隘的軍事基地,從而獲得了今天的霸權。

中國為什麼要加快航母的發展?


中國從不謀求霸權,但在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之下,在新的商貿能源開發合作大勢之中,也不得不面對更為廣泛的海外利益和應得權益。無論是打擊印度洋上的海盜匪徒,還是保障中東--馬六甲海峽的國際石油商貿生命線;無論是維護南海主權,還是維護北極地區的合理權益;無論是與美洲國家的自由貿易,還是南太平洋資源開發,都離不開一支強大海上力量提供支持保障。

中國為什麼要加快航母的發展?


在習慣於享受既得利益、信奉森林法則的西方強國面前,維護和保障這些權益,不能只靠外交官的唇槍舌劍,更需要一錘定音的“海上真理”。顯然,海外利益越廣泛,政治經濟競爭越激烈,我們對航母的需求也就越迫切,這也勢必要求中國海軍加快航母為核心的海上力量建設。

加快航母發展,是突破島鏈封鎖的迫切要求。

如果說幾年前還曾遮遮掩掩,那麼現階段海上霸權對於中國的扼制圍堵已經圖窮匕見。從日本本島到菲律賓的這條弧形的島嶼鏈,從太空到天空,從海島到水下,星羅棋佈的分佈著偵察、監視傳感器和控制終端,直接聯通美日指揮控制機構,時刻掌控著進出這條弧線的中國海軍,妄圖將中國海軍封鎖在島鏈之內,將中國力量和中國利益控制在島鏈之內,甚至中國沿海以內。

中國為什麼要加快航母的發展?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客觀現實。多年來,為了突破這條為中國量身打造的鎖鏈,我們想盡了多種措施和手段,水面、水下和太空的陰謀陽謀,歸根結底都要依靠硬實力來實現。這個硬實力,一方面是以陸制海的彈道導彈,能夠有效對沿線的島嶼要塞和海上移動目標進行實時精確打擊;另一方面,就是水面艦艇、轟炸機編隊,長期持續進行常態化巡航,以期掌控島鏈動態、實現有效突破。

顯然,如果擁有一支強大的海上航母編隊,就能夠憑藉海空潛多方力量的支持,更好的威懾和壓制島鏈防禦力量,從而更加持續可靠的衝破這道枷鎖。

加快航母發展,是推動國家統一的重要保障。

中國為什麼要加快航母的發展?


時間將要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個十年,但統一的問題仍然懸而未決,這不能不成為國人心頭之殤。在可能出現的軍事行動中,面對海上霸權極有可能採取的軍事介入,我軍航母將成為阻遏霸權軍事幹預的有效手段。

對於這樣一場決定未來和國運的重大軍事行動,霸權必然全力以赴。設想美方調動3個航母編隊支援,我軍就需要至少3支航母編隊予以阻擊,而且根據東西兩側同時突擊登島的需要,整片戰場對於航母的需求應該在4~5艘。更何況,美軍航母預計仍會增加,屆時可以派出的航母編隊,或許會更多。顯然,以目前我軍的航母等海上力量,還不足以確保贏得這種霸權干預下的局部戰爭。

需要注意的是,阻絕霸權航母最好的手段,依然只有航母,陸上的彈道導彈只是威懾手段,除非大國之間決意玉石俱焚。

中國為什麼要加快航母的發展?


以上述力量對比和形勢演化來看,我國海軍仍然急需加快航母發展,預計要在2025年達到5~6支航母編隊的規模。這個海上力量規模,既是確保戰爭勝利的必須條件,也是震懾對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低武力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