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大AMC獲批、橡樹資本落戶 中外資逐鹿3萬億不良資產

本報記者 王力凝 北京報道

全國四大AMC(資產管理公司)鏖戰不良資產江湖20年之後,新的“玩家”即將入局。

3月16日,中國銀保監會官網發佈的批文顯示,同意建投中信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投中信資產”)轉型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並更名為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銀河資產”)。

這是自1999年四大AMC成立之後,金融監管部門首度批覆成立全國性AMC。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不久前建投中信資產召開專題會議,認為本次疫情對國內多個行業產生了衝擊,公司要抓住時機佈局AMC主業,關注上市公司紓困、違約債券和政府及行業基金共建等方面的業務機會。

值得關注的是,AMC業務的開放同樣是中美貿易協定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一個月前,全球知名投資管理公司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全資子公司—Oaktree(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在北京完成工商註冊,這標誌著首家外資AMC落戶中國。

隨著AMC牌照的放開,中國不良資產行業的格局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銀河資產成第五家全國性AMC

建投中信資產的成立,起源於原老牌券商華夏證券的破產重組。2005年,中信證券和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對華夏證券進行重組,出資成立了中信建投(601066.SH)受讓了原華夏證券證券業務資產,而非證券類業務資產則由建投中信資產承接。

如今的中信建投早已經成為國內券商龍頭,而不久之後,建投中信資產也將更名為“銀河資產”,成為第五家全國性AMC。這是繼1999年,信達資產、東方資產、長城資產、華融資產四大全國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之後,監管部門首次批覆成立的全國性AMC。

按照中國銀保監會的要求,建投中信資產在轉型期間不得從事金融業務活動,要在6個月內完成轉型工作,依法審核股東資格、辦理轉型事宜。轉型工作完成後,向銀保監會提出開業申請。

天眼查的數據顯示,現在建投中信資產的註冊資本為19億元,其中中央匯金持股70%,中信證券持有剩餘的30%。

2015年5月7日,中央匯金將其持有的建投中信資產委託給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管理。如今,建投中信資產的董事長由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梅兼任。

對於公司轉型的後續規劃,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發函至建投中信資產,截至發稿前未能得到回覆。

本報記者瞭解到,對於轉型成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建投中信資產早已在籌備之中。

2019年1月,建投中信資產在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簡介中提到,公司承接的政策性處置任務已接近尾聲,公司將轉型發展,打造成一家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業務、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業化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2019年7月,建投中信資產的總經理遊春帶隊去信達資產進行交流,主要調研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架構、財務制度建設等內容。

2019年底,李梅在新年賀詞中提到,建投中信資產轉型為全國性第五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進展順利。

對於即將更名後的銀河資產,3月17日下午,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表示,第五大AMC仍歸銀保監會非銀部監管,高管任職資格需要銀保監會核准,其業務和四大AMC類似,沒有行業限制,允許其全國範圍內設立分支機構。

疫情提升不良資產業務需求

第五家全國性AMC獲批的時機,恰逢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時。企業經營困難產生的不良資產,對於AMC而言則是“資源錯配的資產”。

近期,廣東省疫情防控律師服務團執行與不良資產處置法律服務小組撰文指出,2019年,在新經濟週期產業升級轉型及金融去槓桿、房地產投資監管趨嚴的背景之下,國內市場累積的不良資產規模已經有所增加。受此次疫情的影響, 2020年上半年因為政策管控限制的原因,銀行等金融機構會對逾期貸款困難企業引而不發,出包量會相對較少;而2020下半年不良資產的市場規模或將有較大幅度增加,價格有可能進一步走低,值得投資者制訂收購計劃。

3月17日,瑞銀投資研究部大中華金融行業研究主管顏湄在電話會議中稱,預計中國2020年銀行業的不良資產規模約為3.45萬億元,不良資產比例可能在2%以上。如果在較為嚴峻的情況下,可能會有5萬億元以上的不良資產生成。

對於即將成為第五家全國性AMC的建投中信資產,也已經意識到了其中的機遇。

2月10日,建投中信資產召開了“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公司經營專題會議”,預測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比2003年SARS疫情對社會經濟活動造成的不利影響更大,對多個行業產生了衝擊。不良資產管理行業或在逆經濟週期條件下,對國家恢復經濟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建投中信資產稱,公司將抓住時機佈局AMC主業,關注上市公司紓困、違約債券和政府及行業基金共建等方面的業務機會。

2月底,建投中信資產和北京金控旗下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區國資委,合作發起設立預計總規模100億元的紓困基金,將為發展前景良好但面臨暫時困難的民營科創企業提供流動性支持,主要通過階段性持股、債轉股、過橋融資等方式。另外,通過併購重組、資源整合、升級產業等方式提升企業競爭力。

牌照開放 中外資全面競爭

本報記者查詢發現,建投中信資產旗下的公司包括華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88.76%的股權,另外還持有北大醫藥、寧滬高速和上海環境三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權,持股比例都很小,均未超過1%。

這樣的體量,和早已經發展為多牌照四家全國性AMC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以信達資產為例,其業務涵蓋銀行、證券、期貨、信託、保險、金融租賃等多個領域,全資控股南陽商業銀行、信達期貨、信達資產,另外,金谷國際信託、信達證券、信達金融租賃的持股比例超過90%,還控股了幸福人壽保險和信達財產保險。

2018年以來,在“迴歸主業”的監管要求下,已經發展為金控集團的四大AMC開始迴歸不良資產主業。

長期以來,中國的不良資產業務格局主要是“4+2+N”以及銀行機構,其中4是指信達資產、東方資產、長城資產、華融資產四大全國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2是每個省按照規定最多可設立兩家地方AMC,N是各地的未持牌的資產管理公司和省政府批准的地方AMC。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提到,當前四大全國性AMC穩站龍頭,在不良資產的市場份額仍在90%以上。

隨著銀河資產的入局,不良資產行業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局?不得不提的是,銀河資產面臨的,還是一個面向外資開放的全新競爭格局。

在1月簽訂的中美貿易協定中提到,“雙方認識到不良債務服務部門的互利機會,並將共同努力促進該部門的進一步機會”,其中中國將向美國企業發送資產管理公司許可證,可以在省級直接從中資銀行獲取不良貸款,美國也將允許中國企業在美國從事不良資產業務。

2月17日,全球知名投資管理公司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全資子公司—Oaktree(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已在北京完成工商註冊,這標誌著首家外資AMC落戶中國。此前,橡樹資本在我國不良資產投資領域的投資總額已超65億美元。

外資的開放這還只是開始。

3月17日,肖遠企也表示,中國的市場很大,很多的資產也需要培養和挖掘潛能,預計今後外資和合資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會陸續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