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不賠錢?

有人提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據說巴菲特投資有兩條規則:

如何才能不賠錢?

然而,巴菲特怎麼做到這一點的?難道他買進的股票都是立刻漲,永遠抄到大底嗎?買了以後股價繼續下跌怎麼辦?一直不賺錢又怎麼辦?”——我估摸著應該有不少朋友會有此困惑,三兩句話說不清楚,寫篇小文聊聊。

先批判一下巴菲特。

巴菲特個騙紙,他經常虧損,經常處於賠錢狀態的,這兩條規則完全是騙人的雞湯——如果按照這位朋友“買了以後股價繼續下跌=虧損”的定義來衡量的話。


納尼,巴神堂小嘍囉老唐居然說巴神是騙紙?別急,往下看。

比如巴菲特經常拿出來嘚瑟的富國銀行。1989年,巴菲特買進了約85萬股,每股買入成本約70美元,市盈率約7倍,市淨率約1.5倍。1990年,股價大幅下跌,巴菲特繼續買進400多萬股,成本大約55美元/股。注意,前面70美元買進的已經“虧損”超過20%,“虧損額”超過千萬美元了。


這還沒完,直到1992年,巴神依然在持續買進富國銀行,而且買入價格仍然在70美元以下。直到1993年,富國銀行股價飆升,巴菲特的這些股票才轉為“盈利”狀態。盈利也不多,總賬算下來說翻了一倍多,年均也就20%上下吧!也就是說,巴神在富國銀行這筆投資上面,持續“虧損”時間至少長達三年。


注意,這可是巴神特別有信心、特別有把握的一筆投資,他曾在2009年5月2日的股東大會上說過這樣的話,可以證明他對富國銀行的喜愛和了解程度:“如果我所有的資金只能買入一隻股票,那我就全部買入富國銀行。”


如何才能不賠錢?


對於自己特別有信心的一筆投資,虧損長達三年,幅度超過20%,就這還說“規則一:絕對不可以賠錢。規則二:千萬別忘了規則一”,這不是自己打臉的騙紙嗎?

如果說上述案例,巴神通過“攤低成本+死扛”熬過了大跌,最終好歹算是盈利了。還可以用“浮虧不算虧”來自慰的話,老唐可以再舉兩個徹頭徹尾的虧損案例,一個非上市公司,一個上市公司。


①1993年,巴神看上了德克斯特鞋業公司,作價4.33億(市盈率約15倍左右)收購了這家鞋業公司,並在1993年年報裡盛讚“德克斯特是查理和我職業生涯中見過的最好的公司之一”(原文)。當時,巴神向德克斯特股東定向增發伯克希爾的股票25203股,按市價摺合4.33億完成了支付。


很不幸,白紙黑字,巴芒倆大神被“職業生涯中見過的最好的公司”打臉了。這家公司在收購完成一年後,淨利潤就開始持續穩定的——下滑。原因嘛,主要是以我天朝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廉價鞋衝擊。到1999年,德克斯特的年度淨利潤就只有1100萬美元了(大約是1993年淨利潤的四成),2001年,乾脆就爆出4500萬美元的虧損。


2000年及之後的年報,巴神開始客氣地批評自己,向股東承認錯誤了。批評的力度,伴隨著德克斯特經營惡化的程度不斷加強。到2007年,巴神直接在年報裡把自己罵成一坨翔,他說:“我在1993年用價值4.33億美元的伯克希爾股票買下了德克斯特鞋業。我當時認定的它具有的持續竟爭優勢,在後來短短几年內就消失了。但那只是開始,利用伯克希爾的股票,我嚴重擴大了這個錯誤。這一次花掉的不是4億美元,而是35億美元。實際上,我是用一個優秀公司——現在的價值是2200億——的1.6%,換來一個毫無價值的爛公司。到目前為止,買進德克斯特公司是我最糟糕的決策。”

②2014年年報裡,巴神自爆自己投資英國著名零售上市企業Tesco的經歷:2012年前,花了23億美元買進了Tesco公司股票4.15億股,2014年清倉,割肉虧損合計4.44億美元,虧損幅度近20%。並在此發出了他那句著名的感慨:如果你在廚房裡發現了一隻蟑螂,伴隨著時間流逝,你一定會繼續遇到這隻蟑螂的親戚們。


這倆案例不是徹頭徹尾的“賠錢”嗎?所謂“絕對不可以賠錢”規則呢,哪裡去了?


所以老唐說“巴菲特是個騙紙,他經常虧損,經常處於賠錢狀態的,這兩條規則完全是騙人的雞湯——如果按照這位朋友的虧損定義“買了以後股價的繼續下跌”來衡量的話”,不算過分吧!

但是,其實這只是理解的錯誤,巴神從來沒吹噓過自己永遠是抄大底的,永遠買了就賺,永遠沒有判斷錯誤……這樣吹噓的,一般是網絡口炮黨,是真正的騙子。


如何才能不賠錢?


雖然這倆“不要賠錢”規則(有些資料表述為“不要虧損”),我只是從巴菲特兒媳婦瑪麗.巴菲特的書中看到的,據說是巴菲特日常說過的話,其原始出處沒有可信文獻。但作為一名巴神堂小嘍囉,理解這句話並不困難,我選擇相信巴神的確這麼說過。只是他表述的意思並不是要確保買在最低點。更確切的說,是巴神的“賠錢/虧損”概念,和炒股人士的“市價低於買入價=虧損”概念有區別而已。

如果我們做過企業,就會很容易理解巴菲特心中的虧損概念。假設你家開了一家小飯館,怎麼樣就是虧損了,怎麼樣就是盈利了呢?它是由隔壁小館子或者同城其他飯館的轉讓成交價決定的嗎?不是。


盈利或者虧損,由你家小飯館每天的流水,每天採購的原料,完成的銷售,支付的成本等因素決定。簡單的說,刨過人工、房租、材料、稅收、裝修及設備折舊等費用,每個月或者每年算下來還有現金剩餘,你家小飯館就有了會計意義上的盈利。如果這個現金剩餘超過了你家這筆本錢不開飯館可以選擇的第二選項帶來的回報(例如買成理財產品),你家小飯館就有了投資意義上的盈利。


換成高大上的詞彙就是:如果這家企業生命週期裡預計創造的自由現金流,折現至今天,超過你付出的成本(包含投入及次優選項帶來的回報),你就有投資意義上的盈利。這筆投資盈利還是虧損,與這家企業股權目前在其他人之間以什麼價格成交無關。

有點拗口。就我個人理解,要點有三:


①要擺脫股價波動的影響。股市是產生股價的地方,它存在的價值是為了替你服務,而不是左右你的決定。巴菲特說:“對我而言,股市只是一個觀察愚蠢行為的地方。”他多次談到過的那個農場例子,透徹地表達了股價波動的本質以及投資者應該有的態度:


假如有個急脾氣的人在我的農場旁邊也有一塊農場,他天天向我大聲報告,他想以什麼樣的價格收購我的農場或是賣掉他的農場——而且這些價格還因他的情緒短時間內大幅變化——我怎能不趁機從他的瘋狂行為中獲利呢?假如他今日報價低的離譜,我又有點餘錢,我會買下他的農場。假如他的報價高得荒唐,我可以把我的賣給他。


如何才能不賠錢?


②關注資產的未來產出,選擇哪些在穩定行業中,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企業,以便於自己可以估算出其大概價值。只有能估算出大概價值,我們才可以通過與“隔壁農場主”的報價對比,確定自己是不是有便宜可撿。如果沒有辦法估算大概價值的企業,遠離。因為你無法確認自己是否在出價的瞬間已經虧損。


同時,在計算企業大致價值區間的時候,儘可能取保守值,拒絕為未來的成長出價——成長只能視為價值的安全邊際。保證在不成長的情況下,自己的出價也有利可圖,否則不參與。“股市的好處在於沒有三振出局的規則,如果球不在你的舒適擊打區,沒有人強迫你必須出擊”。


③一旦“虧損”,神也要認錯。夢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巴神被戲稱為神,卻並非無所不能的真神。他看中的“持續竟爭優勢”也會“在後來短短几年內就消失了”。當我們發現原本看中的持續競爭優勢正在或者已然消失的時候,當我們發現該行業或者該企業發生本質變化的時候,企業未來的自由現金流數量就會與我們的預測值發生巨大的偏差,若由此導致折現值低於當下可以賣出的市價時,無論當下處於炒股人士們認為的浮盈還是浮虧(即市價高於或低於買入成本價),對於巴菲特而言,“虧損”已經出現了。此時,巴神也要認錯,正如Tesco一樣,他說:“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在陷阱中,最重要的是想辦法讓自己不要繼續下陷了”。

挺反人性的吧?是的,否則市場不會有那麼多人賠錢。投資這條路,要說難,也真就難在這兩條:


①人的本能,是用市價和買入價差額來衡量賺賠,“賺”了愉悅,“賠”了痛苦。而投資需要我們利用價格的極端波動,而不是讓價格波動來操縱和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


②投資需要我們懂得計算企業的價值,而不是錯以為股價或市值就是這家企業的價值。——還記得老生常談嗎:投資只需要學習兩節課……。


是的,我們這些小散,回報最終主要還是靠股價變現。但很不幸,無數大師用鐵的歷史和邏輯證明了:盯著股價的,常被市場先生掏了腰包。盯著企業價值的,卻常撿到市場先生的錢包。因為,股價必有機會等於或高於企業價值,是股市裡(很想加“唯一”二字的,但為了不吵嘴,還是算了)確定會有兔子來撞死的樹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