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13官圖,不一樣的雙氣墊

KD的最新裝備:KD13

曝出了官網圖片


KD13官圖,不一樣的雙氣墊

KD13官圖,不一樣的雙氣墊

KD13官圖,不一樣的雙氣墊


造型和之前的PT圖相似,依舊是簡約的黑白主色,Blazer風格的造型,見怪不怪,見多不多。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KD13首次確定了其中底配置;

全掌Zoom Air + 前掌Zoom Air


KD13官圖,不一樣的雙氣墊


不同於KD12的全掌+後掌氣墊,這次搭載全掌+前掌氣墊的KD13,就名號上來看,中底體驗感可能會和前作有一定區別。


對部分KD粉絲來說,這是幸運的。

起碼不用再經歷像LBJ15到LBJ16,KD9到KD10那樣相同中底配置導致低期待值的心態。


KD13官圖,不一樣的雙氣墊


但就配置合理性來看......

前掌雙層氣墊,會是個好選擇嗎?


相對知名一點的雙層氣墊鞋款:


Air Foamposite

全掌Zoom+後掌Zoom)


LeBron 6

全掌Zoom+後掌Zoom)


Air Jordan 18;19;2010等

全掌Zoom+後掌Zoom)


KD12

全掌Zoom+後掌Zoom)


基本上有點門面的雙層氣墊鞋款,都是全掌+後掌的形式出現,而這一次KD13身上全掌+前掌的分佈,的確有夠新奇。


KD13官圖,不一樣的雙氣墊


如果論分配邏輯的話:

將後掌氣墊數量翻倍,厚度加厚,核心目的是為了提供後跟區域更好的減震效果,不影響前掌區域的反饋體驗。


但近期耐克產品的配置分佈,幾乎都在往前掌這塊做著各種嘗試:


歐文5

前掌Zoom Turbo


AlphaDunk

前掌Zoom Bag


AJ34

橫向切割型前掌Zoom Air+Eclipse Plate


LBJ17

前掌兩枚Zoom Pods...


再加上近期即將發佈的KD13,可以說近兩年的時間內,耐克算是把前掌氣墊的可調配性玩到了極致。


KD13官圖,不一樣的雙氣墊


簡單來說:

前掌氣墊過厚

可能會弱化Zoom氣墊原有的響應優勢


論緩震極限,至少對大眾而言,薄薄的單層全掌Zoom已經能滿足大多數用戶對前掌的緩震需求,甚至過剩。


在這樣的前提下又加一塊Zoom在前掌,重心抬高的事兒暫且不提,對使用者而言,會不會再次出現像AlphaDunk那樣:

前掌無法與地面進行緊密交互的狀態?


KD13官圖,不一樣的雙氣墊


但介於我們對KD12的評價:

“單層切割型Zoom會對啟動感有一定影響”的結論,加之對AlphaDunk氣墊邏輯的排斥,我們對於KD13的前掌體驗,並不是特別看好。


當然,我們也期待產品最終能狠抽我們的臉,多一點“黑科技式”的氣墊處理因素。

如果它能伴隨杜蘭特在賽季走得更遠,當然最好。


KD13官圖,不一樣的雙氣墊

如何看待杜蘭特傷愈迴歸後的爆發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