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起來、帶起來、保起來:封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疫情不能影響脫貧!封丘 “五個帶動”硬核舉措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扶起來、帶起來、保起來:封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馬丙宇

2019年,封丘縣實現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2020年是實現決戰決勝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到了最後衝刺的關鍵階段。目前,封丘縣還有1546戶3978人未脫貧,1117戶收入不穩定的脫貧監測戶需要鞏固提升,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鉅。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又給脫貧攻堅造成了新的壓力。

為全面貫徹落中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省委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封丘縣堅持“邊緣戶不致貧、脫貧戶不返貧、貧困戶高質量脫貧”的原則,聚焦貧困群眾實現增收等,創新“五個帶動”硬核舉措,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堅決如期實現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政策獎勵帶動 更多貧困戶“嘗甜頭”

俗話說:“人叫人動人不動,政策調動積極性”。封丘縣專門優化獎勵政策,相繼出臺了《封丘縣關於進一步促進扶貧產業發展的獎補辦法》和《封丘縣支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獎補辦法》,縣財政拿出6000萬專項資金,鼓勵貧困群眾在自身能力允許的基礎上自主發展產業、創業就業。

鼓勵貧困群眾積極發展種植、養殖。降低產業扶貧激勵政策門檻,靈活獎補形式,讓更多貧困戶在政策中受益。對搞特色種植、養殖的群眾不再只按規模獎補,哪怕種一棵、養一隻也獎補,有能力連片種植或規模養殖另行獎勵。如種植金銀花可以按種植面積獎勵,種植一分地就獎勵150元,還可以按棵獎勵,一棵獎勵5元。結合當地農業產業特色,種植蔬菜、瓜果、大蒜、紅薯等都可以享受獎補政策,半畝起步,種植一分地獎勵100元。對搞養殖的群眾,不論雞鴨鵝還是豬牛羊,都可以享受獎勵。如雞鴨鵝等家禽類,一隻獎補5元;存欄一頭牛就獎補2000元、一頭豬獎補300元、一隻羊獎補200元等。經調查摸底,目前全縣共有8549戶有產業發展意願,預計戶均增收4000元,共計增收3420萬元。

鼓勵貧困群眾積極就業。封丘縣主要按照“勞務輸出一批、公益性崗位兜底一批、扶貧車間吸納一批”“三個一批”的思路,積極搭建就業平臺。封丘縣每年穩定輸出貧困勞動力11470人,公益崗位安置弱、半勞動力10573人,本縣扶貧企業、車間、產業吸納18000人。該縣建設的一大批扶貧車間(就業點),為貧困群眾家門口就業提供了充足崗位。近期,同樣降低務工獎補門檻,貧困群眾進扶貧車間幹夠一個月就獎勵300元,併為弱、半勞動力量身定做了崗位,開展崗位精準培訓,培訓每天還可享受30元補貼。同步對扶貧企業獎勵,扶持毛絨玩具、服裝加工、健康食品等勞動密集型扶貧企業。

降低政策門檻,突破以往項目實施中的條條框框,樹立“只要你幹、政府就獎”的導向,讓群眾“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吃”。貧困群眾努力了,嚐到甜頭了,就有了自主脫貧的精神動力,勤勞致富的種子就在他們心裡紮根了。

志智雙扶帶動 激起群眾內生動力

該縣通過環環相扣的“扶志、扶智、扶崗、扶業”的“四扶”模式,全面鼓舞群眾幹勁。

通過組織開展感恩勵志演講、脫貧典型巡迴宣講、第一書記巡迴宣講等活動,用身邊人、身邊事感染貧困群眾積極主動創收。截至目前,全縣已召開誓師大會605次,宣講團宣講400餘場次,第一書記巡迴宣講150場次。同時積極開展“扶志扶智進車間”活動,組織務工群眾開展“勵志晨會”活動200餘次,為全縣扶貧車間(就業點)注入帶貧企業勵志文化,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吸引力,帶動更多群眾就近務工增加收入。

整合人社、教育、農牧等部門培訓資源,針對貧困戶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年齡跨度大等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進行分階段、分層次培訓,努力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掌握一項就業本領,並促進貧困戶儘快就業創業。全縣共舉辦技能培訓500餘場次,幫助4000多貧困群眾踏上就業崗位。

針對務工脫貧不積極的貧困戶,封丘縣則開展“三榜亮德”,將其評為後進對象,曝光批評,出臺《封丘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失信懲戒辦法》,對屢教不改的予以懲戒。讓貧困戶知道“只要幹就有獎,不幹就受罰”,改變了個別群眾“大錢掙不來,小錢看不著”的懶散習慣,杜絕了懶漢思想。全縣通過德行評議大會決議出2869個先進典型,350個後進貧困戶。逐漸形成了政府“扶志扶智扶崗扶業”到貧困群眾“有志有智有崗有業”的良性循環。

致富能人帶動 增強扶貧產業力量

截至目前,封丘縣2020年已投入產業扶貧建設項目149個,產業項目資金7190萬元,在目前已投入資金中佔比58.8%。

該縣結合長壽之鄉、金銀花之鄉、樹莓之鄉、黃河溼地等自然稟賦和產業優勢,封丘縣大力培育金銀花、樹莓等主導產業,把扶貧產業做優做強,目前金銀花交易市場、電商園、服裝加工及毛絨玩具健康食品企業為扶貧產業搭建了良好平臺。

封丘縣共培育1228名致富帶頭人,其中401人順利實現創業,帶動5000餘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該縣在外成功人士張萬錫回鄉後創辦了6個扶貧車間,帶動就業1600多人;荊隆宮在外成功人士楊金生,為家鄉種植哈密瓜種植搭建銷售平臺,簽訂農業訂單,村支部書記將群眾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貧困戶利用獎補資金和小額信貸資金建的哈密瓜大棚,可以自己經營,如果自己怕風險,還可以倒包給合作社,同時自己在裡面打工再掙一份工錢,實現收入疊加。

黨建引領帶動 政府企業解難題

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封丘縣政府堅持提供優質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讓群眾實現產業發展利潤最大化,進一步激發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

黨組織引領帶動。全縣建成黨建扶貧基地51個,依託黨員的擔當奉獻精神和在群眾中的威望,通過“黨支部+合作社(企業)+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將貧困戶組織起來,可以到合作社務工,也可以在合作社服務帶領下自主發展,合作社提供生產過程中的技術保障和服務,比如種苗、仔畜購買有合作社組織引導,不讓群眾走彎路或多花錢,最後要幫助群眾搞好農產品銷售和消費扶貧。同時,政府為扶貧產業購買商業保險,把扶貧產業風險降到最低,最終讓黨旗飄起來、產業做起來、群眾富起來。

引導百家企業參與扶貧。早在前幾年,封丘縣就出臺了“百企幫百村”的辦法,把幫扶任務重點放在了村級層面,為村裡辦了大量實事,解決了很多困難。去年開始,封丘縣引導企業把幫扶目標細化,根據企業自身優勢精準對接重點戶和重點人。對剛性支出大、經濟困難的,企業能提供愛心援助;對有一技之長卻找不到活幹的,企業能有針對的提供就業崗位;對有農產品卻賣不出去的,部分企業能以優價收購;對想自主創業搞種植養殖的,一些企業能提供技術指導和物資支持,往往能為貧困群眾解決大難題。目前,百家企業共為貧困村提供幫扶物資986萬、就業崗位2300個、技術培訓192場次。

兜底保障帶動 創新探索“六養”模式

目前封丘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533人需要兜底,其中121名失能半失能人員、151名精神殘疾人員和261名智力殘疾人員。如何“啃”下這些特困人員脫貧、養老這塊硬骨頭,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所在?

為此封丘縣探索推廣了“親情認養、居家聯養、服務站託養、鄉鎮敬老院供養、集中託養、定點醫院療養”的“六養”模式,集中破解特困人員脫貧、養老難題。一是親情認養一批。對那些身體狀況相對較好,願意繼續居家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動員其近親屬認養,並簽訂協議,由鄉村兩級負責監督,確保認養對象衣食無憂,住房、醫療有保障。二是居村聯養一批。部分鄉鎮創新養老模式,以村為單位,把全村五保老人、空巢老人組織起來成立“日常照料中心”,有專職愛心人士負責老人們的一日三餐,有專門的娛樂場所供老人們休閒娛樂。三是服務站託養一批。對那些不願意進敬老院或託養中心,又無親屬認養的,依託社會託養機構,以一個村或幾個臨近村為單位建一個託養服務站,招聘適量的護理人員負責分散託養對象的日常衣食起居,就醫問診。護理人員原則上從無法外出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既解決了老人託養問題,又增加了貧困群眾的收入。四是鄉鎮敬老院集中供養一批。通過改善鄉鎮敬老院的條件,鼓勵鄉鎮衛生院接收失能、半失能人員入住,每入住一人,縣財政每月增加2000元的護理費用,通過增加護理費用,招聘專人進行護理。目前全縣各鄉鎮敬老院已接受失能半失能人員81人。五是縣福利中心集中託養一批。依託“封丘縣福利中心”對53名痴呆憨傻和失能、半失能人員進行集中託養,縣財政每月每人補貼2500元護理費用。六是精神病院集中療養一批。依託“封丘縣繼勳醫院”對精神殘疾進行集中救治320人次,目前正在住院治療的67人。

通過以上政府獎勵帶動、志智雙扶帶動、致富能人帶動、黨建引領帶動、兜底保障帶動 ,封丘縣強產業,促就業,保增收。最終把“有勞動能力的扶起來、弱半勞動力的帶起來、無勞動能力的保起來”,為決戰決勝2020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