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石嘴山軍分區:賀蘭山下戰旗紅

“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詩人王維描述發生在賀蘭山下恢宏戰爭的邊塞詩句至今讀來仍令人熱血沸騰。今天,在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面前,“年夜持戈聞號令,賀蘭山下戰旗紅”的雄壯場面,再次在雄偉的賀蘭山下展現。

寧夏石嘴山軍分區:賀蘭山下戰旗紅

枕戈待旦,動員令在除夕夜發佈

疫情發生後,駐守在素有“關中屏障、河隴咽喉”戰略要地的寧夏石嘴山軍分區官兵聞令而動,勇挑重擔、敢打硬戰,衝鋒在疫情防控的各條戰線,讓軍旗伴隨鮮豔的黨旗在疫情防控的一線陣地上高高飄揚。

腦子裡永遠有任務,是我軍官兵特有的使命擔當、職責素養和戰鬥精神的體現,也是一代代中國軍人守衛和平、忠誠於祖國和人民的真實寫照。這句強軍口號用來形容寧夏石嘴山軍分區官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行動上,最恰當不過。

“各單位,立即收攏人員、清點應急裝備器材和個人疫情防護裝具,隨時做好行動準備……”

1月24日除夕夜21時許,當駐地千家萬戶還沉浸在節日的喜悅和團聚的溫情中時,坐落於賀蘭山下的寧夏石嘴山軍分區作戰值班室內,燈火通明,熒屏閃爍,電話傳真聲不時響起,一派忙碌緊張的景象。剛掛斷電話,同遠在陝西輪休的政治委員吳鎖研討分析完全國疫情形勢和部隊可能擔負任務的軍分區司令員張偉,站在兵力分佈地圖前,一邊看著地圖和熒屏上滾動的疫情數據、實時新聞,一邊向作戰參謀口述動員集結命令。就在前一天,軍分區剛剛召開緊急會議,專題學習相關講話,成立了軍分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專題部署了本級疫情防控工作。在大年三十夜裡,軍分區在修訂應急行動方案的同時,旋即向部隊下達了動員令。

寧夏石嘴山軍分區:賀蘭山下戰旗紅

民兵小分隊值守防控點位

“疫情就是命令,醫療隊出征武漢就是無聲的動員令!”石嘴山軍分區領導第一時間啟動軍地聯防機制,實現了軍地聯合指揮、力量聯動、信息共享的無縫對接。1月25日上午9時許,就在動員令下達的第二天,經電話抽查和實地檢查,50餘支民兵應急分隊全部按要求處於分散待命狀態,人員在位率達到85%以上。經與駐地政府對接任務,1000餘名民兵帶著使命責任衝鋒在全市200多個防控點位上。

精確快速動員體現的不僅是牢固樹立的使命意識,更反應出部隊動員工作的成效。近年來,石嘴山軍分區堅持統籌兼顧、長期準備的原則抓動員,利用《退役軍人軍事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民兵精確動員、按需編組的效果,始終保持根據任務變化調整兵力、精準快速組織應急的動員力。

敢打硬仗,黨旗輝映軍徽別樣紅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個戰鬥堡壘。在最危險、最艱苦、最需要的疫情防控一線,總有黨旗、軍旗高高擎立迎風飄揚,總有頭戴軍帽、胸戴黨徽的民兵身影。

2月3日下午,石嘴山市接到上級緊急拔付的500多噸疫情防控應急物資的通知後,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在交通車輛保障難、搬運裝卸人手缺、時間任務要求緊的情況下,市領導小組一致認為:把這項艱鉅任務交給軍分區,大家心裡才有底!從2月3日夜裡開始,軍分區組織民兵連續奮戰4個晝夜,圓滿完成了23車、約500餘噸的帳篷、摺疊床、棉被、防寒大衣和食品等全市疫情防控應急物資的轉運、卸載、清點、碼垛任務,180人次的基幹民兵隊伍里黨員就有88人。

寧夏石嘴山軍分區:賀蘭山下戰旗紅

連續奮戰,卸載物資

在物資倉庫,15名年前剛參加過“三位一體”產業幫扶培訓結業的退役軍人,在培訓隊長郭寧的帶領下,連夜趕來“火線請戰”。1987年入伍的退伍老兵郭寧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能貢獻自己一份力量,心裡感到非常自豪,若有戰、召必回,我們時刻準備著!”大武口區民兵應急連女民兵劉豔輝,不僅自己主動參加任務,還動員丈夫和辦公室3名同事一起來參加物資卸載。

“我只是盡了應盡的義務,黨和人民卻給了我至高無上的榮譽,我理應在關鍵時刻盡心為人民服務。”身著迷彩服的“全國最美退役軍人”王富國在祥河村的防控點位上對筆者說。在他的帶動感召下,全市退役軍人紛紛響應,成立了5支突擊隊,全力參加駐地疫情防控行動。

在塞上明珠沙湖旁的京藏高速收費站,平羅縣醫療救護連40名隊員每天身著厚厚的防護服分散在22個防控點位上,對過往車輛人員進行檢體溫測試、健康排查和復工復產物資檢疫,工作起來往往一干就是10個小時以上……據統計,在全市近千個防控點位、復工復產企業和滔滔黃河岸邊的春耕春播田間地頭,處處都有黨旗軍徽交相輝映的動人故事和精彩畫面。

精神永傳,軍民同心共築大國防

石嘴山因雄偉的兵家聖山——賀蘭山而得名,駐守在賀蘭山精神發祥地的一代代石嘴山人,在傳承賡續賀蘭山精神這一紅色基因的同時,持續開展軍烈屬、退役軍人幫扶工作。從2018年起,石嘴山軍分區共在幫扶工作中開創了率先試點總結經驗、率先成立領導小組、率先探索幫扶新模式等“九個率先”的經驗做法。探索推行的產業幫扶、編建民兵、應急應戰“三位一體”幫扶工作,得到軍地領導高度認可,被列選為全國做好退役軍人工作“寧夏經驗推廣交流現場會”觀摩點,也真正讓退役軍人在提高技能、帶頭致富和踐行錚錚誓言中,贏得了持久廣泛的尊崇,為這次疫情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力量源泉。

寧夏石嘴山軍分區:賀蘭山下戰旗紅

退役軍人小分隊

“你們鄉里的困難,就是我們單位的困難。馬上組織把帳蓬送到鄉上的執勤點!”1月28日晚飯後,接到地處寧蒙交界、近2萬人的自治區最大生態移民鄉——平羅縣紅崖子鄉政府疫情防控點位缺少帳蓬、執勤人員無落腳地的求助電話後,軍分區政委吳鎖馬上部署,當晚,司令員張偉就組織人員冒著塞外凜冽寒風,把17頂帳篷和16具行軍床送到了鄉里。

“戰爭年代,人民解放軍在前線奮勇殺敵,後方是人民群眾在默默支持和無私關愛;今天,當醫務工作者逆行奔赴湖北一線,他們的家庭困難和後顧之憂,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解決。”2月19日,駐地醫務工作者剛剛接到馳援湖北的通知,石嘴山軍分區就向部隊下發了《開展為赴湖北醫務工作者家庭“送溫暖”的工作方案》。隨即,11支退役軍人基幹民兵組成的服務小分隊、4支送溫暖服務隊成立,駐地11個醫療機構援鄂的140多名醫務工作者,全部有單位、有分隊、有送溫暖服務隊對口負責聯繫、對口服務保障。護士長李玲家漏水,軍分區機關人員帶著服務隊和維護員1小時內就趕到現場維修;護士侯月珍父親住院無人照看,惠農區人武部組織服務隊前去看護……據不完全統計,180餘件老人理髮、子女入學、生活用品購送、工資糾紛調解等一線醫務人員的後顧之憂,在官兵的真情關愛下一一得到化解。

寧夏石嘴山軍分區:賀蘭山下戰旗紅

醫務工作者逆行奔赴湖北一線

“我們的國防是全民的國防。”回顧石嘴山軍分區部隊主動參與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行動,我們不難發現,這次突發疫情對黨和人民是一次重大考驗,對各級特別是省軍區、軍分區系統的國防動員能力也是一次“實戰”檢驗。

從1月23日至今,石嘴山軍分區共組織動員約5萬人次的民兵和退役軍人參加疫情防控行動,近60萬人民群眾在疫情防控行動中受到了國防教育,部隊圓滿完成了疫情防控應急物資搬運、網格防控、安防巡邏、公共場所洗消和企業復工復產、春耕春播等階段性任務,這些看似簡單的數字背後,折射的卻是石嘴山人心中摯熱的國防情懷和紅色基因的傳承,反映的是各級對國防動員工作的高度重視和長期準備。

在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石嘴山軍分區以科學之智打好年度任務攻堅戰,他們依託微信、傳媒和大數據精準信息發送等手段,開展網上教育學習、網上指揮辦公和網上工作訓練,兵役登記按規定時限提前一個月完成,大武口區、惠農區、平羅縣人武部分別探索出了網上兵役登記、網上民兵編組和非公企業編兵的新路子,保持了部隊旺盛的戰鬥力。

(何紅)

編審:姚晶晶

通聯:國防時報新媒體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