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就一敗塗地?為何說印度外交上註定無法成為世界性大國?

無論從印度的國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來看,印度都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從1947年獨立以來就是,儘管這是英國殖民者賜予的。

從一開始就一敗塗地?為何說印度外交上註定無法成為世界性大國?

所以所謂的大國小國,基本上從一開始就註定了。而這樣的“開局”也註定了這個國家在將來到底是追求雄霸天下還是小富即安。

而從印度如此巨大的體量和獨霸南亞的地緣位置來看,印度當然要做世界性質的大國。所以印度國父尼赫魯才在印度建國初為印度定下了“印度要成為有聲有色大國”的目標。

那麼,印度能成為這樣的世界性大國嗎?靜夜史認為這當然不可能,因為世界性質的大國,從來就不是靠地大人多獲得的。想要成為真正的世界級強國,巨大的人口數量和巨大的國土面積只是起步,或者說基礎。

當前的印度,在外交政策上可謂是左右逢源,一直以來都是美俄等世界級大國的座上賓,是名副其實的高端俱樂部成員。

從一開始就一敗塗地?為何說印度外交上註定無法成為世界性大國?

但這並不是印度主動爭取來的結果,而是從建國以來就自帶的“光環”。

中國印度建國70多年來的歷史,其非常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人緣”特別好。無論是1962年之前領導第三世界,還是在1962年之後被美蘇拉攏,印度都始終朋友遍天下,像極了人人趨之若鶩的RMB。

而印度,也確實是在玩金錢外交。

在弱肉強食的國際社會,想要人緣爆棚,要麼是像美國這樣極端強大的,讓別人不敢不從。要麼就是像印度這樣極端有錢的,讓別人不想不從。

雖然美國極端有錢,但這個世界上,沒人嫌棄錢多,印度作為人傻錢多的典型代表,你絕對值得擁有。

從一開始就一敗塗地?為何說印度外交上註定無法成為世界性大國?

相比於美國,俄羅斯的目的更復雜一些,一方面作為美國的宿敵,俄羅斯從來都奉行“哪裡有美國,哪裡就有俄”的宗旨,所以在印度問題上,俄羅斯自然不甘人後,甚至在蘇聯時代還跑在了美國的前頭,導致今天的印度武器裝備雖然是名副其實的萬國造,但主體仍然以俄式武器為主。

而除了反美的歷史傳統,“沒錢”的現實窘境也讓俄羅斯對印度愛得死去活來。

所以,印度才在美俄劍拔弩張的夾縫中,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是印度外交的巨大成功。不過這種沒有經過努力便一步到位,僅依靠地緣和體量就達到的成就,實在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

但印度卻似乎非常享受被美俄爭相拉攏和吹捧的過程,儘管印度非常清楚美俄拉攏印度目的何在,但難以自拔的迷失註定要徹底斷送印度的大國崛起之夢。

從一開始就一敗塗地?為何說印度外交上註定無法成為世界性大國?

因為以當前印度的實力,別說和美俄平起平坐,連衝出南亞都無法完成。

作為英國殖民者的傑作,印度從一開始就被套上了難以擺脫的緊箍,即巴基斯坦。

儘管印度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中迫使東巴基斯坦獨立,扭轉了印度對巴基斯坦東西夾擊的尷尬局面。但印度一不能改變“借港出海”尷尬局面,二不能扭轉西里古裡走廊不利態勢,三不能顛覆巴基斯坦封死印度西進道路的宿命。

更要命的是,青藏高原將印度牢牢壓制在南亞次大陸,使印度根本無法向其他地區擴張勢力,尤其是中亞。

在難以打破僵局的情況下,印度試圖通過研製核武器扭轉乾坤,但各大國明顯不想看到印度的膨脹,所以他們也馬不停蹄地幫助巴基斯坦成功擁核,印度是真正的偷雞不成蝕把米。

從一開始就一敗塗地?為何說印度外交上註定無法成為世界性大國?

因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立國,印度根本沒有經歷慘烈的革命或戰爭,自然也無法形成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更不可能推行廣泛而深刻的社會改革,尤其是土地改革。

所以印度建國至今,種姓制度仍然大行其道,巨大的人口數量無法轉化為強大的人口紅利,工業體系始終無法建立。加上印度奉行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先進理念,印度武器始終堅持萬國造,將“受制於人”演繹得淋漓盡致。

而這樣的國家,根本不可能徹底打敗巴基斯坦。

在靜夜史看來,印度建國以來外交方面的最大特點就是“眼高手低”,尷尬實力配不上勃勃野心。而這樣的國家,註定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世界性大國。

古往今來,任何世界性大國的誕生,無不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磨礱淬礪,百鍊成鋼”。而從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就輕鬆建國的歷程來看,印度從一開始就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