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攢夠首付款的我:《安家》還沒播完,我就決定先不買房了!


已經攢夠首付款的我:《安家》還沒播完,我就決定先不買房了!

“娘娘”孫儷迴歸電視熒幕,和著名編劇六六攜手,帶著房屋買賣中介的酸甜苦辣鹹,強勢歸來。劇集播出過半,但熱度持續不減。

我們常說,“話劇是演員的藝術、電影是導演的藝術,而電視劇是編劇的藝術”。所以,討論一部電視劇的時候,就不得不談一下背後主筆的編劇。

六六是何許人也?

曾經引起廣泛社會反響,並與《安家》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電視劇《蝸居》就是六六編劇的作品。

除此之外,她的代表作還有《心術》《王貴與安娜》,豆瓣評分分別是8.2和8.0,在嚴苛的“豆友”口徑下,國產電視劇能拿到這個分數,無疑是值得褒獎的。

在接受採訪時,六六說耀客傳媒購買日劇《買房子的女子》版權後找到她,希望能據此改編一個作品,對10年前的《蝸居》致以回應。

耀客提出的這個想法,打動了六六,然後有了我們看到的《安家》。六六的編劇水準,在一定程度保障了《安家》的口碑。


已經攢夠首付款的我:《安家》還沒播完,我就決定先不買房了!

電視劇《安家》一經播出,就佔領了國產劇的“熱度高地”,引發大眾對於房產中介這個行業的關注與討論,與此同時,它還刷新了包括我自己在內的普羅大眾,對於買房子這個人生大事的認知。

作為一名80後的“北漂黨”,攢錢付首付,成了我的“主旋律”。

我相信有一大批的80後、90後,乃至70後和00後,大家都跟我一樣,為了這個目標而奮鬥、而打拼。

本來收入還算還算可以,卻因此提前過上了“省吃儉用”的日子。情侶們搭夥湊首付,“單身狗”咬牙自己扛,在家裡父母的幫襯下,我東拼西湊好不容易攢足了首付。


已經攢夠首付款的我:《安家》還沒播完,我就決定先不買房了!

《安家》這部劇把背景放在了紙醉金迷繁華精緻的“魔都”上海,但其中講述的每一個關於房子的故事,都浸透了生活的艱難和辛酸。

看著那些深有體會的鏡頭和眼前節衣縮食的生活,再想想往後30年的房貸,雖然我已經攢夠了房子的首付款,卻突然喪失了以往的強烈的憧憬和嚮往。


已經攢夠首付款的我:《安家》還沒播完,我就決定先不買房了!

中國人自古就有“房情節”。

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有云,“家,居也”。

對於國人而言,房子不只是一個吃飯睡覺、日常起居的地方,更是一種與安穩生活、血脈親情聯繫起來的幸福生活象徵。

居無定所,何以謂家?

和無數普通老百姓心中抱著一樣的想法,劇中的嚴伯伯老兩口在上海賣了一輩子的包子,每天起早貪黑,兩個人蜷縮在不足三十平的小門臉兒裡,一賣就是幾十年。

他們努力活著、拼搏著,心中的念想就是攢夠錢給兒子買套房,幫兒子在上海結婚成家,而不是像老兩口一樣“蝸居”過活。


已經攢夠首付款的我:《安家》還沒播完,我就決定先不買房了!

買房的時候,兒媳婦以自己已經懷孕為由,要求老兩口在房產證上加上自己的名字,老實巴交的老兩口也沒多想,便加了。

然而當一切落定,老兩口興致沖沖收拾行李打算邊伺候兒媳婦邊和他們同住的時候,“親家母”已經捷足先登,他們連門都沒進去。


已經攢夠首付款的我:《安家》還沒播完,我就決定先不買房了!

窮盡一生積蓄,買下一套住不了的房子。他們的悲劇,折射出無數家庭的真實酸楚和隱痛。

嚴伯伯和嚴阿姨是沒有文化的基層勞動者,也許我們會覺得,自己的社會地位和人生境遇總歸會比他們要好一些。

那麼,博士畢業的夫妻,在上海打拼七八年都無法順利買套普普通通的兩居室,讓我們再一次醍醐灌頂。


已經攢夠首付款的我:《安家》還沒播完,我就決定先不買房了!

早高峰徐家彙地鐵站洶湧的人潮,代表著這個社會,如你我一樣絕大多數人的生存狀態。跟博士畢業的婦產科專家宮蓓蓓比起來,多數人是遠遠不如她的,所以在一線城市買房這件事,離普通人有多遠?

劇中的宮蓓蓓,夫妻兩人都是博士畢業且在上海已經工作多年,如今因為生二胎而想換一套好點的房子,改善家人的居住條件,可是前前後後看了N多套房,依然怯步於昂貴的房價。

有一個鏡頭,宮蓓蓓下了晚班回家突然收到學生消息著急要論文,她看著睡在客廳沙發上的老人孩子,躡手躡腳的走進了洗手間坐在馬桶上改論文。

她不小心抬手碰到掛在頭頂的內衣襪子,環顧眼前無法避開的擁擠髒亂,那一刻,宮蓓蓓喪極了。


已經攢夠首付款的我:《安家》還沒播完,我就決定先不買房了!

生活的苦楚和無奈,都浸潤在剛洗完的內衣襪子,滴在頭頂的那幾滴水裡。

如果有人天天吃泡麵、減少一切社交活動攢錢一年,然後買個愛馬仕的新款包,我們一定會說她拜金又無腦。

把這個問題放大,一輩子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然後攢錢買套房,是不是也一樣?

當我們認識到,房子是“絕對的奢侈品”,一身清貧怎敢入繁華?目前的房屋租賃市場已經相當完備,買房不再是“剛需”,這對你我來講,一線城市的房子,就是限量版的愛馬仕,有錢人可以買,但是並不富裕的我們,大可不必如此。


已經攢夠首付款的我:《安家》還沒播完,我就決定先不買房了!

假離婚買房卻假戲真做的徐文昌,和孤身一人來上海租房奮鬥的房似錦,生活的也是有滋有味,遠比“壁櫥公主”朱閃閃要愜意的多。

房子是租來的,生活是自己的,誰說合租屋裡沒有花樣人生呢?


已經攢夠首付款的我:《安家》還沒播完,我就決定先不買房了!

身邊不少收入還算不菲的人,在大把借錢付首付、月月還房貸的情況下,生活水準大幅度下降,其中苦楚,也是不可與人說。

俗話說“旅遊就是從自己待膩了的地方,去到別人待膩了的地方”,我們嚮往旅遊不就是想要換個生存環境嗎?安定了想流浪,漂泊了想安穩,人心其實是期待變化的。

有時候想想,我沒辦法保證是否會在目前所在的公司一直工作、在目前所在的城市一直生活、一直喜歡這裡的房子和人情,只有變化是不變的。


已經攢夠首付款的我:《安家》還沒播完,我就決定先不買房了!

現在我喜歡北京的熱鬧和繁華,我在這裡工作和生活;說不定下去幾年,我想感受廈門的海風和鼓浪嶼的柔美、抑或是嚮往上海的小資和精緻,等上了年紀,興許就想找個三線小城清靜度日。

其實當我們跳脫精神層面的所謂“漂泊”束縛,喜歡去哪裡就去哪裡,其實也沒什麼不好。

嚴伯伯和嚴阿姨在那個不到三十平的小鋪子賣了一輩子的包子豆漿,然後買到了房子。落到手中那個房本,是他們這輩子自己給自己施咒形成的畫地為牢。


已經攢夠首付款的我:《安家》還沒播完,我就決定先不買房了!

看完《安家》裡那麼多的艱難辛酸,我突然覺得對於普通如你我的個體生命而言,買房這件事的意義並沒有我當初以為的那麼重大。

當跳脫出精神上“有房就有家”、“安居才能樂業”的思想束縛,房子不過也就是個水泥磚塊壘起來遮風擋雨的地方,如果要犧牲生命的精彩和自由去換取這麼一個冷冰冰的建築,又何苦呢?


已經攢夠首付款的我:《安家》還沒播完,我就決定先不買房了!

區別於生命個體的,一定是這幾十年積攢的不同回憶,活在當下,重在感受和成長。

家人愛人、心悅心安,並非以房產證上的名字為前提,能滿足生活需求的租賃屋裡,也有自由幸福的人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