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之心路人皆知

日本擅長“隱軍於市”我們身邊這些日本品牌都是軍工骨幹央視網新聞

2019年11月29日 · 央視網新聞頻道官方賬號

大和之心路人皆知


日本軍工企業或者說產業目前面臨著一些困境,但時同時我們也看到,從歷史長期的維度來看,日本的軍工生產能力還是很強的,不可小覷。

戰後日本在軍事方面受到了嚴格的限制,為了建設潛在的軍事大國,日本也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軍備之路,那就是“隱軍於市”,將軍工生產能力擴散於整個工業基礎,擴大和夯實自己的戰爭潛力。三菱、NEC、川崎、富士通、尼桑、松下、斯巴魯、日立,這些知名的日本民營企業都是日本軍工的骨幹。其中,三菱、川崎、NEC和富士通還曾一度進入全球軍工企業100強。

大和之心路人皆知


日本10式主戰坦克是三菱重工生產的主戰坦克

除了“隱軍於市”,“一家飯多家吃”也是日本軍工體系的重要特徵。這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日本的潛艇生產。長期以來,自衛隊的潛艇都是由川崎重工和三菱重工輪流來生產,它們的競標毫無懸念,如果今年是川崎,那明年必定是三菱。這兩家企業的潛艇生產線均在神戶港,相距不過幾千米。日本這種“一家飯多家吃”的辦法,主要的目的是儘量讓更多的企業參與到軍工生產,如此一來,這些企業的軍工產能雖在平時“吃不飽”,但在戰時卻可以同時開足馬力,大幅加強了整個工業體系的動員能力。由於日本的武器出口在戰後也受到了限制,所以日本為了降低軍品的成本,一直極為重視軍民兩用產品的研發生產,力爭將部分軍品生產融入民品之中,這樣不僅可以大幅降低成本,還可以依託民品的產能保證戰時動員能力。曾有日本研究機構對此進行了測算,如果日本軍工生產企業放開手腳進行生產,僅在武器出口方面,日本將佔有世界艦艇市場的60%,軍用電子市場的40%,軍用車輛的46%。而在武器生產方面,一年內便能生產1000到2000枚中遠程導彈。

通過這組數據我們似乎感覺到日本一旦掙脫束縛,立刻可以成為一個軍工強國,似乎都可以跟美國去叫板,是不是真的這樣?這個數據是真實地反映了日本的軍工企業和產業的這種現實水平,還是說有一些美化或者甚至是神話的色彩?

大和之心路人皆知


川崎重工生產的P-1反潛巡邏機

軍事問題專家房兵覺得這個問題需要從兩面看。一方面必須承認日本戰後由於它堅定地咬著牙發著狠,已經有了一個非常好的佈局和基礎,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看到。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它的發展一直受到很多的制約。為什麼呢?美國對它的刻意限制和打壓。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