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巴赫”分不清楚?原來這是個音樂世家



《壹人藝事》每週三,文藝人物與您相約


“巴赫”這個名字一般是指德國著名音樂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被稱之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另外兩位“柏林巴赫”和“倫敦巴赫”都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兒子,也都是著名音樂家,他們在音樂史上都很有地位,對海頓、貝多芬等都有直接的影響。


太多“巴赫”分不清楚?原來這是個音樂世家


巴赫(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是最偉大的德國作曲家之一,以創作《勃蘭登堡協奏曲》《b小調彌撒曲》《平均率鋼琴曲集》以及大量的教堂音樂和器樂曲而著稱。他把前人發展起來的主要風格、形式和傳統概括地加以研究並彙集在一起,使之更加豐富多彩。


他的先輩世代均為樂師,他的4個兒子均為作曲家,使得巴赫家族在德國音樂史上頗具傳奇色彩。巴赫家族是一個人丁興旺的音樂家族,這個家族從十六世紀中葉就開始出現音樂家,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末,三百多年出現了五十二位音樂家。


太多“巴赫”分不清楚?原來這是個音樂世家


巴赫生於在德國圖林根的一個美麗的小鎮——愛森納赫。巴赫九歲喪母,十歲成了孤兒。由於他嗓音美妙,經濟拮据,少年時期靠獎學金進了聖·米歇爾學校。1702年他從學校畢業,翌年在一家室內樂隊當一名小提琴手。在隨後的二十年中,他幹過許多行當。1723年巴赫三十八歲時開始在萊比錫的聖·托馬斯教堂任歌詠班領唱,他在餘生的二十七年中一直擔任此角。


魏瑪時代(1708-1717):

巴赫演奏了其清唱劇《上帝是我的國王,BWV71》,同年辭職去接受一個報酬更為豐厚的職位:任魏瑪公爵威廉·恩斯特的宮廷管絃樂師;1714年成為樂長。在魏瑪,巴赫創作了大部分管風琴作品,也首次發現了維瓦爾第的音樂,開始了協奏曲的創作。


太多“巴赫”分不清楚?原來這是個音樂世家

30歲時的巴赫


克滕時代(1717-1723):

在克滕的日子是巴赫一生中的黃金時期。此間他創作了被譽為“鍵盤樂的舊約聖經”的《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和在管絃樂發展史上堪稱里程碑的《勃蘭登堡協奏曲》等大量出色的世俗和宗教音樂。


萊比錫時代(1723-1750):

萊比錫時期是巴赫一生中最長的一個時期,也是創作最多的時期。此時的巴赫無論演奏技巧還是作曲水平都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在萊比錫譜寫的傑作,有感人至深的《b小調彌撒曲》和《馬太受難曲》《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二卷)和體現他高深作曲造詣的《賦格的藝術》等。1747年,這位無冕音樂之王去波茨坦旅行時受到普魯士國王召見,並進行了即興演奏。在座的觀眾無不為之折服。第二年,巴赫把這次演奏的主題加以發展,寫成了另一部總結他作曲和演奏藝術的作品—《音樂的奉獻》。


太多“巴赫”分不清楚?原來這是個音樂世家


在萊比錫,巴赫作為聖托馬斯男聲合唱團的指揮度過了27年,由於他長期用眼過度,視力減退,晚年患白內障失明瞭,但他仍用口授的方式堅持創作。在逝世的前幾天,他還在口授一首眾讚歌《走向主的神壇》。樂曲每一個音符都表達出老人生前最後的虔誠祈禱,最後在第二十六小節處戛然而止,成了大師的絕筆之作。


1750年7月28日夜裡,巴赫的一生畫上了最後一個休止符,逝世於萊比錫。三天後,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萊比錫聖約翰教堂墓地下葬,留下未完成遺稿《賦格的藝術》。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資料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或網站。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賬號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播音:雷夢青(實習)


往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