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再大的疫情也抵不過社交電商人的勤奮!

蔡康永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人很難知道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

你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所以我覺得,用喜歡不喜歡來選擇工作,對90%的人來講,挺危險的。

因為恐怕,你以為你喜歡的事情,你去做了以後會發現,你沒那麼喜歡。

所以,對待一份工作,不能單純地用喜歡或者不喜歡來評判。

互聯網時代,再大的疫情也抵不過社交電商人的勤奮!

我的歸宿

很喜歡王小波在《黃金年代》中的一段話: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

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

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

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工作,沒那麼多喜歡,有些必須苦熬。不要去羨慕別人的輕鬆愜意,在他們最辛苦的時候,沒有選擇訴苦,而是努力過好當下的“苟且”。一個真正的熱氣騰騰的人生,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千錘百煉的鍛造,腳踏實地的成長。

目標很容易設定,但執行起來卻沒那麼簡單。每當新年到來的時候,很多人都在給自己立下flag,要在接下來的一年中完成若干事情。然而,事實上很多人卻並沒有真正地落實這些目標。沒有動機,很多人就選擇拖延,而拖延往往導致更多的焦慮,以此惡性循環下去,最後只是更多的焦慮和更多的自責。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份完美的工作,你怎麼選,都可能看到遺憾和缺失的另一面。關鍵在於,你是否有勇氣、有毅力、有擔當,去面對工作中遇到的所有問題。

詩人里爾克有一句詩:“哪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

工作怎麼選都是錯的,一直熬下去就對了。不管是作為企事業單位的員工,還是作為一名新時代電商人。


傳統電商流量的紅利越來越少,獲取流量的成本日漸走高,即將面臨流量的困境。而現今,從微信衍生出的新的電商模式——社交電商,從之前野蠻式生長到現今成熟穩定的階段,社交電商正在掀起一場浪潮,成為電商行業新的發展趨勢。

社交電商最大的特點就是,重社交網絡運營,以粉絲經濟的關注、社交工具的溝通、自媒體內容的分享、社群的傳播裂變等、以互動性為核心,多維度流量聚合形成的社交零售模式。

在做社交電商之前,我一直以為電商不過如此,有流量,直播帶貨而已,但是當你真的做這項事業的時候,原來自己的眼光有多麼侷限。最關鍵的是在你打造自己ip的時候,能夠認識更多的優秀人士,拓展自己的眼界,可以真正融入這個資源共享的圈子。

很多小夥伴只是聽說過社交電商,聽說過自媒體,知道這是一個處在財富風口的新時代產物。自媒體就是讓自己成為媒體。大家可以通過這樣幾個內容形式來實現:

一是寫文章。你能夠分享出去自己的文章,不管是什麼類型,什麼知識面的文章,只要是好的作品,就能夠博得關注。

二是錄音頻。你只要錄一段音頻,內容體現你的價值,讓自己的聲音成為一種傳播的力量。

三是拍視頻。簡單直觀,容易深入人心。

……

互聯網時代,再大的疫情也抵不過社交電商人的勤奮!

多種自媒體的內容形式,你只要做好了一種就足夠了。那麼靠的是什麼,就是自己的勤奮,每天的學習和積累。

任何生物,都有著頑強的心,在逆境的狂轟中,保存下力量,只待時機來臨,便會激情飛揚地綻開芬芳姿容。

因為我通過自己的努力,愛上了社交電商。

你要知道,沒有一項有價值的工作,不是充滿了千難萬險,沿途還要遇到嘲笑和不解。

所有的山重水複背後,都藏著一個詞:柳暗花明。

一個人歡天喜地、精神抖擻地去做一份工作,也許並非難事。

難的是,在冗長得看不到頭的枯燥、迷茫、疲憊裡,不灰心、不喪氣、不懈怠,堅韌地往前走。

福克納在《喧譁與騷動》中說:“我們都在苦熬。”

是的,我們眼下所從事的工作和事業,怎麼選都會覺得是錯的,甚至是一種煎熬。但是一直熬下去,到最後才會發現,對了。

互聯網時代,再大的疫情也抵不過社交電商人的勤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