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壓之下,生存之道 #920


重壓之下,生存之道 #920

重壓之下,生存之道 #920

環境決定流派。


一)普通青年

上一篇寫道了“交易成本有多高”。現在我們來看一個典型例子。

假設你是一個典型的外企白領。年齡30~35歲,夫妻倆有大學本科文憑。月收入可以達到20000/月。按十五薪,這樣全家年收入就有60W。

你們有250~350W的積蓄。分散投資在股票,基金,餘額寶和理財產品中。平均回報率一般。

前二年結婚時買了一套較差地段的二室戶。目前行情在90平米*55000元=500W左右。貸款月供四五千。

目前你們主要計劃,是改善住房,或者為小孩子讀書考慮。希望按照“合理壓力”梯次改善住房。

或者純粹再多買一套小房子,用於投資。

應該說,這樣的設定是非常具有典型意義和普遍意義的。


好了,現在讓我們看看,秀相為這樣的白領小夫妻,設定了怎樣的重重障礙

1)假設我把這套500W的房子賣了。根據“壓價效應”,你賣不到500W。你只能夠賣500*92%=460W.

2)按照這對小夫妻的年齡,假設這套“二室戶”是他們六七年前結婚時買的。現在翻了四倍。

則當年他們買的時候房價120W左右。貸款84W。這些貸款還了幾年後還剩80。

則他們“現金”淨到手380W。

3)按照稅法,小夫妻要交“營業稅”,差額的5.65%=21.5W

所得稅2%,10萬

中介費假設打折,3.5W

以上合計35萬。則“現金”還剩345W。

4)現在他們再買進一套。

為了簡化簡化模型。我們乾脆就假設他買進的,就是同一小區同一幢樓樓上的“Same One”。

買進價也是500W。

假設他放大用盡槓桿,首付三成150W,餘下銀行貸款。則他的現金支出,是;

首付150W+契稅15W+中介費3.5W+其他0.5W=169W。

則他的現金,還剩下176W。

5)現在我們到了最關鍵的一步。他們可以用剩下的176W,再買一套房子。

這套房子,因為是“二套”,所以你首付要40%,契稅3%,中介費和雜費1%。

0.44X=176W

X=400W

因此我們立即算出。“放大槓桿”之後,再買的一套小房子是總價400W。

貸款240W,1.1倍利率

首付160W

契稅12W

中介費3.5W,雜費0.5W


於是我們有了如下表格:

重壓之下,生存之道 #920


以上還沒有算“破限購”的成本。


二)表格分析

看這張表格,我們分析出一些什麼呢。

我以前是一套500W的房子,現在是二套500+400W的房子。也就是說,你實際增加了400W的房產。

這張表格的意思就是,你以510W的淨債務,換取了400W的房子。


當然,你現在是零首付了。您只要月供多3W元,供上30年,也可以把這套400W的房子拿回家。

至於“3W30年”是不是划算,那就是見仁見智了。仔細算算利率也不太高。也就相當於上浮上浮上浮了~~幾下罷了。


三)籬笆女

你買一套500W的房子,肯不肯掏100W出來,作為中介的“好處費”。

我想肯這麼幹的人,肯定是鳳毛菱角,人中之絕。


經過了層層加碼,目前的“交易成本”大概是單次25%左右。這個數字是絕對無法承受的。失去理性的。

沉重的“交易成本”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最主流的“小夫妻換房客”消失了。


你要知道,普通人,永遠佔據了我們這個社會的99%,主流中的主流的主流。

對於普通人“小夫妻”,他們目前真實的情況,是幾乎無法換房。稍微做一下財務預算,惡劣的數字能讓人昏眩。

你看一下這張Excel表格。原先這對夫妻僅有80W元的貸款,月供僅微不足道的三千五。

可是折騰一下,“貸款”猛地增長到了590W。月供要三萬三。

伍佰玖拾萬啊,您難道就真的不害怕麼。不覺得生活有壓力麼。不覺得生活質量直線下降麼。


前幾年06~07你看籬笆網的話,最出名的是“籬笆女”。

籬笆女和孔雀女和鳳凰男,簡直是絕配。

籬笆女最樂衷做的,則是“換房”。把二房貼點錢換成三房,把小三房貼點錢換成大三房。

但是籬笆女此類的行為,在近年來卻是大大地收減了。

為什麼,因為你算算成本。按照上海房子6W一平米,你新增加25平米的話,就是150萬。

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你換一次房,增加一個房間,增加幾平方米。你所牽涉到的費用,並不是150W。而是300W,450W。

為什麼,因為“交易費用”實在太高。你哪怕平地蹦躂一下,25%就沒有了,就被收走了。

你要是多花150W,LG或許還慣著你。可是如果你一燒錢,燒掉300W,450W,男人也要皺著眉頭仔細深想了。

這個敗家娘們是不是玩得太厲害了,畢竟才多幾個平米,卻多數萬月供讓整個家庭很痛苦。


四)重壓之下,生存之道

前二天有小女孩問我,“3.25新政之後,你們的大面積低單價流派受影響最小。你又押對了”。

我眼皮都不抬地回答說,“你徹底把因果搞反了。正因為預期到交易成本這麼高,我們才會選擇‘大面積低單價’流派”。


我們曾經說,炒房這一行,有很多個流派。諸如法租,民宿,藥單,鳳姐,週轉,老破小,大面積低總價流派等等。

當你整個市場存在25%的交易成本時,絕大多數流派,事實上已經歇菜了。

也就是說,最為主流的“小夫妻30歲有點閒錢想手癢”,這一個流派這一個階層已不復存在。


那剩下來的還有什麼呢。適者生存,能在25%這麼高的交易成本下活下來的,事實上只剩下了二個流派。

  • 老破小流
  • 大面積低單價,囤房流

對於“老破小流”,他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因為“交易成本”這張大網中,還是有一點疏眼存在。

  • 好比如果你是“都市貧民”,你是首房首貸。
  • 而你買賣的,全部都是55平米以下的房子。在目前的情況下,還能做成普通住房。
  • 你快進快出,二年換一次手。把漲幅做平。絕不讓手裡的籌碼翻十幾倍。
  • 某些特殊的城市,有特殊政策,可以“避稅”。

在這樣的種種因素合力之下,“老破小”流派還是有一個窗口。這個窗口可以把你的“交易成本”降低。降到1~3%還算是比較正常合理的範圍。

但是,這樣一個流派。其侷限也是非常明顯的。

其侷限就是“做不大”。

老破小流派,裝修後增值鳳姐變冰冰並迅速出售,這樣一個流派它做不大。

因為你首先要限定死了“首房首貸”。

而且你要“快速換手”。

當你的資金大到一定規模,小池子就容不下了。

這套流派,非常適合“初入門者”有100~300W以內的資金。快進快出,每個季度賺幾十萬。

但是,一旦你“賺到了錢”,你的資金量變大。老破小流派就無法持續。你終究是不能持有幾十套同時做流水線的。


五)永遠不賣

那麼,我們還剩下什麼流派呢。剩下的就是“永遠不賣流”。

對的,我們買進之後,永遠都不想賣出。

別叫我們“炒”房,請叫我們雷鋒。


“永遠不賣”流最多交一次買進稅,然後我就長期持有。持有個十幾二十年,把稅費“平攤”到一個非常小的數字。

因為我做好了長期抗戰的準備,我甚至可以“等”。


我甚至可以等到你政府換屆了。可以等到下臺,可以等到你“減調控”。

如果我有足夠的耐心,我甚至可以等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686786886。

從長遠看,一切都可能發生。

這就叫做“鬥長命”。只進不出流和你斗的是誰的命長,一直等到政策寬鬆了再出手。


要做到一個盡紀律的“只進不出”流,你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你必須是“價值投資”。

這意味著你應該基於房屋本身的價值。地段品質交通。而不是房屋今天的“價格”,一些概念熱炒之類的。

因為賣出要損失25%,熱炒對你是沒意義的。哪怕名義漲幅很高,扣除稅費損失之後“實際回報”也不高。所以我們不追逐熱點,更厭惡各項概念營銷。

我們希望的是“長期優質”。希望這套房子在未來的5年,10年,15年,能夠長期~持續升值。該地區的長遠利好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2)你必須有足夠長的雪坡

簡單地計算一下,假如你要求每年15%的房價“漲幅”。這並不是一個很誇張的數字。

可是你把這個數字複利10年,15年呢。115%^10=4倍。115%^15=8倍

也就是說,如果你這套房子準備“持有”十年的話,他就至少有4倍漲幅。否則你的年均回報就不夠高。

15%或許不是一個吸引眼球的數字,可是400%卻是非常難以達到的。

我們要知道,如果你回顧過去十年的話,很多“明星”資產都沒有達到400%的漲幅。

包括但不限於黃金,石油,A股,道瓊斯,沃倫巴菲特,以及美加英澳港任何一國房產。

“複利”是一位令人生畏,力量龐大的神靈。雖然每一個小白都嘲笑“複利”,並相信他們天生就是股神。

可是在時間面前,輕侮者無一不被扁得象豬頭。


如果你還不明白的話,我們舉個例子。

上海浦東目前一些垃圾板塊,動輒6W,8W,9W。如果四倍的話,2026年他們就該賣360000/平米。

上海某樓盤之前還有10000多。四倍的話2026年僅要五六萬。

你自己說哪一個更容易達到。

3)樓市無波段

選擇了“只進不出”流派,你就等於喪失了很多機會。

某些小編無良小說,總是喜歡吹噓自己07年進入股市,08年大跌前全部拋售轉成房子,09年房子大漲,然後10年限購前又全部轉成股票…………

這樣的說法,是毫無意義的。如果有人如此吹噓自己的業績或者發財史,那除了假新聞就是智商稅。

樓市無波段,樓市在任何時候,都無法進行“高拋低吸”的。


因為從2005.05開始推“營業稅”了。此後一線城市的交易成本,始終維持在11%以上。從來都沒有寬減過。

無論幾次放鬆收緊,加稅減稅,二改五五改二,“交易成本”從未跌過。

所以樓市無波段。一個波段,你至少要15%才可以賺錢。而樓市的任何時候,回調都沒有超過10%。

妄談什麼“先拋掉了,等跌下來再吸”。幅度都不夠你交的稅。


對於我們“只進不出”流派。我們有一筆現金,就買一套房子。

此後別的板塊有什麼新聞和暴漲暴跌,我們也就看看,純屬看看。

因為你不能參與,不能入場。你也不能換籌了。

俺就看看,純屬看看。再大的新聞,也都是前幾年早就佈下的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