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奴可不止現代有,古人"奴性"更甚


現在是"喵星人"的時代,只要你打開手機或者是電腦,想要刷一刷短視頻放鬆一下,鋪天蓋地而來的全是和貓有關的視頻。而為了迎合很多愛貓人士,設計師們也是費盡了心思:比如說製作出以貓為主題的手機和電腦壁紙、輸入法的各種皮膚,手機的主題等等,各種花樣層出不窮。但是不得不承認,無論是愛貓也好不愛貓也好,人們大抵都抗拒不了它的可愛。即使因為討厭貓而不養貓,卻不會拒絕以貓為主題的很多衍生品。而且有趣的是,由於貓的"大爺"屬性,那些養貓的人們已經"自降身份"稱自己為"貓奴"了,毫不誇張的說有些人愛貓已經愛到非常瘋狂的地步,對貓比對自己的孩子還要上心:畢竟孩子已經長大了可以照顧自己,貓可是大爺,需要人伺候。不過貓奴可不是現代才有的,畢竟這麼可愛的動物,不止我們,連古人看了都會心動。並且對貓的痴迷不僅不遜色於現代人,甚至比現代人更要痴迷,畢竟古人不像現代人,古人的娛樂活動較少。

貓奴可不止現代有,古人

那麼古人的"貓奴"生活究竟有多麼精彩呢?貓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被馴服成為了寵物的呢?

  • 古人吸起貓來,就沒現代人什麼事兒了

貓到底是什麼時候被馴化成為家寵的,關於這個問題一直都有爭議。但是普遍認為在3000多年前貓就已經被馴化成為了寵物。而在我國,最早的記載裡是將野貓稱作"狸"的,而"狸奴"指的則是家貓。《爾雅翼》裡記載:"貓通謂之狸。"可是到了現代主僕顛倒,"貓"反而成了主人,而伺養者卻成了"奴隸",這個反轉可真是有趣極了。咱們現代人在養貓的時候雖然手續比較簡單,但是後續過程可非常麻煩。要帶貓去做檢查、要打針、要做絕育等等。不過古代人養貓從領養這一步開始就相當麻煩了!不僅麻煩甚至還有點好笑!如果想要把一隻貓領回家,就得像納妾一樣,不僅要給聘書,還要有"聘禮"!而且還要挑選領養的黃道吉日!這個"聘禮"給的當然是母貓的主人了,古人玩兒起來真的是沒有現代人什麼事兒了!

貓奴可不止現代有,古人

嬉貓圖

陸游還專門寫了一首《贈貓》來描述這個領養過程:"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書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勳薄,寒無氈坐食無魚。"這裡的鹽就是聘禮之一,至於為什麼鹽會做聘禮呢?這是因為古代的鹽都是官鹽,很貴。除了鹽以外,還可以買一些小魚給母貓,也可以算"聘禮"。《貓苑》記載:" 吳音,讀鹽為緣,故婚嫁以鹽與頭髮為贈,言'有緣法'。俗例相沿,雖士大夫亦復因之。今聘貓用鹽,蓋亦取' 有緣' 之意。"也就是說,雖然流程和納妾差不多,但是把貓帶回家卻不需要給什麼金銀財寶,只需要給鹽或者魚就夠了。如果是家養的貓,就要給主人鹽;如果是野貓,就要給母貓送去魚,以示尊敬。不過這個說法究竟是真是假到現在也沒有個定論,但如果是真的那麼"納貓"可比"納妾"要便宜多了!在把領養的貓帶回家之前還有一個流程,那就是比如說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溝,要填平了才能走過去。進屋子的時候要從吉位走,還要拜一拜、插筷子等等才可以讓貓進屋並且上床睡覺。

貓奴可不止現代有,古人

嬉貓圖

雖然養貓的流程很複雜,但是這並不妨礙古人花樣玩耍。光是給貓起名字,古人們就能玩兒的風生水起。比如給一隻全身雪白唯獨四隻爪子是黑色的貓起名"踏雪尋梅";比如給除了肚子和爪子是白色,其他部位都是黑色的貓起名"烏雲蓋雪",這走的是高大上路線。還有優雅可愛路線的,比如雲團、萬貫(是想要家財萬貫還是已經是了呢?)、白鳳、紫英等等。當然了這些都是肚子裡有墨水的人才能起的出的名字,不過貧困家庭也不會養寵物貓,因為養不起。窮人家養的貓幾乎都是用來抓老鼠的。

  • 古人大型"吸貓"現場

在唐朝以前的朝代,並沒有多少痴迷貓的事例,但是自唐朝開始,關於養貓的記錄越來越多,而和養貓有關的軼事記載,詩詞畫作等等也越來越多,尤以明宋兩朝為甚,在南宋養貓甚至身為了一種時尚。

《西湖遊覽志》

《老學庵筆記》都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秦檜六七歲的小女兒養了一隻獅貓,某日這隻貓走丟了,報到官府之後官府發動所有的官兵都去找。雖然找到了很多隻,但都不是她丟的那隻。

貓奴可不止現代有,古人

於是就給這隻貓畫了一百多張畫像,作為"尋貓啟事"貼在各個熱鬧的地方,據說到最後也沒有找到。這個故事從側面說明了在南宋養貓是一件非常流行的事,就連秦檜這樣的高官都沒有辦法避免成為"狸奴"。

《夢梁錄》記載:"貓,都人畜之,捕鼠。有長毛,白黃色者稱曰'獅貓',不能捕鼠,以為美觀,多府第貴官諸司人畜之,特見貴愛。"在南宋,各個階層的人都爭相養貓,關於貓的詩詞、畫作層出不窮,大受歡迎,彷彿不吸貓你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因此有學者認為陸游窮成這樣還要養貓是為了追趕時髦,不讓自己落伍。

《夷堅志》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有趣的事情:"桐江民豢二貓,愛之甚。一日,鼠竊甕中粟,不能出,乃攜一貓投於甕,鼠跳躑上下,呼聲甚厲,貓熟視不動,久之乃躍而出。又取其次,方投甕,一躍而出。桐江民恥之。"這個故事說的是,主人在家裡的米缸中發現了兩隻老鼠,於是把自己養的兩隻貓帶過來讓它們抓住或者是嚇走老鼠,但是這兩隻貓卻是被老鼠嚇到落荒而逃。

貓奴可不止現代有,古人

明明是抓老鼠的好手,結果不僅不會抓,反而還被老鼠給嚇到了。這就說明了在南宋,貓一直都是被當做大爺一樣的"供"起來,每天好吃好喝好睡什麼都不幹,自然會這樣了。尤其是那些富豪貴族養的貓,吃的比普通百姓都好,真真是"人不如貓"

到了宋朝,吸貓已經不僅僅是文人畫家以及達官貴族的日常了,就連皇帝都被這憨態可掬的小東西深深迷住了!如果說陸游愛貓愛到了極致,那跟明朝的皇帝比起來,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而且明朝有一位皇帝,愛貓的程度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位皇帝就是明世宗朱厚熄。這位皇帝對貓可謂是情有獨鍾,如果說對於其他愛貓者來說貓是"小妾",對這位皇帝來說,就相當於皇后了。他有兩隻最喜歡的貓,一隻叫做雪眉,喜歡到甚至封它為"虯龍",另外一隻叫做獅貓。雪眉死的時候,明世宗悲痛不已,為了表達自己的哀慟,他以帝王的身份為雪眉舉行了一個盛大而隆重的葬禮,而且將它葬在了萬歲山上,還專門為它立了墓碑,刻了碑文。

貓奴可不止現代有,古人

嬉貓圖

如果說虯龍死後明世宗幾天不吃不喝是真的反映出了他作為愛貓人士的心態,那麼他後面的所作所為就只能用荒唐來形容了!除了做出大肆舉辦一隻貓的葬禮以外,他的另一隻貓獅貓死了之後,明世宗用黃金為它打造了一口棺材,同樣舉行了非常隆重而盛大的葬禮,同樣也是為它立了墓碑,而這一次更加荒唐,他請了一位當朝大臣為他的獅貓做祭文。並且這位做祭文的大臣因為祭文中的一句"化獅為虎"惹的明世宗龍心大悅,過不了多久他就升了官,升為少宰,因為這個事情人們稱他為

"青詞宰相"

明世宗時期朝廷中的能臣重臣忠臣不少,卻沒有任何一個人享受過如同這兩隻貓兒一般的待遇。忠心為國鞠躬盡瘁的大臣竟然遠遠比不上兩隻貓,而多少人辛苦拼命做出功績以求高升都求而不得,這位少宰竟然僅僅只是因為歌頌了一隻貓就做到了這個多少人辛辛苦苦一生都坐不到的位置。明世宗行事究竟有多麼荒唐由此可見一斑。並且歷史上雖然愛貓者甚多,像明世宗這樣玩物喪志的,還真的是頭一個。也正是由於他的荒唐,才使得嚴嵩在朝廷中隻手遮天,把控朝政二十餘年。

貓奴可不止現代有,古人

小結:如同現代一樣,因為養貓者眾多,所以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相關市場:貓糧、貓的衣服和貓窩,以及寵物醫院。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現代因為養貓衍生的市場在古代同樣也有。在南宋時期,臨安城裡就有一條"貓奴步行街"。這些可愛的貓咪們不僅為它們的飼主帶來了無窮無盡的歡樂和幸福,同樣也養活了很多人。在這條街裡只要是和貓有關的,應有盡有。比如說貓窩、貓魚(專門給貓吃的魚)等等,當然還有專門賣貓的。

並且"造假"這個職業從古至今都未曾斷絕,並且發展的紅紅火火。為了能夠賣出高價,有很多貓商就把常見的普通品種的貓的毛給塗成比較稀少的顏色,然後把這些普通貓當成稀有品種來賣。比如說把白色的貓塗成紅色的。說到塗色,現代人經常會喜歡打扮貓,古人其實也是一樣。也會想給自己的貓穿上美美的衣服,扎個俏麗的小發髻,修一修它們亂糟糟的毛。於是就會有"貓咪美容"這個職業的誕生。

貓奴可不止現代有,古人

那麼為什麼貓咪能夠得到人們如此的喜愛呢?我們知道古代六畜是:牛、羊、豬、馬、狗、雞。牛和馬一個是古代重要的生產工具,一個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以及戰爭工具。豬、雞和羊則是過去人們餐桌上的主食之一。只有狗和不在六畜之中的貓,在過去經常被當做寵物來養。不過其實仔細想想,這兩者被當做寵物不是沒有原因的,首先他們的體型比較嬌小(除了不分大體型品種的狗),危險性不高,尤其是貓。

其次從古人們留下的詩詞和畫作來看,最主要還是貓所展現出來的那種憨態可掬,以及它們千奇百怪的睡姿,還有就是它們在玩耍的時候所展現出來的各種各樣可愛、憨厚、精明的姿態,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都是賞心悅目的風景。更不用說有很多品種貓逆天的顏值,簡直是讓人無法抗拒!

參考文獻:《夷堅志》,《夢梁錄》,《明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