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的根源是“自戀”?學會運用眼睛打開從容社交的窗口

儘管很多時候我們都想盡可能地獨處,但實際上都很難脫離現有存在的社會關係,

沒有人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我們都在複雜的社會中生活,為了能獲得生存往往少不了與他人的交往

在這個過程中,維繫人際關係並且進行與外界的溝通交流成為了很多社交恐懼人群的難題。

社交恐懼的根源是“自戀”?學會運用眼睛打開從容社交的窗口

社交恐懼表現為社交過程中的焦慮和不安,通常有三種情況

其一是陌生焦慮。通常發生在當我們面對陌生的環境和接近陌生的人群時,不得不身處其中並且需要與陌生人產生交流,這個過程中的對陌生和不熟悉的人事物往往很容易讓人產生焦慮。

其二是認同焦慮。認同焦慮發生在我們熟悉的環境和熟悉的人際關係網絡中,焦慮源於擔心無法獲得他人認可和懼怕得到不好的評價導致行為和交談畏首畏尾。

其三是由於內心自卑而產生的社交焦慮。通常面對比自己更厲害的人,有些人往往會感到自卑和焦慮。這種焦慮其實就是來自於對別人的想象跟光環。

除開極度社交恐懼者,大多數有一定社交能力的輕度社交恐懼者更多的是對一定數量的人群和陌生人的接觸中容易產生焦慮。

社交恐懼的根源是“自戀”?學會運用眼睛打開從容社交的窗口

社交恐懼產生的根源

社交恐懼者最為恐懼的便是人群聚集的場所,例如當身處一個大型派對之中,會緊張得心跳加速,不知所措,嚴重的甚至會四肢發抖,言語混亂。

為什麼?

因為這個派對於社交恐懼者而言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怪獸”,潛意識裡你會覺得這個“怪獸”無時無刻不在對自己進行評判

此時身處其中的你會不自覺將自己置於社會等級的最底層,消極評判就這麼形成了。消極評判會對我們的前進行為造成阻礙,並且這個評判意味著:對你進行殘酷評判的不是別人,而是大自然本身

因此,當你進入一個社交環境的時候,面對這個“怪獸”,會不自覺地想要彎下腰低下頭,想要儘可能隱藏自己,甚至希望自己能夠是透明的

。不想被人注意到時的身體姿態表現出一種“低等”的形態。

社交恐懼的根源是“自戀”?學會運用眼睛打開從容社交的窗口

我不具有任何威脅。”這便是你的潛臺詞。在這種情況下你儘量表現得人畜無害,怕別人找你搭話,更多想的是“讓我一個人靜靜地待著”

然後你進行著這樣的心理活動大家會怎麼看待我?大家會怎麼想我?我看起來是不是很蠢?天啊我覺得好尷尬!我討厭待在這裡,我好想離開。

這樣的內心戲進行著,你不停地出汗,不停地想要逃離

社交恐懼的根源是“自戀”?學會運用眼睛打開從容社交的窗口

但實際上這樣的心理活動背後,你的專注點始終都在自己身上

於是我們可以發現,社交恐懼症的根源其實是“自戀”,即對自我意志的過度關注

過度關注環境對自己的評價而退縮,以至於無法接受外界的信息


如何克服社交恐懼

“嘗試著多去看著別的人。”

克服社交恐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你放在自己身上的過度關注轉移一部分到別人身上

當你試著與他人建立目光接觸時,去看著他們的時候,你就不用再去埋著頭猜測別人的想法,你可以通過他人的表情和眼睛透露的信息去

獲取他們的大致想法

除非你是真正沒有任何社交技巧的極度社交恐懼者,需要通過行為療法去一次又一次體驗社交活動,大部分社恐人群是具有一定社交能力的,他們能和特定的熟悉的人進行一對一的順暢交流,而這類交流之所以能夠順暢進行是因為這個過程你是在看著別人的。

社交恐懼的根源是“自戀”?學會運用眼睛打開從容社交的窗口

社交恐懼更多的是對人群的恐懼和對陌生的恐懼,你只需要找到一個特定的人和他建立關聯,便能打破擁擠環境和陌生的隔閡

所以,永遠不要想著自己是對著“一群人”講話,你必須去跟某個人去交流,這些“個體”會反應出整個群體對你的態度,因為他們都是相關聯的

你只需要看著一個人,這個人其實就為你“播報”了其餘每個人都想法。你已經知道該如何和一個人講話了,那麼和“一群人”交流也就不在話下了。

只要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外人身上,而不是你自己,試著去分解目標,利用你的眼睛,去建立目光接觸,去了解他人,產生對他人的興趣,你的注意力就能夠發散出去

然後在你觀察他人的過程中,這時候你身體的各種自動機制就能夠被調動起來,自然你的緊張感和尷尬感便得以緩解

如果你只是低頭被自己的內心活動所支配,就等於在你和別人的對話中製造了一個斷層,而斷層的產生根源其實就是你並沒有集中注意力在和你社交的人身上

眼睛之所以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是因為我們的眼睛才是那個幫助我們爬到社會等級頂端的最重要的器官。

保持一定的專注,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眼睛作為“保持專注”的窗口,也作為引導思維模式的窗口。

古埃及人非常崇尚荷魯斯,作為古埃及神話中法老的守護神,其眼睛具有神聖的含義。荷魯斯從深淵裡救出了塞勒斯,依靠的正是

“保持專注”的力量。

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移開,在社交時去關注別人,去關注外界發生的不尋常的事,接收外部信息。其實就是把注意力放在“社交”這件事上,而不是自己的“面子”上。

真正阻撓我們的“敵人”其實是內心的恐懼,不可避免的社交場合也正是一場又一場的人生試煉,如果你覺得現在的自己不善於表達,感到自卑,首先要接受這樣的自己,沒有誰是完美的,每個人都在成長和完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