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曾與魯迅同窗兩年,為何卻從來不提魯迅?

倘若說起魯迅,想必大家都會稱讚不已,此人為浙江紹興人,是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一代偉人曾這樣評價他:“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陳寅恪曾與魯迅同窗兩年,為何卻從來不提魯迅?

不僅如此,魯迅在世界文壇也有很大的影響,因而被人們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這樣的一個人,自然是引人注目的,倘若你能夠跟他攀扯上一點關係,定然喜歡拿出來和他人分享,從而提高自己的地位的。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卻有人卻做出了相反的抉擇,此人便是陳寅恪,他曾經和魯迅同窗兩年,但是卻對魯迅隻字不提,這是為何呢?

陳寅恪曾與魯迅同窗兩年,為何卻從來不提魯迅?

陳寅恪為江西修水人,是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顯然的,這也是一個優秀的人,是值得我們稱讚的對象。而更加令人感到詫異的是,陳寅恪的哥哥陳衡恪和魯迅還是比較好的朋友,這就令人更加好奇了,為何陳寅恪的作品中一直沒有看到魯迅的身影呢?

陳寅恪曾與魯迅同窗兩年,為何卻從來不提魯迅?

其實原因也很有趣,因為陳寅恪和魯迅同窗之時,兩個人的年紀差了不少,魯迅已經21歲了,但是陳寅恪卻僅僅只有12歲。相反的,陳衡恪則和魯迅的年紀差不多,或許這也是他們為何能夠成為好友的緣故。

魯迅是個喜歡學習的人,他非常尊重俞明震,此人是陳衡恪和陳寅恪的舅舅,因此魯迅對陳氏兄弟的印象都不錯,喜歡和他們交往。只不過由於陳寅恪的年紀比較小,而人在青年時代倘若年紀差的比較多,很容易有代溝,因此魯迅和陳寅恪的交往比較淺,也沒有多少共同話題。

陳寅恪曾與魯迅同窗兩年,為何卻從來不提魯迅?

1912年之時,魯迅來到教育部任職,而陳衡恪也在次年做出了一樣的決定,兩個人在共事之時感情很好。1914年,第一次世紀大戰爆發,陳寅恪來到北平投奔自己的大哥,與魯迅再次有了交集。不過可惜的是,兩個人的志向不同,而陳寅恪又是一個不喜歡參與政治,只專注於古代歷史研究的人,並且在不久後又選擇了出國留學,因此兩個人並沒有多少感情上的聯繫。正是因為如此,在陳寅恪的印象中,魯迅一直都不是他的好朋友,為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談及他呢?

陳寅恪曾與魯迅同窗兩年,為何卻從來不提魯迅?

當然,對於其中的原因,其實陳寅恪在晚年的時候,也為我們解答了,他認為魯迅的名聲太大了,他想要避嫌,不希望有人說他蹭魯迅的熱度。倘若就這個緣由來說的話,我們定然也是要佩服陳寅恪的為人的。當然,也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他才能夠在亂世年代依舊專心研究,為國學領域的發展帶來如此之大的貢獻。

陳寅恪曾與魯迅同窗兩年,為何卻從來不提魯迅?

參考資料:《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國學大師陳寅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