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最近帶著潼潼背古詩,發現多用一些方法和手段,讓孩子更立體地瞭解一首詩,確實要比干癟的死記硬背好太多。

除了將古詩故事化,用繪畫、歌曲、積木等方式演繹古詩之外,最近我們用了一個新的方法,來幫助理解,那就是思維導圖

想到用這個方法,起因是有一天潼潼在背古詩的時候,發現必備篇目裡有好幾首都是和春天有關的。於是,我們就一起挑了幾首春天主題的,放在一起賞析。

但光空口講解,思路還是不太清晰。於是,小暖想到了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比較。我們選取了孟浩然的《春曉》和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這兩首,分析了詩歌中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我畫了雙氣泡圖,讓潼潼看得更加清楚。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思維導圖一畫,思路立馬變得清晰了許多。

經過這樣的分析,潼潼對這兩首詩不論是從背誦還是理解上,都變得容易了許多。

不禁感慨,思維導圖真是一個好東西啊,不愧為最棒的思維整理術。

想起前一陣還看了一本書叫《高考狀元的屠龍寶刀》,講的就是學霸們的思考方式和學習方法,在這其中,思維導圖算是最重要的利器。

當然,就算我們不打算把娃培養成“學霸”,趁早他們一些科學有效的思維方法也是好的。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自然,不光是背古詩,在生活中有許多可以用思維導圖將大腦所想可視化的地方。今天,小暖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讓孩子變聰明的“思維工具”到底是什麼,又該怎樣使用。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哪種思維導圖更適合孩子用?


說到類似的思維工具,國內外比較流行的有:

  • Mind Map
  • Thinking Map

Mind Map是英國的“大腦先生”Tony Buzan(東尼·博贊)創建的一種思維形象化方法。

它的圖形模式有且只有一種形式,那就是放射性的樹狀圖。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這一種模式,可以代表各種各樣的邏輯關係,比如因果、類比、順序等等。別看它的畫法簡單,但其實對於思維的提煉和整理要求比較高,所以更適用於高年級的學生以及成年人。

很多時候,我自己也會用Mind Map,比如寫作的時候,用手機裡的“XMind”APP,簡單一畫,就把提綱列好了,特別方便、直觀。

但對於學齡前或者小學低年級的娃來講,用好Mind Map不容易,Thinking Map更合適入門。

Thinking Map是由美國教育學博士David Hyerl提出的思維可視化工具。它有八種固定圖形模式,每一種圖形對應一種邏輯,服務於不同的目的。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我們都知道,小朋友最怕選擇太多,你要是問他們,我們今天吃什麼,可能多半他們的回答會是“隨便”,但你要給他們兩個選擇,他們很快就會告訴你答案。

對於孩子們來講,Thinking Map就是好答的選擇題,想要表達什麼邏輯,就選擇對應的圖形。而Mind Map就屬於選擇過於寬泛,孩子們無從下手的那一種。

潼潼去英美遊學的那段時間,在那邊的幼兒園教室裡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Thinking Map圖,老師們也會利用這些思維導圖來進行教學和遊戲。

所以,如果想教孩子學會利用思維工具,不如就先從Thinking Map學起。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Thinking Map的八種圖形長什麼樣子?


下面,小暖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Thinking Map的八種圖形模式。


1

圓圈圖:進行頭腦風暴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圓圈圖,一般用來描述某個事物或者傳達我們對某個主題的理解。有點類似於我們的頭腦風暴。

製作流程:

  1. 在紙上畫一個小圓,裡面寫上你想要了解的主題。
  2. 在小圓外面畫一個大圓,寫下你所知道的關於這個主題的一切。可以用名詞、形容詞或動詞來描述你所知道的東西,也可以用圖片表示。

這種圖特別適合主題學習,比如學習關於天氣的內容: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也特別適合鍛鍊孩子們的發散思維,比如學習數字4: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2

氣泡圖:描述一個事物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氣泡圖,是用形容詞(或者描述性的名詞)來描述一個主題。氣泡圖在分析繪本故事中的人物、或者介紹一個事物時非常有幫助。

製作流程:

  1. 畫一個圓圈,在圓圈中間寫下你選擇的主題。
  2. 圍繞中心主題添加不同的圓形,使整體圖形呈射線發散型。在這些小圓型中,你可以寫下描述主題的形容詞、特徵等。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向孩子們介紹消防員這個職業,可以藉助氣泡圖: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再比如,我們幫助孩子瞭解獅子這種動物,可以用氣泡圖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3

雙氣泡圖:比較和對比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雙氣泡圖一般用來識別兩個事物之間的不同與相似,比如兩本書裡的角色、同一主題的兩本書籍、不同的文化等等。

製作流程:

  1. 在中間的兩個圓圈裡寫下需要分析的兩個主題。
  2. 在連接兩個主題的共有圓圈處寫下它們之間相似的地方。
  3. 在其他呈發散型的圓圈裡寫下他們的不同之處。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舉個例子,比如和孩子一起讀《皮特貓》這套書,用雙氣泡圖對其中的兩本進行比較: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再比如,我們可以用雙氣泡圖,和孩子來比較蘋果和南瓜有何異同: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4

流程圖:排序和步驟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流程圖表示一件事情的流程,表示這件事的邏輯順序或者步驟順序。包含一系列由箭頭連接的方框,可以水平或垂直繪製。

製作流程:

  1. 首先確定事件的步驟。將它們按邏輯順序寫在大方塊圖中。
  2. 用箭頭連接不同的方塊。
  3. 根據需要添加子方框。子方框是主要步驟下面的小方框。它們可用於將關鍵步驟分解為子步驟。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流程圖特別適合和孩子一起做時間管理,制定計劃。

舉個例子,比如早上需要做哪些準備才能上學,用流程圖表示一目瞭然: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再比如,來學習植物的生長過程,也條理清晰: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5

複流程圖:分析原因和影響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複流程圖可以用來確定一件事的原因和影響,特別適合和孩子分析時事、歷史、新聞。

圖中的原因與影響並不對應,而是與這件事相對應。我們還可以根據需要繪製只表示原因或只表示結果的映射圖。

製作流程:

  1. 在中間的方塊寫下你想要分析的事件。
  2. 在左邊的方框裡,寫下原因。
  3. 在右邊的方框裡,寫下事件的影響。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可以用複流程圖來解釋颶風的原因和影響: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再比如,我們可以分析一下自己會感覺餓的原因和影響: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6

樹形圖:分類和分組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樹形圖用於對信息進行分類和組織。我們可以用它來給所學的知識歸類和梳理,也可以在孩子寫作時用來構建思路,確定結構和段落。

製作流程:

  1. 在頂部的方框,寫下主題。
  2. 將不同的分類放在主題下面的方框裡,用線條連接。
  3. 在每個子類別下列出例子或支持細節。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可以用樹形圖來認識蝴蝶,對它能做的事、形態和屬性進行分類: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再比如,我們可以對故事的結構,按照主角、發生的地點、衝突和解決辦法這幾點進行分析: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7

括號圖:整體和部分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括號圖用於顯示事物的整體和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應該用於一些抽象的東西,比如一個概念或想法,因為這些東西在物理上是無法分開的。

製作流程:

  1. 括號的最左邊,寫上你要分解或者拆分的事物。
  2. 把它的組成部分按照豎排的方式寫好,並用大括號與主題連接。
  3. 根據需要細分每一部分,寫好子組件,並用括號將它們連接起來。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舉個例子,比如在和孩子堆完雪人之後,我們可以用括號圖來回憶雪人的組成: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再比如,我們可以用括號圖來認識我們身體的組成部分: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8

橋型圖:觀察和類比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橋型圖可以用來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用來表示概念或對象之間的類比。橋型圖可以用來評估孩子們已經掌握的知識是否理解的透徹。

製作流程:

  1. 畫一條中間像小橋一樣隆起的橫線圖。
  2. 在橋的中間寫上“as”(相當於)。
  3. 把將要類比的兩類信息放在橋型圖的兩側。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舉個例子,比如我們可以用橋型圖來學習英語,把同樣發音、有同樣字母開頭的單詞進行類比: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再比如,我們可以用橋型圖學習動物小時候和長大後的不同名詞: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Thinking Map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梳理了Thinking Map的八種圖形模式之後,相信大家已經對這個思維工具有了簡單的瞭解。那到底,它在和娃的生活和學習中該怎麼使用呢?接下來小暖就來分享一下,我和潼潼平時是怎麼用思維導圖幫助自己整理思路、加深理解的吧!


閱讀中的Thinking Map


用思維導圖來幫助閱讀,是“精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我們可以藉助思維導圖來深讀李歐·李奧尼的作品。潼潼和我都特別喜歡這位作家的繪本,但其實想要真正理解他筆下的每個故事,對於小孩子來講並不簡單。

這時候最適合藉助這樣的工具,把腦中的想法整理出來,讓閱讀與思維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我們曾經用雙氣泡圖來比較李歐·李奧尼的兩部作品:《小黑魚》和《自己的顏色》,因為它們有著相似的主題:自我認同,但又引向了不同的探討方向,對比起來會讓閱讀變得更有趣。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在製作思維導圖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調動記憶的過程,幫助孩子回憶起書中的細節。對於關鍵點的提煉,又讓閱讀的思路更加清晰。

而且,很容易就比較出兩本書的異同,也更容易與孩子對繪本的主題觀點進行討論。

就像這兩本書,雖然都是講自我認同。但《小黑魚》是在群體中因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對自我產生了認同;而《自己的顏色》是因為找到了同伴,而產生了自我認同。

兩個故事中的主角,都因為自身的不同而產生孤獨,而讓孤獨退散的方式卻又有所不同。

這樣的分析,藉助思維導圖給孩子講起來就形象了許多。

當然,低齡的孩子可能在拓展閱讀方面還做不到這麼深廣,思維導圖還可以用來幫助孩子理順繪本的結構、故事的起承轉合。

比如,孩子們都喜歡的《肚子裡的火車站》這本書,我們可以用流程圖和孩子一起整理食物消化的過程。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英語啟蒙中的thinking map


我們還用思維導圖來學習英語。

比如,那本潼潼早已爛熟的《Brown bear》,我製作了bridge map來考察她對動物名詞和顏色名詞的掌握情況。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此外,學自然拼讀的時候,思維導圖也幫了不少忙。比如,我們用圓圈圖來玩字母遊戲。

把要考察的字母寫在中間的圓圈內,讓孩子把能想到的含有這個字母的單詞寫或者畫到圓圈裡,想的越多越好。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生活中的Thinking Map


在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可以用到思維導圖的地方。比如疫情期間,為了讓潼潼對當下的情況有更清晰的認識,我們製作了複流程圖: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製圖的過程中,我們分析了疫情爆發的原因和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這樣的梳理讓孩子對當下的體驗變得更加深刻。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當然啦,除了以上提到的這幾點,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思維導圖的機會還有許多,比如漢字、拼音的學習;每日計劃的安排,比如數學的學習,再比如看紀錄片之後的知識點整理等等。

大家可以舉一反三,巧用思維工具,讓我們的生活與學習更加便利和容易。

在我看來,製作思維導圖其實是對大腦的想法一個整理的過程,並非在比繪畫能力。如果父母與孩子有餘力,可以把圖設計得更加精緻,在網上搜索一些圖片打印,也可以自己手繪。

但圖製作的是否漂亮,並不是我們的初衷。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被各種各樣高大上的思維導圖給嚇得望而卻步。

儘管思維看不見,但我們依然可以藉助工具點亮它。這才是我們教孩子使用思維導圖的意義。


-END-


參考來源:https://creately.com/blog/diagrams/thinking-maps-templates/


8種入門級“思維導圖”,在家跟娃一起邊玩邊提高思維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