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聲”到“優”——日本聲優的變化

2020年初,根據日本聲優綜合在《聲優Grand Prix》的數據顯示,目前日本國內記錄在冊的男女性聲優總計超過1500人(男性595人,女性907),為19年前(男性145人、女性225人)的4倍。

從“聲”到“優”——日本聲優的變化

聲優,這一賦予角色靈魂的職業,正在逐漸的被關注,而從事聲優工作的人,也正不斷地從幕後走向前臺。而聲優這個職業的工作內容也從出現開始不斷地變化著。到底日本的聲優從出現至今到底有哪些變化呢?

產生及第一次聲優熱潮

早在1925年,日本放送協會(NHK)前身“社團法人東京放送局”便錄取了12名“廣播話劇研究生”,這12人目前認為是日本第一批專業的聲優。在當時還沒有專門的聲優一詞,僅被稱作“廣播演員”。一直到1942年,NHK演藝節目製作人大岡龍才為這一職業專門命名為“聲優”。在這段時期,聲優主要的工作內容便是給放送局出品的廣播劇進行配音,同時也進行部分基本播音工作。

從“聲”到“優”——日本聲優的變化

到了戰後1950年,電視開始出現,但當時日本的原創電視節目不足,只能大量引進國外的電視節目與電視劇等,並通過聲優將這些節目進行日語再配音(吹替)。其中較為有名的有動畫片《超人》等等。因為電視節目的流行,聲優這一職業也逐漸開始熱門,第一次聲優熱潮也從這時候開始。

第一次聲優熱潮時期,聲優的工作內容從電臺廣播開始轉為為國外節目再配音,當然這項工作不僅僅是日本聲優,也是各國配音演員的本職工作之一,現如今也有許多國家配音版本的節目。前幾天在B站上架的《環太平洋》也有日語吹替版本,杉田智和的男主和林原惠美的女主在當時還引起不小的話題。

從“聲”到“優”——日本聲優的變化

不過一直到1970年前聲優還僅僅是幕後工作者,社會地位與工資待遇和拋頭露面的電視電影演員比並不高。

第二次聲優熱潮時期(1970-1990)

從1970年開始,日本的各個電視臺開始有了自己的電視節目,各類電視劇特攝劇等開始流行,為外國節目配音的聲優開始為自己國家的節目配音,工作內容上基本沒有變化,已故的曾經為《假面騎士》中的反派修卡大首領以及《艾斯奧特曼》中的艾斯配音的納谷悟朗便是其中代表。

從“聲”到“優”——日本聲優的變化

同期隨著日本動漫行業的快速發展,專門為動畫片配音的聲優便開始大量湧現,代表人物如神谷明,古谷徹,池田秀一,鈴置洋孝等等。也正是這次動漫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聲優的職業化,專門以培養為動漫配音的聲優的結構也不斷產生和完善,聲優職業的第二次熱潮就此開始。

從“聲”到“優”——日本聲優的變化

自此,聲優便開始成為一種相對獨立而成熟的職業。在這一時期,儘管聲優的工作仍以幕後的配音為主,但聲優工作多樣性的概念開始出現,他們漸漸開始嘗試著走向前臺,像由上文提到的神谷明,古谷徹等人組建的樂隊“SLAPSTICK”,動畫聲優主持的專門電臺節目也開始誕生了。許多新人聲優也會從廣播開始做起,《這就是聲優嗎》中也有關於聲優廣播工作的相關介紹。

從“聲”到“優”——日本聲優的變化

總的來說,在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末這一時間段,人們的關注重點仍是聲優所配的角色,聲優的聲音為了塑造角色,所以聲優的選拔上也開始有方向性,除了配音的專業性上,各個事務所也開始追求聲音本身的“美型”,顏值暫時還不是重點,觀眾也不會刻意去留意聲又如何,舉個例子來說,在那個時候人們可能因為喜歡夏亞這個角色而且關注他的聲優池田秀一,但是很少有人會因為喜歡池田秀一而去專門瞭解夏亞這個角色。

第三次聲優熱潮(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

但是這一切,在20世紀90年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90年代之後的這段時間裡,隨著聲優行業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對聲優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聲優也開始作為一類新興的藝人也開始活躍在各種前臺工作之中。

林原惠美,日本公認的“聲優女王”,便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作為聲優,她演繹了許多經典的角色,《EVA》中的凌波麗,《柯南》中的灰原哀無一不是眾多宅男心中的女神。作為歌手,她的曲子的銷量為她帶來的經濟利益甚至遠超她配音的工資。同時她還有作詞家,DJ等身份。

從“聲”到“優”——日本聲優的變化

不止林原惠美,還有高山南,桑島法子,石田彰,關智一等等一大批全能全才的聲優共同支撐起了當時“聲優”這份職業。同時在這一時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因為一個角色而記住一個聲優,從而再去關注同一聲優的其他作品了。

從“聲”到“優”——日本聲優的變化

聲優在配音之餘為動漫演唱OP,ED等情況也越來越常見,同時也有不少聲優甚至直接以歌手的身份出道,顏值也開始作為聲優的選拔條件之一,聲優的偶像化的概念也開始形成,這時期的代表人物便是聲優御三家。而那時的聲優幹工作不僅僅是配音和作品相關工作,也開始兼任歌手和演員,聲優的待遇也有了質的提高。

從“聲”到“優”——日本聲優的變化

第四次聲優熱潮(21世紀初-現在)

時間來到了21世紀,如果說在這之前的聲優與角色的關係總體上是聲優為角色服務,聲優的聲音需要根據角色的不同而調整的話,那麼進入21世紀之後,聲優的聲音便轉變成了一種更加符號化的象徵。

儘管現在的聲優仍然可以靈活地切換各種聲線,但通常一個聲優總會有一個讓人印象十分深刻的聲線。比如大名鼎鼎的“釘宮病”,即聲優釘宮理惠的傲嬌聲線,像是《零之使魔》中的路易斯,《灼眼的夏娜》中的夏娜等等。同時還有早見沙織的毒舌腹黑,松岡禎丞的後宮王亞薩西,子安武人的變態,東山奈央的援氣少女等等。

從“聲”到“優”——日本聲優的變化

而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從事聲優工作,聲優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大趨勢下,推動了聲優向其他領域拓展,從而使得聲優與其他藝人之間的劃分越來越模糊。比如水樹奈奈,雖然是作為聲優出道,但是現在作為歌手明顯是她工作的重心。同樣情況的還有南條愛乃同時進行著聲優和歌手的工作,憑藉《超電磁炮》的一首OP《only my railgun》紅遍大江南北。

從“聲”到“優”——日本聲優的變化

再加上諸如《偶像大師》,《love live》等2.5次元的偶像企劃,使得聲優的偶像化程度進一步加深,而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聲優出道便標上了諸多例如“美女聲優”等標籤,現如今日本的高人氣聲優,話題度已經完全有能力與真正的“愛豆”一戰了。

從“聲”到“優”——日本聲優的變化

聲優的工作內容與地位發生了變化,待遇自然也就提高了,現如今日本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聲優不再是地位低下的工作,也願意從事這項工作,這大概也就是日本聲優人數變多的原因吧。

結語

事實上各個國家的大多數配音演員都沒有像日本聲優一樣走偶像化路線,他們依然還是幕後工作者,只有日本聲優這一職是比較特殊的。隨著時間的發展,日本聲優工作內容漸漸的從最早的“聲”轉變到現在的“優”,聲優也不再是的單純的“聲”的提供者,而是真正的“優”。當然同所有演員一樣,他們是角色的演繹者,塑造者。在背後默默的付出,在幕後塑造了一個個的角色,聲優,同樣值得得到人們的關注,喜愛和讚美,本期節目到此結束,感謝大家觀看。

部分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從“聲”到“優”——日本聲優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