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01

時隔75年後,他依然能清晰地說出三個詞語:常寧、板橋、半邊街。他是原國民革命軍37軍140師420團的一名抗日老兵,他叫張春光,生於1927年,來自福建莆田,現年93歲。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年過九旬的張春光老兵,攝於2019年1月

2019年1月,當我採訪完張春光老兵時,我似乎窺見了那段慘烈的常寧抗日曆史,一個又一個年輕鮮活的生命,為了保護常寧和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老百姓,他們衝在硝煙滾滾、槍聲隆隆的戰場上,與日本鬼子作殊死相拼,誓死捍衛民族勝利。而在我們常寧民間依然處處口傳一句罵人的俗語——你果甲(這個)37軍,這句口語應該要徹底更正過來,不能作為反面的故事流傳下來,因為在1944年秋至1945年初爆發的常寧保衛戰,正是這支部隊用鮮血和肉軀,步步阻擊日軍強大的進攻和飛機大炮,死傷慘重,才避免了常寧歷史上最大可能的大屠殺與屠城。

▲老兵講述的黃茅鋪在哪裡呢?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家門口的張春光老兵

93歲高齡的老兵張春光,身材魁梧高大,滿頭白髮,鼻樑高,手掌粗厚,這是他給我的印象。若不是他的講述,我無法知道眼前坐著的老人曾經跟隨部隊,一路從福建莆田來到常寧打日本,加入37軍,年紀輕輕地他就與日本較量,立志把日本鬼子趕出國門。


時間回到1944年2月,那年張春光17歲,他原本是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但那時發生的豫湘桂系列戰役,一座座城市淪陷被日軍佔領,武漢、長沙、衡陽、常德等地,相繼被日軍控制。但是發生在1944年夏天的衡陽保衛戰,歷時47天之久的抗日城市會戰,守城的第十軍在軍長方先覺的指揮下,頑強抵抗多於十倍的日本,日軍在裝備和人數佔優的情況,於1944年8月8日攻破衡陽,數萬無辜老百姓慘死日本的屠刀和槍炮下。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老兵比劃操作機槍的樣子

張春光說,他有五兄弟,根據當時的抽丁政策,無法逃避服兵役的國情。他在五兄弟中排行第二,由於前線戰事吃緊,抗日戰場傷亡巨大,當時他家裡貧窮,也有想去當兵的願望,保家衛國,抗擊日本的侵略。而當時,他的大哥剛結婚不久,其他的兄弟還未成家,原本是由他大哥去當兵,但考慮到大哥剛成家不久,需要照顧新婚的妻子,還要生子傳承香火,其他3個年幼的弟弟還小,經過家人商量,張春光站了出來,他說作為中國青年,當家國受到欺凌時,理應走向戰場,成為一名軍人,用生命和血肉保衛家國。於是,他選擇替兄從軍,成為一名抗日軍人,參加抗戰。他還補充道,那時他父親身體很差,嫂子也是用妹妹換來的。


他說,心中即便有不捨,但是想到能奮勇殺敵,他便隻身告別了家人,和同村的另外兩個夥伴,帶上簡單的行李,跟著徵兵的人來到了當地的鄉公所。在鄉公所,他見到了讓他一生至今難忘的場景,在不是很大的鄉公所裡,擠滿了很多青年,有的是自願來當兵殺敵的,有的是被抓的,鄉公所看管十分嚴格,但還是有人冒險出逃,有的很不幸運,又被抓了回來,有的抓回來被嚴刑拷打,有被活埋的,有病死的,甚至有的被槍決,這些他都親眼見過。張春光卻沒有出逃的想法, 選擇了替兄從軍,就要好好做一名軍人,殺敵才是軍人的本色。

02

▲老兵講述半邊街的記憶

經過短暫的訓練,豫湘桂系列戰役還在繼續,烽煙四起,槍聲不斷,日軍的進攻是想打通粵漢鐵路線,來實現戰略意圖。他跟隨應徵青年,從莆田出來,經仙遊、永春、德化、永安等地,再坐火車去長沙,他被編入國民革命軍37軍140師420團3營機槍連,他是一個機槍手。


他講述了在去往部隊的情形。他說,在路上,有100餘人的應徵青年,那些不情願去當兵的人,被用繩子牽綁著,看管很嚴實,但還是有的作了逃兵,他也看到了出逃後被抓回來的壯丁有一個直接被槍決。一路上,休息的時候,就被關在屋子裡,行軍時,才會放出來一起快步趕路。他沒有過多的雜念,一路聽從安排,大部分時間在走路行軍,有時坐船坐火車。而路上的生活極差,吃不飽,沒有油,而處在成長中的張春光,能有吃的就已經很滿足了。


去部隊報到後,他成了一名機槍手,部隊開赴到長沙,後準備去衡陽守備,但是衡陽已被日軍佔領,他又隨部隊於1944年秋天開赴常寧,與日軍交戰,打亂日軍的作戰計劃。他是部隊裡年齡最小的兵,他所在的部隊140師當時在常桂交界處打擊日本,而守城的60師與日軍正面交鋒。衡陽淪陷後,常寧、耒陽等地岌岌可危,37軍主力駐守在常寧一帶。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張春光老兵說,他和戰友駐守在常寧城外的板橋、廟前、半邊街、黃毛鋪(莆田口音:又說黃門鋪、黃茅鋪,待考證),部隊都夜裡行軍作戰,白天則休息。他說到了一個細節:對於半邊街,一邊是商鋪,一邊河流,這個細節十分清晰。而且他還說出了板橋,確實當年37軍140師419團、420團就駐紮常桂邊界,以有利地勢阻擊日本的進攻。他和其他五個戰友,使用一臺馬克沁重機槍,他是主機槍手,他恨恨地把子彈打向日軍陣地,他的槍法很準,他也射殺過許多日本兵,他還說6個人負責一臺機槍,一個排一挺機槍,一個連隊三挺機槍,是部隊火力最強的武器。


常寧阻擊戰期間,他說打仗沒有固定的地方,哪裡有日軍就往哪裡打,戰鬥都是夜裡打響,摧毀日軍的士氣。他還說日本個子較小,可是裝備精良,有飛機大炮,他就用機槍打投彈的飛機,一次又一次射殺日軍。

03

▲老兵比劃操作機槍的動作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走軍姿的老兵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馬克沁機槍

“上了戰場,那隻能一切看天命,順其自然了。”張春光老人告訴我,在常寧的一次作戰中,敵人的子彈驚險地穿過棉褲擦過他的左大腿,差點戰死疆場,那一刻,他切身感受到死神離自己那麼近。就是這群生死無畏的年輕士兵,用生命的全部打擊日軍,他還說,沒有上戰場時,打仗有點怕;一旦開槍打仗,就什麼也不怕了。


對於在常寧抗戰的記憶,他還說,有一次夜裡發生戰鬥,兩邊地勢高的地帶上,向中間地處的日軍射擊,快到天亮後,日軍早已撤去陣地,才發現原來是自己人打自己。而在常寧,他所在的部隊在運動游擊戰中重創日軍,在防禦工事中,山腳處分佈的是步兵槍,山腰處就是機槍手,邊打邊退,用高處的重火武器打退日本的反撲。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筆者跟老兵合影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送給張春光老兵的致敬禮金

戰歇期間,他會和戰友來到半邊街走走,臨街的商鋪都是老房子,街的另一邊是河流,他說當年的半邊街較為繁華,人很多,也有部隊駐守在那裡,因為這裡是通往白埠嶺、泗洲山、臘園口的必經之地,也是藉助有利地勢出其不意擊殺日軍。時至70多年後,我問其張春光對於參加常寧阻擊戰的細節,他一口就說到了半邊街和板橋,因為這裡是他作為一名機槍手跟日軍作戰的地方,也是他與戰友殊死守住的地方。如今,半邊街已發生了變化,由於戰火和時代變強,半邊街位於廟前春和一帶,古老的商鋪不復存在,只是那一排長長的房子臨路而建,視野開闊,還有當年戰爭的影子,一條路通往常桂交接處,而那些曾經用生命和鮮血守住的半邊街,它所經受的戰火硝煙和血肉橫飛,誰能銘記呢?


張春光老兵還說到一個愛情故事:他的上級排長王子來(口譯)在駐紮的農戶家,喜歡上了農戶家的女兒,由於戰事變化,排長把農戶家的女兒也帶走了,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後來他們的愛情故事在戰火中結果不明,是生死不明,還是白頭到老?

04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老兵一家

而至於張春光老兵口中說的地點:黃毛鋪(黃茅鋪或黃門鋪),他當年曾在哪裡住過嗎?而且離半邊街很近,這個地方有待考證核實,如有誰知道那段歷史,可以聯繫筆者並公開出來。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他隨部隊趕赴江西南昌,接受日軍投降。他說停戰後,看到日軍繳槍後,有的戰友為解怒氣,直接扇日本兵的耳光,因為日本人在中國犯下過不可饒恕的滔天大罪。


內戰爆發後,他所在的部隊駐紮蘇北一帶,但張春光對於內戰毫無戰意。1948年夏天,幾經輾轉,經過老鄉的幫助下,來到上海,又在興華會館老鄉的幫助下,從上海坐船3天3夜,和戰友王國鑾又回到了莆田,並涵江下船。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廟前網友蔡國生繪製當年對日作戰地形圖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如今的半邊街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位於板橋橫角嶺“24哥無名烈士墓”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37軍140師419團劉烈士墓碑

回到家的那一天,已是四年後,慶幸的是他活著回來了,張春光像是做夢一樣,當年那個17歲的青年,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保家衛國,之生死不顧。回到家的那年,他21歲了,歷經戰爭的洗禮和磨練,他更明白這個國家所經受的塗炭和苦難,更是飽受了思念的摧殘,還有對父母、兄弟的牽掛。在這四年中,每一場戰役之後,就是無盡的思念和遙遙無期的歸期。


回到家的那一天,他父母的米粉店依然開著,他站在店門口,他的母親走了過來,以為他是來買米粉的顧客,張春光就告訴母親,讓母親仔細看看他是誰?他母親仔細一看,才看清是自己的兒子,兩人喜氣而泣,一家人又能團聚了。張春光活著回來了,他是一個抗日軍人,更是父母的孩子。

05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老兵的軍禮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如今的半邊街

每一個士兵都有一個等他回家的母親,張春光就是這個士兵。後來,張春光回家跟著父母耕田做生意,也當了鄉幹部,兄弟五人和父母迴歸了沒有硝煙的生活。


如今,張春光93歲了,身體還算硬朗,每天依然保持著軍人的習慣,看書讀報,早晨在院子裡或屋子裡鍛鍊身體,而他那粗厚的手指上,仍然散發出一種力量,那就是用子彈打向日軍的陣地,保護常寧,保護家國。

英雄歸來 | 張春光:親歷常寧阻擊戰的機槍手

▲85歲老人袁端榮講述1944年日軍掃蕩半邊街的罪行

採訪完,跟張春光老兵告別,他站在家門口向我揮手,太陽斜照,他威武俊朗的身軀,又如他17歲那年一樣,帶著堅定和誓言,為了民族勝利,我似乎看到了他當年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不懼生死、同仇敵愾的樣子。而對於常寧人民來說,民間流傳的那句——你這個37軍,應該要更正過來。因為當年37軍的60師、140師、95師為了抵抗日軍,付出慘重的代價,這是一支為保護常寧立下過赫赫戰功的英雄部隊。


1944年10月1日,日軍從東城牆攀登而突入城內,常寧淪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