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石鼓文》為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刻於十個鼓形石上,故得名。每石有一首四言詩,內容是詠秦國君遊獵之事,所以《石鼓文》又稱"獵碣"文字。原石高約三尺,徑二尺許,由於屢經兵火摧殘,風雨侵蝕,故而漫漶頗甚。其中一石在宋代被改鑿為臼,另一石也不存一字。據郭沫若統計,《石鼓文》字形完全的有465字。《石鼓文》線條較金文更加勻整圓潤,字形結構較甲骨文和金文簡單,整齊而略呈長方,平行線條多作排列裝飾,嚴謹茂密,用筆圓勁挺拔,筆道遒勁凝重,字距、行距開闊均衡,疏朗如晴空星月,字大逾寸,氣韻淳古,雄強渾厚,朴茂自然,頗受歷代大家推崇,是入手大篆的極佳範本。明朱簡《印章要論》說:"《石鼓文》是古今第一篆法。"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1844.8.1 —1927.11.29),清末著名書畫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碩,別號苦鐵,浙江安吉人。少年時他因受其父薰陶,即喜作書,印刻。他的楷書,始學顏魯公,繼學鍾元常;隸書學漢石刻;篆學石鼓文,用筆之法初受鄧石如,趙之謙等人影響,以後在臨寫《石鼓》中融匯變通。沙孟海評:吳先生極力避免"側媚取勢","捧心齲齒"的狀態,把三種鐘鼎陶器文字的體勢,雜揉其間,所以比趙之謙高明的多。吳昌碩的行書,得黃庭堅、王鐸筆勢之欹側,黃道周之章法,箇中又受北碑書風及篆籀用筆之影響,大起大落,遒潤峻險。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的作品詩、書、畫、印配合得宜,融為一體,對藝術創作主張"出己意"、"貴有我",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濃厚的"性格特點"。其藝術風尚對我國近現代畫壇影響極大,對日本影響也很大。吳昌碩著有《缶廬集》、《缶廬印存》。


石鼓文被歷代書家視為習篆書的重要範本,數千年書史中,對《石鼓文》臨習最多、最深且最有獨到之處的當數吳昌碩。大凡評說吳昌碩,都要提到他臨的《石鼓文》。《石鼓文》成全了吳昌碩,反過來,吳昌碩也使《石鼓文》的藝術價值得以發揚光大。


吳昌碩一生通臨石鼓文無數,今天分享的是他75歲時所臨,稱得上是他晚年的精品力作。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吳昌碩75歲臨《石鼓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