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成長手記丨李焱:與"課"同行


名師成長手記丨李焱:與

撰文丨李焱

1995 年,初登講臺不久的我,迎來了一節一年級的公開課。

“你的課表演得很精彩,但沒有看到學生的成長……”課後,老校長的點評雖語音輕柔,卻一下子敲擊了我的內心,併為我的語文教學指引了方向:將舞臺留給孩子,用心澆灌,靜待花開。

從此,我與“課”同行,在觀課、磨課、評課、創課中,努力將學生放在課堂中央,踏上了一條“導學自如,和美共生”的教學探索之路。在如今的課堂上,我站在講臺一旁,有時坐在學生中間,看著他們精彩的表現,享受著他們的成長帶來內心的喜悅。

觀課

在學習中成長

自從參加工作以來,每年的校內教研活動,我都像參加盛會一樣去觀摩。

在觀課中,我漸漸發現,有的課堂常常“一講到底”“一問一答”,那種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小臉發紅、小眼發光的時間不多。學生上完公開課,同樣的內容還要再學一次。其因在於學生只是跟著老師表面走了一遭,沒有真正完成學習任務,“表演”“作秀”的成分太多。例如,有位教師在進行小學低段語文第二課時的教學時,往往要複習一課時的生字。大多公開課都是把生字做成課件,讓學生開火車讀、齊讀。缺少鞏固和測評,會讀的早已會,不會的還是不會。

觀課的過程是學習的過程,更是思考、借鑑的過程。在深入的思考中,我漸漸認識到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的重要性,理清了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設計思路:教學目標是什麼?學法指導是什麼?走什麼路徑去完成?我懷揣這三把尺子去度量每節課:目標的設定是為了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使用的教學方法是為了課堂好看,還是學生會學;採取的路徑是學生的低階思維還是高階思維。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爬天都峰》一課時,我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寫好“鏈、猴、鯽、辯”4 個左中右結構的字,拋棄了一開課就PPT 放映如何寫、讓學生照著寫的傳統做法,而是讓學生先自己來講如何寫,然後讓學生描紅寫,生生之間進行對比,最後教師再進行點撥。在教學過程中,我緊緊圍繞設定的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有限的40 分鐘時間裡,在既定的目標、內容、時間中完成學習任務,進而讓每位學生課課習得方法,堂堂有所收穫。


名師成長手記丨李焱:與

名師成長手記丨李焱:與

磨課

在思考中提升

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每次教研活動,課前的反覆推敲試講的過程,都是我渾身最來勁的時候,總想達到完美。

在與自己對話、同伴對話、課文對話的磨課過程中,我明白了一節課能否成功,關鍵要看教師如何發揮引導作用,突出語文表情達意的工具性;關鍵要看教師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領悟其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例如,在執教《掌聲》一課時,我著力落實兩點學法:一是帶著問題去默讀;二是寫一件事。如果將這兩個訓練點放在一個課時,則很難完成。如果將“帶著問題去默讀”放在第一課時,對學生的讀進行重點指導,那第二課時就重點落實“寫一件事”。

這樣,課堂教學脈絡就清晰了。為了更好地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我就先出示核心問題“掌聲前英子表現如何”,而不是直接讓學生用默讀的方式在課文中尋找答案,切實將選擇權交給學生:“請你選擇小組齊讀或自己默讀的方式找到答案。”就這樣,學生有的齊讀,有的默讀,再集中反饋齊讀和默讀後的感受,最後達成共識:齊讀更整齊,默讀更利於思考。在過程中,我及時進行適切性的總結指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默讀的好處在哪裡、什麼時候用更好。這樣,我輕鬆完成了既定的教學任務,又水到渠成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名師成長手記丨李焱:與

名師成長手記丨李焱:與

評課

在交流中共享

由於經常觀課、磨課,我漸漸悟出了語文教學的門道。隨後,在資中縣“小語十佳”評選活動中,我連續幾屆擔任評委。當評委的機會也是我不斷修煉和成長的契機。

初評40 節語文課,終評20 節語文課,每節課痴痴聽、真真想、苦苦思:好在哪裡,為什麼好?缺失在哪裡,如何改進?如何有特色,出亮點?

我看到教師在教學寫人的課文時,讓學生通過小組展講、個人展講,找出此文中人物性格或行動的不同,讓課堂亮了起來;我也看到教師在教學寫事的文章時,讓學生在教師預設的問題中去找出作者寫此文的方法巧妙與不同,讓課堂美起來;我還看到教師在教學寫景的文章時,讓學生通過對比朗讀、對比填空的方法去感受此景與眾不同之處如何表現出來,讓課堂活起來……

不同的教師,採取不同的方法,將自己的感受通過語文活動來讓學生領會,而不是直接從自己的嘴中說出來。

其實,教師的功夫要重點花在課前導學單的設計上,要通過導學單將“滿堂講”轉化為學生“滿堂學”“滿堂悟”。這樣,學生就能在每天常態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自然習得學法,教師才能達到“授之以漁”之效。正是在長期的評課中,不同教師的教學經驗,各種語文教學方法滲透、浸潤我的內心,時時給我啟迪,處處給我思考,促進了我教學力的提升。


名師成長手記丨李焱:與

名師成長手記丨李焱:與

創課

在實踐中發展

要得到,必先想到,想到之前還要做到。為了上出精彩的常態課,我努力將“學中思”“思中變”“變中改”落實在平常的課堂教學設計之中,不斷創生出別具一格的語文課。

在平常的課堂教學設計中,我把每節常態課都當作優質課來設計,把每節常態課當成參賽課來上。這樣,我既滋潤了學生的心田,讓學生有新鮮感;又倒逼了自己,讓課堂時常煥發出生機與活力。正是在創課的實踐中,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教學生態。

在24 年的教學生涯中,我與“課”同行,從教課文到教語文,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從課堂的主講者到學習的同行者。

這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有鮮花,也有荊棘;這是一個五彩斑斕的夢想,有執著,也有感動;這是一種愉悅自我的生活,有汗水,也有收穫。這是我早已選擇的道路,今生無悔,永遠追隨。


圖文丨李焱

來源丨《四川教育》2-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