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夏商代,境內有斟灌、斟鄩、寒、三壽等封國。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濰坊風光圖冊

周初,武王封邦建國,封太公望於齊,都營丘(昌樂境內)。

春秋時期,市轄區曾分屬齊、魯、杞、莒等國。戰國時期,現境大部屬齊,五蓮、諸城等地屬魯。

秦朝,濰坊境當時分屬膠東、臨淄、琅琊3郡。

西漢,市境為青、徐2州刺史部所轄,分屬北海、琅琊、齊3郡和甾川、高密、膠東3國,共53縣。

東漢,濰坊市境當時屬北海、樂安、齊、琅琊4國,為青、徐2州所轄。

三國時期,市境當時為魏國地,屬青、徐2州,北海、齊2國,樂安、城陽、東莞3郡,共20縣。

兩晉、十六國時期,市境內有後趙、前燕、前秦、後燕依次佔據。至400年(東晉隆安四年),地歸南燕,其政區建置,皆相因襲。282年(西晉太康三年)的穩定時期,市境屬青、徐2州,北海、樂安2國,城陽、東莞2郡。

南北朝時,濰坊市境,南朝地歸劉宋,北朝地屬元魏。

隋朝,市境屬北海、高密、琅琊3郡。

唐代,以741年(唐開元二十九年)的行政建置為準,市境屬河南道,青、密2州。

北宋,市境屬京東東路,青、濰、密3州。

金,市境當時屬山東東路,置益都府及濰、密2州。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青州

元,市境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

明,市境置青州、萊州2府,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清,市境為青州、萊州、沂州3府所轄,屬山東省。

中華民國時期,市境內當時的濰縣、昌邑、高密、益都、壽光、昌樂、臨朐、安丘、諸城9縣屬膠東道(駐煙臺)。

1925年(民國14年)改劃萊膠道、淄青道。市境內當時的濰縣、昌邑、高密、安丘、諸城、昌樂6縣屬萊膠道;壽光、益都、臨朐3縣為淄青道所轄。

1927年(民國16年),市境各縣(市、區)均直屬山東省。

1943年,市境內當時的高密縣屬膠東行政區南海專署區;臨東、臨朐、安丘、淮安4縣屬魯中行政區沂山專署區;益都縣屬魯中行政區魯山專署區;昌邑、壽光2縣及壽濰直屬區屬清河行政區清東專署區;藏馬縣屬濱海區濱中行署區(相當專署),諸莒邊屬濱海區濱北行署區;益壽臨廣四邊辦事處直屬主任公署。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山東濰坊-世界風箏故鄉

1945年8月,山東省政府成立,市境內當時的濰北、濰南、昌北、昌南4縣屬膠東行署西海專署區;膠高縣屬膠東行署南海專署區;臨東、臨朐、安丘、淮安4縣屬魯中行署沂山專署區;益都縣屬魯中行署魯山專署區;濰縣、壽光2縣及益壽臨廣四邊屬渤海行署第五專署;高密、諸城2縣屬濱海行署第一專署(濱北);藏馬縣屬濱海行署第二專署。

1946年春,市境內當時的昌邑、濰縣、濰南、昌南4縣屬膠東行署西海專區,膠高縣仍屬南海專區;臨朐、淮安、安丘、昌樂、益都5縣屬魯中行署第三專署(沂山區);壽光、益壽2縣及羊角溝市屬渤海行署第三專署(清河區);諸城、藏馬、高密3縣屬濱海行署第一專署(濱北區)。

1947年5月12日五蓮縣建立,屬膠東行署濱北專署。

1948年4月27日濰縣解放,4月29日濰坊特別市。1949年6月,濰坊特別市改稱濰坊市,仍為省轄市。

1948年6月,昌濰專區建立,駐昌樂。轄昌樂、濰縣、安丘、壽南、益臨5縣。

1948年12月,省直轄之益都縣劃歸昌濰專區。次年7月專區機關遷駐益都。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濰坊市域1949年到1988年,地專級行政建置主要為昌濰專區、昌濰地區、濰坊地區、濰坊市,以下領縣。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濰坊市撤銷;1959年又重建濰坊市,為縣級市,屬昌濰專署。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世界風箏都紀念廣場

1949年6月,魯中南三專署所轄之濰安、丘南、臨朐3縣劃歸昌濰專區。

1950年5月25日昌濰專區駐地由益都遷至濰坊,原膠東區西海專署所轄之昌邑、昌南、濰北3縣,及渤海區清河專署所轄之壽光、益壽2縣劃歸昌濰專區。

1952年7月,撤銷益臨、益壽、濰安3縣。

1953年7月24日原淄博專區所轄之臨淄縣劃歸昌濰專區。同時撤銷濰北、丘南、壽南3縣。

1955年3月,博山縣由淄博市劃入昌濰專區。同年撤銷羊角溝直屬區併入壽光縣,1956年,膠州專區撤銷。其所轄之膠縣、膠南、藏馬、五蓮、諸城、高密6縣及萊陽專區的平度縣一併劃入昌濰專區。同年,藏馬縣撤銷,昌南併入昌邑縣。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臨朐

1958年10月,濰縣併入濰坊市(縣級),博山劃歸淄博專區,臨淄併入益都縣,膠南、膠縣劃入青島市。

1961年,膠南、膠縣復歸昌濰專區。臨淄、濰縣恢復原建制,仍屬昌濰專區。

1967年3月13日,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轄濰坊市(縣級)和益都、昌邑、高密、諸城、昌樂、臨朐、壽光、安丘、濰縣、五蓮、平度、膠縣、膠南、臨淄14縣。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濰坊夜景

1969年12月,臨淄縣劃歸淄博市。

1977年增設黃島區,屬昌濰地區。

1978年膠南、膠縣及黃島區劃歸青島市。昌濰地區時轄:濰坊市(縣級)和益都、昌樂、安丘、臨朐、濰縣、壽光、昌邑、高密、諸城、五蓮、平度11縣。

1981年7月,昌濰地區改名濰坊地區,所轄縣(市)不變。

1983年10月,撤銷濰坊地區建制,改建省轄(地專級)市,沿用濰坊名稱,實行市管縣體制。同時,平度縣劃歸青島市,原濰坊市(縣級)和濰縣析置為濰城、寒亭、坊子3個區,益都、壽光、昌樂、臨朐、昌邑、高密、安丘、諸城、五蓮9縣。

1986年3月撤銷益都縣,設立青州市;1987年7月撤銷諸城縣,設立諸城市;1992年五蓮縣劃歸日照市;1993年6月撤銷壽光縣,設壽光市;1994年1月撤銷安丘縣,設安丘市;1994年5月撤銷高密縣,設高密市;1994年5月,由濰城、寒亭劃出部分村,增設奎文區;1994年6月撤銷昌邑縣,設昌邑市。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區劃詳情

截至2016年,濰坊市轄奎文區、濰城區、寒亭區、坊子區,青州市、諸城市、壽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昌樂縣、臨朐縣等4區、6市、2縣,另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峽山生態經濟開發區、綜合保稅區4個市屬開發區。[8] [9] 市政府駐地奎文區勝利東街99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濰坊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地跨北緯35°32'至37°26,東經118°10至120°01。南依泰沂山脈,北瀕渤海萊州灣,東與青島、煙臺兩市相接,西與東營、淄博兩市為鄰,地扼山東內陸腹地通往半島地區的咽喉,膠濟鐵路橫貫市境東西。直線距離西至省會濟南183千米,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千米。

地形地貌

濰坊市境內地層發育較齊全,太古界及元古界變質岩系組成東西兩地塊的結晶基底;古生界及中生界分別不整合於兩側古老結晶基底之上;新生界形成斷陷盆地、山間盆地河湖相沉積和沿海濱海相沉積。轄區內地層屬華北地層區。以沂沭斷裂帶的昌邑——大店斷裂為界將山東分成魯東、魯西兩個地層分區。兩分區地層發育有很大的差異,沂沭斷裂帶內與魯西相近,但也有差別.濰坊市位於魯西地層分區的東北部,包括濰坊小區和泰安小區的東緣,魯東地層分區西端,包括蓬萊、萊陽、膠南3個地層小區的西部。市轄區橫跨魯東、魯西兩個隆起區和沂沭斷裂帶3個結構不同的次級構造單元,形成了區內構造多樣性及複雜性的格局。

濰坊市域地貌自北向南,由低到高,形成幾個臺階。大體上分為低地、平原及低山丘陵3個地貌區及18個地貌類型。北臨渤海萊州灣,南以淡鹹水線為界,是由海相沉積物和河流沖積物疊次覆蓋而成,地勢低平,海拔在7米以下,面積2631.91平方千米,約佔全市總面積的15%。近代以來,海遇現象顯著,由於海浪及潮汐的動力作用,堆積了大片海相地層,形成微向海岸傾斜的海積平原和沼澤地。層狀結構明顯,含有大量有機質及生物貝殼。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水文

濰坊市地表水系主要有6條,即濰河、彌河、白浪河、南膠萊河、北膠萊河及淄河,其他數百條河流及溪流,均繫上述主要河流的支流,過境河流只有小清河。由於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地表徑流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年徑流量多年平均177.3毫米,比全省平均172.2毫米高3%。時間分佈特徵同樣為年際與年內變化大,年徑流量最大值252.3毫米,最小值22.9毫米,相差達10倍。在一年之內,汛期徑流量為全年徑流量的85~90%。地理分佈的特徵也是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南部山丘區為332毫米,濱海地區僅95毫米,南北相差237毫米,達2.5倍。地表徑流總量多年平均30.67億立方米。

氣候

濰坊市域屬北溫帶季風區,背陸面海.受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共同影響,大陸度在50%以上,是暖溫帶季風型半溼潤大陸性氣候。其氣候特點為冬冷夏熱,四季分明。春季風多雨少,早春冷暖無常,常有倒春寒出現,晚春回暖迅速夏季炎熱多雨,溫高溼大;秋季天高氣爽,晚秋多幹旱;冬季乾冷,寒風頻吹。因受典型季風氣候影響,四季的氣溫分佈分明,年平均氣溫12·3℃。1月份為全年的最冷月,全市平均氣溫為-3.3℃,7月份為最熱月,全市平均氣溫為26.0℃。春季升溫迅速,秋季降溫幅度大。[13]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濰坊市風光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濰坊市轄域發現的礦種有50餘種,探明儲量的有33種,礦產地264處,其中大型礦床11個,中型礦床26個,小型礦床45個,礦點144個,礦化點38處累計探明各類礦產總儲量33. 49億噸,遠景儲量414. 95億噸。金屬礦產主要有金、銀、銅、鐵、鉛、鋅等,以黃金的開採價值最大。其次是鐵礦,青州市西部的淄河鐵礦,儲量大,品位高,埋藏淺。非金屬礦產是一大資源優勢,主要非金屬礦產有膨潤土、沸石、珍珠岩、滷水、藍寶石、石油、煤、黃鐵礦、重晶石、型砂、紅柱石、石灰岩、花崗石等。在省內列居首位的就有12種。市礦產資源總的特點是礦種多,分佈廣;大礦少,小礦多;金屬礦產少,非金屬礦產多。[14]

植物資源

濰坊市境內木本植物不多,生長的林木樹種,平原地區主要是楊、柳、榆、槐、桐等;山丘區主要是柏、松、槐等。有鄉土和引進樹種共58科、127屬、243種(其中10個變種2個變型)。古木,樹齡500年以上的108株,1000年以上的14株,價值較大的有49株。其中有800多年的古槐,1000多年的楸樹和銀杏樹,元末明初的流蘇,明柏、清揚,稀有的文冠果和白玉蘭等20多個名貴樹種。野生樹種共133種,利用價值較大,可供栽培利用的有柏樹、刺楸、糠椴、枳柏、小葉樸、堅樺(杆榆)、黃檀及漆樹8個樹種。果樹共22科43屬。主要有蘋果、海棠果、沙果(花紅)、梨、山楂、杏、桃、李、櫻桃、棗、葡萄、石榴、獼猴桃、柿、核桃、慄等。飼用草本植物種類繁多,的共有202種,隸屬47科、157屬。

中藥共有988種,其中野生藥材達935種,佔93.6%;家種藥材48種,佔4.8%;野、家兼而有之的16種,佔1.6%。植物類最多,共149科,851種}動物類次之,共76科、130種。野生藥材總蘊藏量約48180噸。其分佈規律南部山丘區以野生藥材為主另外,還有萊服子、地骨皮、老鸛革、馬齒莧、旱蓮草、蒲公英、扁蓄等多種野生品種。北部鹽鹼地區及澇窪地分佈著嫌酸喜鹼耐澇藥材,如蘆根、茅莨、菟絲子等,濱海地帶有牡蠣、蛤殼、瓦楞子、小海龍、小海馬等10餘種海產藥材。[15]

動物資源

鳥類。濰坊市的鳥類資源較豐富,有鳥類16個目,42個科,104屬,212個種,其中留鳥34種,夏候鳥55種,冬侯鳥24種,旅鳥99種。全市鳥類中,食蟲鳥有100種,佔全市鳥類的47. 2%。濰坊市鳥類主要有:小鷓鷗、黑頸鷓鷗、鳳頭鶻鷗、普通鸕嶼、蒼髯、草鷺、白鷺、牛背鷺、池鷺、葦行鳥、麻行粵、鴨、斑嘴鴨等水產資源比較豐富,沿海有各種生物150種,其中以甲殼類最多,為59種;多毛類32種;雙殼類25種;單殼類15種;其他19種。潮間帶軟體動物佔92.7%,多毛類佔2.55%,甲殼類佔1.91%,其他佔2.84%。雙殼類、單殼類中,主要經濟貝類有:文蛤、青蛤、四角蛤蜊、牡蠣、長竹蟶、託氏鯧螺。內陸水域的水產資源較豐富,典型魚類共12科、46種。傳統地方魚類有鯉魚、鯽魚、長春鯿、三角魴、團頭魴、黃尾密鯝、鯰魚、鱸條魚、鱖魚、黃鱔、泥鰍等I蝦蟹類有日本沼蝦,中華絨螯蟹、鋸齒溪蟹、鋸綠青蟹等。[15]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濰坊的夜晚——白浪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37.3萬人,城鎮化率61.8%,戶籍人口914.1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08997人,下降30.7%,人口自然增長率11.97‰,出生人口性別比105.8[16] 。

民族

濰坊市人口中有50個少數民族,其中在濰坊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為回族,此外還有滿族、彝族、蒙古族、傣族、苗族、朝鮮族、傈僳族、哈尼族、土家族、壯族、布依族、藏族、佤族、景頗族、拉祜族、維吾爾族、白族等。

政治

市委書記:惠新安

市長:田慶盈

經濟

綜述

經山東省統計局統一核算並反饋,2019年濰坊市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據為568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7.42億元,增長0.9%;第二產業增加值2291.04億元,與上年持平;第三產業增加值2880.04億元,增長7.5%。三次產業結構由9.3:41.17:49.53調整為9.1:40.27:50.63。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省統計局對2018年各市生產總值初步核算數進行了修訂。修訂後,2018年我市生產總值為5495.6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11.59億元,第二產業2264.53億元,第三產業2719.51億元。[6]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產值983.6億元,增長2.2%。

糧食及經濟作物生產總體平穩。據抽樣調查,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046.6萬畝,增長0.6%,糧食總產量427.7萬噸,下降3.8%。棉花產量0.7萬噸,減少26.9%。油料產量20.8萬噸,增長1.5%。烤煙產量1.9萬噸,減少19.3%。蔬菜產量1218萬噸,減少1.7%。水果產量88.6萬噸,增長5.1%。

畜牧業生產趨緩。全市肉類總產量119.3萬噸,下降2.2%。禽蛋產量24.8萬噸,下降3.1%。奶類產量16.3萬噸,下降5.2%。大牲畜年末存欄17萬頭,下降6.9%。生豬年末存欄361.5萬頭,下降7.1%。家禽年末存欄10796.5萬隻,增長6.2%。生豬出欄705.8萬頭,下降0.3%。家禽出欄41945.2萬隻,增長12.7%。

漁業生產有所減少。全市水產品總產量48.9萬噸,下降4.6%,其中,海水產品產量46.2萬噸,下降0.1%;淡水產品產量2.7萬噸,下降45.9%。

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全市農業機械服務組織3566個,農機戶52萬多戶,農機維修廠及維修點404個,農業機械總動力1005萬千瓦,增長2.7%。大型及以上拖拉機6725臺,聯合收穫機2.6萬臺,玉米聯合收割機1.2萬臺,深松機8393臺,免耕播種機1.8萬臺,穀物烘乾機159臺。預計全年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92.3%[16] 。

第二產業

2018年,全市356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5.6%。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加值下降2.1%,集體企業增加值增長3.2%,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5.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10.9%。按輕重工業分,重工業增加值增長5.7%,輕工業增加值增長5.3%。全年產品銷售率98.6%,較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全市37個規模以上工業行業中有27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其中,醫藥製造業增長19.9%,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18.6%,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8.8%,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7%。從產品看,統計範圍內的213種工業產品中有105種產品產量增長或持平。其中,大氣汙染防治設備、壓實機械、水質汙染防治設備、機械化農業及園藝機具等30種產品產量增長超過20%。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長8%,實現利潤增長4.4%。前100名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760.5億元,增長19.9%;實現利潤總額297.2億元,增長18.1%;實現利稅總額504.6億元,增長36.4%[16] 。

全市600家資質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989.9億元,增長10.1%。其中,建築工程產值838.9億元,增長10.9%;安裝工程產值129.2億元,增長8.2%;其他產值21.8億元,下降4.8%。全員勞動生產率為43.3萬元/人,增長12.6%。簽訂建築合同額1535.8億元,增長21.7%,其中本年新簽訂合同額1033.1億元,增長19.6%[16] 。

第三產業

2018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02.7億元,增長8.8%。按城鄉屬性分,城鎮零售額實現1710.5億元,增長7.7%;鄉村零售額實現992.2億元,增長10.7%。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2412.4億元,增長8.6%;餐飲收入290.3億元,增長10.4%。

2018年,濰坊完成貨物進出口總額1630.9億元,增長11.1%,其中出口額首次突破千億元,達到1043.7億元。完成服務進出口185.6億元,增長32.5%。市場多元化戰略邁出新步伐,對“一帶一路”市場出口293億元,增長13.4%。商品結構調整取得新成效,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增長39.3%。

2018年,22個重點物流項目穩步推進,對接傳化物流、中國物流有限公司等大企業,引進和推動了6個重大項目,總投資77.8億元。加大骨幹企業培育和支持力度,新增4A級物流企業2家,3A級4家,全市3A級以上物流企業達到38家。

2018年,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0家,增長15.4%。實際使用外資89.4億元,增長14.1%。60個新批落地項目實現合同外資49.9億元,48個已落戶企業新增到賬資金50.2億元。對外經濟合作勢頭良好,新設立境外企業(機構)30家,新增境外實際投資5.2億美元,增長100.7%。外派勞務4981人次,下降5.4%;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1.8億美元,增長5.1%[16] 。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8年,承擔省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51項,獲得無償扶持資金3.2億元。其中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商用車產業化技術與應用項目,一次性爭取中央財政經費1.8億元。濰柴動力“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我市獲批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

2018年,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7.72%,佔規模以上工業的44.85%。339家企業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其中有268家企業進入公示。新掛牌成立了濰柴動力、雷沃重工、盛瑞傳動3家工業研究院行業分院,掛牌成立了磁懸浮裝備未來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基本建成的齊魯創智園是全市首家科教創新園區。新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家、省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4家、新備案省級院士工作站37家、新備案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1家、省級眾創空間22家,新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7家、市級重點實驗室52家、市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10家。濰坊(壽光)高新區創建工作已進入國家考查程序。

2018年,全市國內專利申請23115件,增長21.1%,其中發明專利申請7470件,增長33.6%;全市國內專利授權12765件,增長28.8%,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612件,增長26.1%。全面完成中國(濰坊)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並投入運行。

2018年,新增山東名牌45個,新增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3項,青州市獲批創建山東省優質花卉生產基地。獲批中國質量獎1個、山東省省長質量獎7個,評出52個濰坊市市長質量獎,其中濰柴動力榮獲第三屆中國質量獎。通過國家級標準化試點考核評估合格項目累計達到54個,獲批創建優質產品基地10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2個,累計獲批山東名牌939個。新增註冊商標2.2萬件,總量達到8.5萬件。新增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申請52件。新增馳名商標7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6件,總量分別達到100件和94件。

2018年,強化與國內高等院校合作,建立高校引才工作站3個。引進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3200人,引進高端外國專家558人次。新增國家友誼獎專家1人、齊魯友誼獎專家2人、鳶都友誼獎專家11人,評選首批濰坊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0名。濰坊市技師學院被評為全國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16] 。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底,全市高等教育學校15所,在校學生18.6萬人。中等職業學校33所,在校學生7.5萬人。普通高中58所,在校學生16.5萬人。初中287所,在校學生29.9萬人。小學747所,在校學生57.9萬人。幼兒園1783所,在園幼兒26.1萬人。新建、改擴建中小學64所、幼兒園198處,全市基本消除大班額。5個縣市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已通過省級評估認定[16]。

文化事業

2018年,在第六次全國圖書館評估定級中,全市有11個被評為國家二級以上館。新增3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6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個項目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14個項目入選山東省首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評選公佈了第三批市級傳習場所26處,遴選了29所學校為“濰坊市非遺校園傳承實踐基地”。農家書屋實現提檔升級,共投入資金898.2萬元,更新書屋2344個,圖書109.5萬冊,採購報刊、音像製品115.6萬份。[16]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濰坊世界風箏廣場

醫療衛生

2018年,全市醫院、衛生院機構389個,各類衛生技術人員66896人,其中醫生27159人。全市範圍內發展“智慧醫療”,濰坊市中醫院建成全國首家中醫“互聯網醫院”。市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100個病種實行按病種收費。國家基本公衛服務補助經費提高到人均55元,服務項目擴展到14大類59項。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實施新版基本藥物目錄,藥品品種由520種增加到685種;全市縣級以上醫院和政府辦基層醫療機構從省平臺集中採購藥品34.5億元。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體育事業

2018年,濰坊參加省第二十四屆運動會獲得250.5枚金牌、39枚銀牌、65枚銅牌。6名運動員參加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辦的第十八屆亞運會獲得1枚金牌、3枚銀牌、6枚銅牌。我市運動員參加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獲得9枚金牌、6枚銀牌、9枚銅牌,被省人民政府通報表揚[16] 。

城市建設

2018年,濟青高鐵正式運營,高鐵北站站房及站前廣場、禹王北街等3條外圍道路全部投入使用。站南廣場片區南站房工程已全面開工建設,長途客運樞紐工程已完成基坑開挖,站前廣場主體工程全面完成,和平南路已具備通車條件。濰縣中路升級改造工程已全線開工建設。臥龍西街等13條斷頭路已具備通車條件。建成海綿城市項目9.3平方千米,建設地下綜合管廊8.1千米。

2018年,全市開工棚戶區7萬套,惠及群眾20餘萬人,累計完全拆除房屋徵遷項目484個,完成徵遷8.5萬戶,騰出土地10.4萬畝。城區53部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試點基本完工[16] 。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社會保障

2018年,據抽樣調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42元,增長7.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4417元,增長8.1%。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2.1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19元,增長7.4%;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126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1.3平方米。

2018年,全市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672.9萬人、839.8萬人、101.2萬人、133.5萬人和90.4萬人。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連續14年上調,41.1萬企業退休人員人均月增養老金146.9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18元,為158.4萬名參保居民發放養老金26.2億元。全市2萬人次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為2.1萬人報銷異地醫療費用,為3.7萬名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2.8億元。

2017年,濰坊市城鎮新增就業11.2萬人,新增參與創業活動10.8萬人,大學生總體就業率達到94.7%,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91%。新增省級創業示範平臺3家,全市創業平臺總量達到172家,其中省級示範平臺17家、市級68家。完善創業培訓體系,組織職業技能培訓8.7萬人,創業培訓2.1萬人。在全省率先開展“證卡合一”試點,實現就業服務與社保經辦“一卡通辦”,通過社保卡為12.1萬人提供就業服務,發放失業金、生育補助金、創業貸款貼息1.3億多元。在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中,我市獲得“突出貢獻獎”,23個項目全部獲得“優秀項目獎”。

2017年,濰坊市城市低保平均標準達到每人每月522元,農村低保平均標準達到每人每年4220元。在全省領先實施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醫療救助和商業補充保險工作。養老服務產業健康發展。全市共建成養老機構191家,新增養老床位6600餘張,其中護理型床位3400餘張。啟動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設三年行動,建成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28處、農村幸福院689處。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12處公辦養老機構實現了公建民營。推動醫養結合發展,全市建成醫養結合綜合體24處。累計培訓養老管理服務人員5000餘人次。

2017年,濰坊市剩餘1.1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28個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摘帽退出,脫貧攻堅任務基本完成。新上總投資1.4億元的194個扶貧項目全部完工投產達效。市、縣兩級新調整選派第一書記600名,對28個未退出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463個軟弱渙散村和109個集體經濟薄弱村進行幫扶,累計投入各類物資3.8億元,落實幫扶項目567個,幫助村集體增加經營性收入1761萬元。全市社會組織累計投入資金272.8萬元,惠及貧困群眾58757人次。開展就業創業扶貧,實現就地就近就業6585人。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環境保護

2018年,全市大氣優良天數達到213天。PM2.5、PM10、二氧化硫分別改善10.2%、8%、26.1%。河長制持續深化,湖長制全面實行,市控以上重點河流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27.3mg/L,改善8.7%;氨氮平均濃度1.1mg/L,改善6%[16] 。

交通運輸

綜述

2018年,交通建設投資112.3億元,其中,公路建設完成投資98.7億元;港口建設完成投資11.6億元;鐵路建設完成投資0.4億元;城市公交、場站完成投資1.6億元。全市共有高速公路6條,普通國道7條,省道14條,公路通車總里程2.8萬千米,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千米179千米。濰坊港泊位45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20個,港口設計通過能力突破4000萬噸。濰坊機場開通客運航線7條、貨運航線2條,每週客貨運航班138個,通達城市13個。

道路運輸客運量6089萬人次,增長2%,旅客週轉量47.2億人千米,增長3.2%;公路貨運量29334萬噸,增長8%,貨物週轉量585.4億噸千米,增長3.2%。水上運輸完成貨運量3153.6萬噸,增長30%,貨物週轉量235.9億噸千米,增長34%。濰坊港完成貨物吞吐量4656.6萬噸,增長11%。濰坊機場完成客運量72.5萬人次,增長21.2%,航空貨運量2.4萬噸,下降9.1%。市區共有公交車1423臺,其中新能源公交車855臺,公交線路102條,線路總長度2024.4千米,日客流量34.5萬人次[16] 。

航空

濰坊民航機場1993年7月開始修建,1995年6月建成,1995年12月11日,經國務院、中央軍委[1995]118號文件批准為軍民合用機場,1996年1月14日通過國家民航總局正式驗收,同年4月4日正式通航。濰坊機場飛行區為民航4D級,機場總建築面積19182平方米,總投資2.49億元人民幣。可滿足高峰小時150人次,年吞吐量32萬人次的需要。2003年12月18日濰坊市政府和海航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2004年4月19日,重組改制後的濰坊南苑機場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濰坊機場現開通北京、上海、廣州、瀋陽、寧波、哈爾濱、深圳大連等客運航線,杭州、深圳、泉州、無錫等貨運航線。濰坊機場還是全國四大航空郵件處理中心之一。

鐵路

濰坊站:位於濰坊市濰城區和平路1號,為一等站。

濰坊北站是太石濟青發展軸與津滬通道發展軸兩大國家級發展軸的交匯點,是國家“四縱四橫”快速鐵路網的重要節點,是濰坊市未來重要的對外交通樞紐。濰坊北站將有濟青高鐵、京滬二通道、濰萊高鐵引入,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R1線將在此形成換乘,並駁接鐵路系統,共同構築濰坊北部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實現鐵路、地鐵無縫換乘,市政設施配套一體化。

濰坊城海快軌起於在建濟青高鐵濰坊北站,終點設在濰坊濱海區歡樂海,全長53.14千米,總投資103.25億元,按照高鐵標準設計建設,計劃建設工期3年,預計2020年建成通車。全段規劃車站3座,預留環渤海高鐵東營方向、煙臺方向接軌條件。項目建成後,近期將以濰坊市域交通為主,中遠期接入京滬高鐵東線、環渤海高鐵,形成連通北京、天津,臨沂、上海,煙臺、青島等多個方向的區域性高鐵網絡格局。

貨運站:濰坊東站、濰坊西站、黃旗堡站、大家窪站、坊子站、青州南站。

境內主要鐵路線:膠濟鐵路、膠濟客運專線、大萊龍鐵路、德大鐵路、膠新鐵路、益羊鐵路、青臨鐵路。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海運

濰坊港:位於萊州灣底部,白浪河河口以西,始建於1985年,1996年10月批准為國家二類開放口岸,2009年4月17日通過國家一類口岸開放驗收,並於7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濰坊港現有3000-5000噸級泊位7個,工程船碼頭2個,新建的3x1萬噸級泊位將於年底完工並投入試運營,3x2萬噸級泊位已開工建設。現有錨地兩處,分別為3#錨地、危險品錨地。2006年、2007年、2008年港口吞吐量分別為562萬噸、850萬噸、1001.6萬噸,2009年上半年完成501萬噸。出口貨物主要有散鹽、純鹼、焦炭、燃料油、石油焦、液鹼(氫氧化鈉溶液)等,進口貨物主要有燃料油、陶土、煤炭、鋁釩土等,其中散鹽和燃料油為主要貨物。

公路

國道:G309、G206

高速公路:G20青銀高速公路、G18榮烏高速公路、G25長深高速公路、G22青蘭高速公路、S16榮濰高速公路、S21新濰高速公路、濰日高速公路

汽車站:濰坊汽車總站、濰坊聯運客運總站、濰坊汽車北站、濰坊汽車南站

民俗風情

撲灰年畫:起源於明初。它的製作式打好腹稿以後,藝人用柳木炭條起線稿,再用畫紙在線稿上撲抹複印,一稿可撲數張,因有這一招,便又“撲灰”之名。撲灰起稿之後,再加手繪,經“大涮狂塗”、“細心巧畫”,“描子勾拉”、“粉臉”、“涮手”、“賦彩”、“開眉眼”、“勾線”、“涮花”、“磕鹽菜花”、“描金”、“塗明油”一整套工序,才能畫出一張漂亮的畫來。

高密剪紙:明代洪武年間大批移民,帶來外地剪紙,主客融合,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高密剪紙的風格。一是塊與線形成黑白灰色調,相互襯托,對比強烈,並富有韻律感。二是紙條挺拔,渾厚粗獷,富有濃重的金石意味。三是以精巧的構思見長。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風景名勝

2018年,全年接待遊客7586.9萬人次,增長11.5%。實現旅遊消費總額883.6億元,增長13.9%。年末A級旅遊景區102家,其中,5A級景區2家,4A級景區23家。星級飯店43家,其中,五星級飯店3家,四星級飯店16家。旅行社169家,其中出境組團社14家。省級旅遊強鄉鎮32個、旅遊特色村38個。省級星級農家樂84個、精品採摘園26個。農業旅遊示範點41個,其中國家級6個,省級35個[16] 。

城市榮譽

  • 國家級


中國人居環境獎水環境治理優秀範例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中國優秀創新型城市;“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城市;2008年中國最具創新力城市50強;2009年中國十大最具創新力城市;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範城市;2010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2010中國十大最具投資潛力城市;2011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2011年全國園林城市;2011年中國人居環境獎;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14全國文明城市。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濰坊人民廣場鳥瞰

2016年9月19日,濰坊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21]

2017年6月28日[22]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授予濰坊“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稱號。[23]

2017年12月24日,濰坊市入圍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24]

2018年11月,2018年城市產業競爭力全國排名第34。[25]

2018年11月,濰坊市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26]

2018年12月,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30名,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第6名。[27] [28]

2019年8月,被評為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29]

2019年9月23日,“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佈,濰坊排名第38。[30]

2019年11月3日,“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排名TOP100”發佈,濰坊排名第82。[31]

2019年11月6日,入選中國地級市百強第22名。[32]

2019年11月21日,入選“2019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33]

2019年11月25日,入選“2019中國城市品牌評價百強榜(地級市)”。[34]

2020年1月,“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排名第74。[35] 同年2月,被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評為“2019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市”。

山東第七位城市——濰坊


  • 省級

山東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國家文明城市

2008年度生態建設先進市

2019年山東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5]

友好城市

日本日向市

日本東村山市

日本八街市

德國巴伐利亞州弗賴辛地區

美國沃特福德市

法國迪耶普市

匈牙利沃什州

意大利阿斯弟省

韓國安養市

韓國河南市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東吉普斯蘭市

約旦王國克拉克市

俄羅斯奧廖爾市

澳大利亞加拿大灣市

美國普羅布韋市

美國帕柏羅市

美國奧克蘭市

美國愛滿地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