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區:強化農技推廣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大觀區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強化農技推廣,創新指導服務,為推動轄區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通過推行“專家+技術指導員+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戶”農技推廣服務模式,圍繞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需求,建立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示範一批符合綠色增產、資源節約、生態環保、質量安全要求的農業主推技術,使全區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到位率達95%以上,增強現代農業發展步伐。緊扣病蟲害防治關鍵時期和最佳節點,採取早防多防、專業化統防統治及群防群治、聯防聯控等有力措施,使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平均防控效果達到85%以上。截止目前,在海口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內入駐的120餘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各類農作物良種應用比例超過98%,優質、無公害種植技術覆蓋核心區全部,鋼架大棚、冬暖式大棚、日光溫室、節水灌溉、頻振式殺蟲燈、電熱溫床、增氧泵、冷藏庫、智能溫度、溼度調控設備在蔬菜種植、水產養殖、畜禽飼養等核心農業方面應用比超過60%以上。

2018年以來大觀區先後遴選發佈3項農業優質綠色高效技術模式和7項農業主推技術,建立3個試驗示範基地示範展示、編印技術明白紙、農技人員精準服務等措施,實現了技術快速進村入戶到企。實施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簽訂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基地及科技示範戶指導服務協議,讓推廣服務力量“合”起來,讓科技推廣新動能“放”出來。通過中國農技推廣APP平臺推送的產業政策信息,農產品產銷信息,農業技術信息和舉辦的各類交流、培訓活動,有力的推動了產前信息化引導和產中科學化管理。截止2019年,轄區37名農技人員線上提供精準高效的指導服務,發佈日誌2233條,農技推廣平臺使用率89.1%。有序推進糧食功能區劃定項目,在已完成2萬畝劃定任務面積的基礎上,全面開展劃定成果質量自查自糾,進一步規範劃定流程、技術要求和成果管理,全面完成數據建庫、檢查驗收和成果匯交工作。農技人員通過下田、進示範戶、入合作社、到家庭農場進行技術指導、培訓、諮詢、示範引導、媒體宣傳等方式,服務新型職業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家庭農場、生產大戶。2019年全區包村聯戶農技指導員 37人,聯繫村 17個,服務科技示範戶 220個,科技示範戶中新型職業農民 202個、家庭農場 64 個、農民合作社 48 個、規模大戶 36個、農業企業 19 個。

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上,大觀區始終堅持“產教融合、創新模式、完善制度、提升質量、強化效果”的總體思路,圍繞鄉村振興及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和海口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進一步提高培育的針對性、規範性、有效性,進一步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能力和培育工作基礎保障能力,抓住“人”這個核心,抓住“扶”這個關鍵,抓住“培”這個基礎,堅持目標導向、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立足當前、放眼長遠,構建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撐。2016年以來,先後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50餘名,70%以上經過培訓的新型職業農民都成為當地農業生產的“土專家”、“行家裡手”和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