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衛艦交付海軍後卻又慘遭退貨!別再被封神的“德國製造”欺騙

護衛艦交付海軍後卻又慘遭退貨!別再被封神的“德國製造”欺騙

一直以來,德國製造是很多中國人心中“可靠”與“質量”的代名詞。大到汽車遊輪,小到螺絲鉚釘,“Made in Germany” 已然為他們鑲上了靚麗的光環,成為國人瘋狂搶購的對象。但是實際上,從客觀角度來看,德國製造的水平的確處在世界前列,但絕非已經達到互聯網上被封神的水平。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近年來事故頻出、口碑崩塌的德國軍事工業。在整個第2次世界大戰當中,德國曾製造過無數優秀的飛機坦克,但很顯然,如今的德國軍工已然日落西山。

護衛艦交付海軍後卻又慘遭退貨!別再被封神的“德國製造”欺騙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號護衛艦於近日正式交付德國海軍。據稱,該護衛艦後期還需進行技術測試、人員培訓等環節才能正式入役德海軍。但是實際上,為了這一刻,德國海軍已經等了三年。這艘2012年開工建設的護衛艦於2015年下水,原定於兩年後正式服役。但三年來,出於種種原因,該艦遲遲沒有動靜,直到最近才正式交付德國海軍。在這三年當中,外界有過無數的揣測與疑問,但是歸根到底,真正的原因與該型號的首艦難逃瓜葛。

護衛艦交付海軍後卻又慘遭退貨!別再被封神的“德國製造”欺騙

在這當中,還有一段不得不提的淵源。在二十一世紀初,為了應對全球海軍勢力範圍的不斷變革,德國政府提出新一代護衛艦“存在型”的發展計劃。最終,該項目由不萊梅呂爾森造船廠和蒂森克虜伯海事系統公司共同承擔,並於2014年成功下水首艦“巴登.符騰堡”號。然而,在2017年交付德國海軍以後,由於艦體在平穩狀態下嚴重傾斜、艦載電子設備頻出故障甚至整個艦體超重等諸多原因,德國軍方最終將原本已經交付使用的護衛艦重新退回,要求進行二次改造。

護衛艦交付海軍後卻又慘遭退貨!別再被封神的“德國製造”欺騙

至此,隨後的兩年時間中,“巴登.符騰堡”號遠洋護衛艦進行了一系列的質量整頓,隨後,該建於2019年6月份再次交付德國海軍,併成功入役。有了首艦的教訓,該型號的第2艘,第3艘以及第4艘在原有計劃的基礎上再一次進行了推遲。從技術指標來看,F125型(“存在型”)護衛艦是適應於新世紀德國海軍的戰略部署而專門打造的大型遠洋護衛艦,及主要暫時目的就是為了在遠海巡邏,並應對中小規模的海上衝突。

護衛艦交付海軍後卻又慘遭退貨!別再被封神的“德國製造”欺騙

也正是因為如此,頂著護衛艦幌子的F125型其排水量已經達到或超過很多國家驅逐艦的水平,並一舉成為全球體量最大的護衛艦之一。但是,作為與052D型驅逐艦噸位相當的水面艦艇,其艦載武器甚至遠遠不如我國054A護衛艦,在我國海軍中,其所配備的武器設備主要用途只能是作為反海盜以及海上反恐等常規任務,至於德國海軍所期待的那般,進行遠洋巡邏,更是恍若南柯一夢。

護衛艦交付海軍後卻又慘遭退貨!別再被封神的“德國製造”欺騙

談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軍艦十分重要的一項指標,那就是財政預算,對於動輒數10億元一艘的大型軍艦絕非普通財政可以承受,因此,中小國家的海軍幾乎毫無規模,大型軍艦更是屈指可數。但是,前面提到的F125型護衛艦絕非精品,卻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價格——單價7億歐元。但是,這已然成為德國軍工製造業的現狀,很多武器頂著德國製造數10年來的口碑大肆低配高賣。再將這一點放大到整個德國製造業,仔細想來,那些動輒天價的所謂奢侈品,買賣的難道不是所謂的“德國製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