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毀了我

混沌毀了我 | 遠讀重洋

出品 | 遠讀重洋

混沌毁了我 | 远读重洋

第一次聽說混沌,是因為前老闆徐小平老師。

那一年,徐老師剛好60歲,從新東方功成身退之後二次創業天使投資,再次站上了行業巔峰。

所以,當聽說徐老師去參加了某個商學院,而且是端正地坐在臺下當學生的時候,我頗為驚訝。

當時,我負責徐老師的對外媒體邀約和部分行程安排,平時邀請徐老師講課的機構和媒體數不勝數。

我很好奇,哪家商學院這麼牛?居然把徐老師弄去... 當學生?

後來我才知道,這家商學院的名字叫“混沌”。

混沌毁了我 | 远读重洋

不久之後,我又認識了一位混沌的學員:創新院2018級的仇煉英,人稱仇哥。

仇哥是做教育出身的,奮鬥了幾十年,公司被收購之後,已經成功在美股上市。

他對自我提升抱有極大的熱情,熱衷於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比如新書讀書會、同學分享會等等。

在仇哥的介紹下,我陸續認識了一批混沌創新院的學員,比如微軟加速器的檀林、米果文化的胡漸彪、艾佳生活的李想等等。

很詭異的是,他們平時經常探討的一個話題是:明年要不要繼續留級?

我參加過的商學院也不少了,這還是我第一次聽說有人為了學習,要主動留級的。

這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混沌憑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讓這幫惜時如金的CEO們如此趨之若鶩?

對於這個問題,仇哥給了一個答案:李善友教授雖然每年都講創新,但每次的內容都不一樣,他會不斷推翻自己,快速迭代課程內容。

迭代速度有多快呢?

據說,半年內聽善友教授講同一節課,居然有五到八成的內容是全新的。

這讓我對混沌產生了更加強烈的好奇。

於是,當混沌創新院開啟2019級招生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拉上公司合夥人,第一時間加入了混沌。

加入創新院之後,才發現這真是一個極其“奇葩”的組織。

一般商學院都是吃飯喝酒搞關係的比較多,這幾乎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

至於學習?混混就好,大家都懂的。

但在混沌,“只社交不學習”就是耍流氓,是混不下去的。

不僅如此,這裡的學習強度之大,讓人有一夜之間回到高考時代的錯覺。

每次大課都是從早學到晚:上午聽完幾個小時的燒腦內容,下午就帶你刻意練習。

晚上還有研習坊、分享會、私董會等環節。

當然,肯定少不了做作業、寫論文,最後一天還有現場考試。 我第一次來混沌上大課的時候,沒有絲毫的心理準備,被虐到懷疑人生

上了三天課,我在酒店旁邊吃了三天的麥當勞——是真的沒有時間大吃大喝,吃飯都要掐著表算時間的。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沒有時間社交;只不過,社交的方式比較特殊而已。

那就是,一起熬夜

每天的大課結束之後,每個班會選出一支代表隊,參加第二天的全年級展示PK環節。

為了不在創新院全體學員面前丟臉,每個班會由領教和班委牽頭,帶著被選出來的學員一起打磨PPT展示的內容。

白天不可能有時間打磨,於是,就只剩下晚上了。 因為熬夜實在太兇,19級一班還自發成立了一個叫“熬夜小分隊”的組織。

我司合夥人劉天義是“熬夜小分隊”的主力成員,他每天基本在凌晨六點左右回到酒店房間,睡兩個小時,早上八點繼續去上課。

也正是因為這樣不眠不休地並肩作戰,“熬夜小分隊”成員的感情都特別好。

說到感情,混沌同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真誠。

有一次大課期間的刻意練習,是以私董會的形式進行。

具體的流程是:全班同學分成若干組,每組派出一名同學當案主,以自己公司作為案例,請同學們輪流提問給建議。

結果,被派出來的同學往往被批得體無完膚,痛不欲生。

來創新院的學員都是各個行業的翹楚,平常在公司裡要不就是老闆,要不就是高管,很少被人這麼指著鼻子質疑過。

忠言逆耳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被人當面揭穿商業邏輯的漏洞,被質疑團隊能力、盈利模式、行業前景的時候,還是需要一定心理承受能力的。

反正,我司合夥人天義作為案主,當天晚上被批完之後回到房間,沉思良久,一宿未眠。

但冷靜下來之後,更深刻的感受其實還是感動。

因為那些絞盡腦汁、苦口婆心為你出謀劃策的同學們,都是真心為你好。

這也是為什麼,私董會結束之後,同學們都會緊緊擁抱在一起,發自內心地感激彼此。

混沌毁了我 | 远读重洋

當然,創新院的“奇葩”遠不止於此——從課程安排上,混沌就不太像一家商學院。

來參加商學院的都是老闆、高管、投資人,他們既要花錢,又要花時間,對課程的要求自然不低。

為了給學員足夠多的收穫感,一般商學院的課程都會強調實用性,偶爾再談談家國情懷、國際大勢,足矣。

但像混沌這樣,教這麼多與商業經濟無關的內容,實在罕見。

在創新院,你能學到物理學、天文學、生物學、心理學、美學、教育學、哲學... 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這些都是商業無關的“無用之學”。

但這也正是混沌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這裡所教的,不是如何解決某個具體的問題,而是:如何思考。

用善友自己的話來說:混沌教的不是what to think,而是how to think

為什麼how to think如此重要呢?

以混沌講授的案例《計算機行業破界創新史》來解釋:

計算機行業最早的公司不是蘋果,不是IBM,而是一家叫做Univac的公司。

Univac市場部曾在1950年做過一個預測:到2000年,全球計算機的保有量將達到1000臺。

他們預測的前提假設是:電腦是專為科研人員設計的,全世界的科研機構也只有那麼多。

如果在傳統商學院,Univac能學到的是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比如:如何優化供應鏈、提高運營效率,讓計算機的成本更低、利潤更高。

而在混沌,Univac學不到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卻能學到如何識別和打破原有的前提假設。

實際上,之後的公司也是這麼做的。

有一家叫做DEC的電腦公司,它打破了Univac前提假設,認為電腦不僅可以用於科研,更能用於商業機構。

但與此同時,DEC也被自己的前提假設所禁錮,它認為:電腦只能用於商業機構。

不久之後,蘋果橫空出世。

喬布斯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臺電腦。

這個結論在今天看來,稀鬆平常。

但在當時,這幾乎是痴人說夢,迎接喬布斯的只有蔑視和嘲笑。

混沌毁了我 | 远读重洋

我們常說,創始人的認知邊界,才是一家公司真正的邊界。

但打破邊界之後,往往是前人未曾涉足的地方。

所以,偉大的創新者通常是孤獨的。

還記得善友教授在大課上引用過投資人周亞輝的一段話:

“一億美金公司CEO靠BD和銷售,十億美金公司CEO靠產品和技術,百億美元CEO靠什麼?”

“我認為,未來30年,能做到百億美元公司的CEO都是科學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他們的思考能力足夠深度,優勢很明顯。”

換句話說,普通創業者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痛點。

而創新創業者則是:通過打破邊界,讓問題本身變得無關緊要。

所以,混沌從來不講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而是通過學習哲科思維,去探尋人類思想底層的智慧之光。

過去一年,因為參加創新院,我自己的認知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我創業是做知識服務的,每年要讀100本以上的英文原版書,自認知識水平還可以。

但聽了善友教授的課才發現,自己很多書都白讀了。

我只停留在了表層信息的積累,沒有深入下去,挖掘到事物的本質。

莊子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翻譯過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是要失敗的。

如果對“知識”的理解一直停留在“信息積累”的層面,那“知識”不僅無窮無盡,而且註定是低水平的重複。

舉例來說,普通人讀一本講美國民主政治選舉制度的書,只是積累了信息,增長了見識。

但如果把“知識”上升到“理論”和“思維模型”的層次,即是一次認知能力的飛躍。

比如,有企業家讀完這本書,能把美國民主政治選舉制度抽象成思維模型,運用到自己企業,通過這套模型來推選連鎖門店的店長

這讓我想起善友教授講過的一個案例:

1995年,“顛覆式創新之父”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文章,唱衰英特爾。

英特爾CEO安迪·格魯夫把克里斯坦森請到公司,讓他談談對英特爾的看法。

克里斯坦森的回答是:“我對英特爾沒看法。但我有一套理論,我的理論對英特爾有看法。”

他很清楚,無論是行業經驗,還是對產品、技術的瞭解,自己都不可能強於格魯夫。

但克里斯坦森的理論卻給了英特爾一個思維框架,讓他們內部達成了一個反常規的共識,實現了第二曲線的增長。

這就是how to think的力量:用理論和思維模型打破經驗的邊界。

當然,混沌大學並不是全知全能,更不是完美無缺的。

實際上,李善友的口頭禪是:“我說的,可能全都是錯的。”

而這也正是混沌最amazing beautiful的地方。

有一本書叫《閾限思維》,書中的核心觀點是:現實是不可知的。

人類對現實的認知,是基於一個叫做“認知金字塔”的模型。

混沌毁了我 | 远读重洋

我們所認知的現實和真正的現實之間,至少隔了四個層次:

最下面一層是“經驗”;

倒數第二層是“注意力”;

接下來是“理論”;

再往上,是“判斷”;

判斷之上,才是你對現實的認知

但我們通常會根據過往的觀察、經驗、理論,得出一個看似正確的答案,然後把這個答案當成是現實本身。

但實際上,真正的現實並不可知,我們只能通過不停地探求和追問,找到暫時最接近現實的答案。

這也是為什麼查理·芒格會說:如果哪年你沒有破壞至少一個你最愛的觀念,那麼你這一年就白活了。

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里奧也說過:如果你現在不覺得一年前的自己是個蠢貨,那說明你這一年沒學到什麼東西。

感謝混沌。想想一年前,我覺得自己的確像個蠢貨。

混沌毁了我 | 远读重洋

新東方三駕馬車之一、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老師寫過一本書,叫做《讀書毀了我》,書中有一段話特別打動我。

我把它改寫了一下,送給混沌創新院未來的同學們:

“有深度的思考和學習,

必然蘊含著摧毀一切的能量。

無論這能量試圖摧毀的目標是感知的愚鈍,

是詰問的蒼白,

是想象的匱乏,

是思想的偏狹,

是道德的偽善,

還是自我的陳舊、呆滯、侷限。

它把我舊有的這些問題徹底地顛覆了,

換之給我在新的基礎上更大的力量。”

混沌毁了我 | 远读重洋

△往期學員名單

創新院2020年招生進行中,期待同你遇見

報名:“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報名。

混沌毁了我 | 远读重洋

模塊一:創新算法掌握一套業務創新的底層方法論

通過業務拆解,找到企業的市場機會,設計業務創新方案。

模塊二:創業定位學會分析和確定企業的生態位

通過系統分析,謀定企業在行業中的生態位,設計組織長期致勝的增長邏輯。

模塊三:組織進化掌握一套構建創新型組織的範式

通過逐層剖析,探尋組織創新的基因,激發組織創新活力,設計組織創新方案。

模塊四:戰略破界學會利用本質思考模式構建全新戰略

通過刻意練習,掌握本質思考方法,找到企業的第一性原理。

模塊五:使命召喚找到自己和組織的使命

通過工作坊引導,找到自己和組織的使命,設計驅動員工使命同頻的方案。

模塊六:認知升級加載一套全新的認知系統

通過覆盤所學思維模型和刻意練習,實現認知升級,成就下一代創新領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