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記者講述與“逆行者”同行

聽記者講述與“逆行者”同行

浙江在線3月2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沈聽雨 黃慧仙)記者,記著,記錄正在發生的歷史。

疫情發生以來,我省各級媒體全方位、全時段、全媒體報道浙江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情況,持續刊播大量報道。其間,一大批記者投身抗疫一線,與醫務人員和基層工作者並肩戰鬥,真實記錄抗疫的點點滴滴,合力講好浙江戰“疫”故事。

3月19日,浙江省第三十七場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聚焦戰“疫”一線的記者。會上,浙報集團天目新聞赴武漢特派記者王堅穎、浙報集團赴荊門特派記者胡元勇、浙江廣電集團赴武漢記者石磊、周家齊、浙江廣電集團記者李婷、杭州文廣集團記者李萌、寧波日報記者厲曉杭、溫州日報記者姜巽林、溫嶺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蔡謙9位一線記者,和大家分享抗疫一線的報道故事。

听记者讲述与“逆行者”同行

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記者見面會現場。

抵達前線

總在收穫感動

湖北,是全國抗疫的重要戰場。1月25日(大年初一),王堅穎作為浙江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唯一的隨隊記者馳援武漢。他說,在武漢的每一天,自己都被震撼、被感動、被激勵著。身處疫情中心,他感受到當時武漢迫切的需求。所以,當他在武漢天河機場進行直播,看著來自全國各地近6000餘名醫療隊員陸續抵達時,激動得熱淚盈眶:“我知道我們一定能贏。”

在武漢,既能看到抗擊疫情的眾志成城,也能感受生命的寶貴和脆弱。石磊和周家齊跟隨浙江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到達武漢後,採訪過一位90後護士虞丹旎。石磊說,這位護士護理過一位42歲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他是武漢的一名心外科醫生。有一天,患者恢復了意識,清醒了。當護士撥通他家人的電話,聽著電話那頭女兒喊著“爸爸加油!”時,他不停點頭,流淚。那天,虞丹旎蹲在地上哭了很久。石磊說:“從這位護士奪眶而出的眼淚中,我們能感受到在武漢這樣一個抗擊疫情的主戰場,在重症ICU病房裡,能夠看見生的希望是多麼寶貴。”

疫魔面前,白衣天使是最堅強的戰士。發佈會上,胡元勇展示了一組在荊門第一人民醫院核心病區拍攝的照片。照片中,躺在病床上的是一位危重症患者,他的氣管被切開,醫護人員正在進行插管手術。“每位醫護人員的背上都揹著一根正壓過濾管,它能確保醫護人員呼吸到乾淨的空氣,保證安全的同時護目鏡也不會起霧。”胡元勇說,這是醫生為了搶救病人使用的最高級別防護措施。一旦重症病人氣管被切開,病毒在病房內就無處不在。而醫生直面病毒的同時,還要密切關注檢測儀器上的每一個聲音,甄別每一段信號,和死神搶生命。這樣的勇氣怎能不令人動容和敬佩。

在湖北的每一天,他們都收穫著感動。不論是武漢的萬家燈火,還是方艙醫院休艙,抑或櫻花樹下護士與愛人間的送別……周家齊說:“疫情之下的城市是寂靜的,但人們的心依舊滾燙。”如今,疫情正逐漸好轉,他說,武漢的春天真的很美,明年有空一定要再來一趟。

听记者讲述与“逆行者”同行

新聞發佈會現場連線武漢,浙報集團天目新聞赴武漢特派記者王堅穎(左)講述一線抗疫故事。

貼近現場

捕捉動人場景

疫情發生以來,大部分記者選擇駐守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以親歷者的視角記錄發生在浙江的故事,他們深入醫療機構、交通卡口、街道社區等,真實呈現了我省全民抗疫的動人景象。

對於李婷而言,是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區隔離區捕捉到的護士胡巧俏一家三口的對望;對於李萌而言,是杭州市兒童醫院支援西溪醫院兒科的護士喬貴雪成為3歲孩子的“臨時媽媽”;對於蔡謙而言,是溫嶺的公交車司機賈賀自願、準時接送尿毒症患者樊大哥到醫院做血透,還幫忙辦理住院手續……疫情期間,這些勇敢、溫暖的人們,成為大家共同戰疫的榜樣力量。

厲曉杭說,“超級工廠”復工是她印象最深的採訪。當她看到工作人員每個人對接數百甚至上千的員工,大屏幕上實時滾動信息、電話鈴聲此起彼伏時,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這一次,她把目光投向了疫情中的個體細節,感同身受。發佈會上,她激動表示:“當最後一輛大巴車從四川進入寧波,凌晨3時,員工一邊接受檢查一邊就喝上了熱粥,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浙江溫度’。”

姜巽林特意帶了一張照片來到發佈會現場,畫面上最左邊的是一位拄著柺杖的基層幹部周鵬。“當時,他就這樣走遍街頭巷尾,到居民家中去暗訪。”姜巽林說,採訪時我對他說你這樣太辛苦了,可是他卻笑著告訴我,拄著柺杖下去,人家不容易發現我是來暗訪的,反而可以摸到實情,加強基層防護。樸實無華的話語卻令她印象深刻。她說,基層幹部身上都有一種共性,他們的講話很樸素,行動很樸實,卻讓我們感受到堅守一方的責任感。

面對壓力

領悟價值所在

王堅穎說:“在武漢期間,我對記者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認識。”當一篇篇前方報道出來後,經常有醫護人員對他說,這是非常珍貴的記錄;他每次進隔離病房,醫生護士都很高興。因為自己的報道,前方醫護人員受到激勵,後方家人同事感到放心,更能激發全社會戰勝疫情的決心,這讓他備感振奮。

對記者來說,最難忘的是一份消毒酒精、一碗熱雞湯的善意溫暖。“有一次我去採訪基層硬核物業的題材,一位物業經理得知我買不到酒精時,特意拿出她‘珍藏版’的酒精要給我,說我肯定比她更需要。雖然我沒有收,但這卻讓我感受到了這位僅有一面之緣的人的善意。”厲曉杭說。姜巽林在親歷集中隔離期間,為24小時輪流堅守的值班人員點了一份肯德基給他們當點心,兩天後,卻在自己的房門上收到了“回禮”:一碗裝在塑料碗裡的雞湯。“我頓時感受到一種並肩作戰、‘與子同袍’的力量。”姜巽林說。

對記者來說,最打動人的是跳動著的每日出院患者數。胡元勇說,荊門出院的患者越來越多,現在荊門市區住院的只有18例病人。在浙江醫療隊的精心救治下,患者數字每天在變化。“看到越來越多的患者治癒出院,看到荊門市區的馬路上也開始堵車了,大家都覺得一切的付出、一切的奉獻都非常值得。這周開始,荊門也開始有序復工。我相信,‘荊楚門戶’很快就會走出疫情的陰霾,走上星辰大海的征途,奔向希望的春天。”胡元勇說。

在歷史面前,記錄的意義值得被追問;在重壓面前,每一個個體都值得被記錄。正如一位記者所說,我們要把最真的歷史記錄下來,或許力量微不足道,卻仍能為人們提供一種視角、一段思考,讓社會公眾更加真實而強烈地感受這個國家和這個時代的故事。這應該正是此時此刻奮戰在戰“疫”一線的新聞工作者的重要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