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孩子作業誤區:檢查的核心並非找錯題,而是發現錯題背後原因

過去學生們的學習問題是學校老師一手抓,現在不同了,為人父母的不光要注重平時的家庭教育,如今還要為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一線”。

一些學校要求家長在家中要監督孩子寫作業並進行檢查,對此很多家長也是叫苦不迭,不過這一做法的效果也是很明顯的,以前不知道孩子的學習狀況,一檢查就能發現很多問題。

給孩子檢查作業其實是一個發現孩子學習問題的機會,儘管學校老師對學生們的學習狀況也有所瞭解,但是畢竟教師的教學並不是一對一,不可能清楚地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而家長需要負責的只有自家的娃,所以檢查作業過程家長也是受益者。

檢查孩子作業誤區:檢查的核心並非找錯題,而是發現錯題背後原因

檢查作業的核心要明晰

家長在給孩子檢查作業時最直觀的就是能檢查出題目的對錯,但是其實孩子在寫作業過程中的很多細節也不能放過,比如寫作業前的準備,是直接提筆就開始做,還是先溫習一下今日所學和相關知識點;

寫作業過程中,是仔細讀題後再下筆,還是快速瀏覽就迫不及待地“完成任務”。這些細節能反映很多問題,當然家長最好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這一點其實和老師站旁邊是一樣的,孩子感受到目光的注視不可避免地會分散注意力,無法專注到做題上。緊張的氣氛會影響寫作業的效率和準確率。

檢查孩子作業誤區:檢查的核心並非找錯題,而是發現錯題背後原因

檢查的核心並非找錯題,而是發現錯題背後的原因

家長們在找出錯題後不能單純地讓孩子再做一遍就草草了事,改正錯題最終只是“優化”了這次作業的正確率,但是核心問題不解決,下次做題很有可能犯同樣的錯誤。大體上看,孩子做錯題目的原因大體可以分為兩類,知識點掌握問題,還有人們常說的粗心大意。

知識點掌握程度不足,做題時候概念模糊,對孩子而言是最容易犯錯的,他們在接觸到這類問題的時候會產生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看到題目不至於無從下筆,但是做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根據掌握程度的不同,一些錯誤只出現在一小部分,而掌握程度較低的可能從一開始解題思路上就出了問題,針對更具體的情況,家長在檢查錯題後要幫助孩子重提知識點,,鞏固知識後做題才能有所依據,而不是一直反覆地在模糊中做題。

第二種情況粗心大意反而比較難以處理,因為針對到不同個體,粗心的情況其實是不一樣的,在孩子考差之後我們經常聽到孩子會說“這一題是我粗心才造成的”,儘管勉強算是理由。

但是在下一次考試中,粗心錯題的情況還會出現,因此粗心錯題的情況同樣要杜絕,至少要減少因粗心而錯題被扣分的情況。粗心錯題也分具體情況,一些學生做題沒有養成好習慣,最常見的就是審題不清,一些關鍵性直言沒看到。

比如在整個題根中的否定詞忽略,漏看了得出的答案是完全相反的,這就要求學生在審題的時候不要操之過急,為了追求速度而看錯題目是最划不來的。其次就是做題過程中的遺漏等等,粗心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平時儘量做到細緻,同時做題專注也很重要,如果做題時三心二意,粗心出錯的情況也會大大增加。

檢查孩子作業誤區:檢查的核心並非找錯題,而是發現錯題背後原因

家長檢查作業的具體方法

以上說到在孩子寫作業前、寫作業過程中都要留心觀察孩子的態度,一時的不耐可以理解,有時候遇到難題確實會出現這種情緒,但是如果持續很長時間,那麼這樣的情況家長就要和孩子好好溝通,看是不是學習或生活中遇到了什麼問題。

其次是檢查作業的方法,作業的檢查不光是要讓孩子把完成的作業上交檢查,實際上很多家長也僅僅是對照參考書的答案找錯題,這樣的做法其實意義不大。或者說,在檢查完成後該如何做才是重點。

檢查孩子作業誤區:檢查的核心並非找錯題,而是發現錯題背後原因

鍛鍊孩子自我查錯能力

首先需要明確檢查作業不是家長的本分,一些孩子因為習慣了有人檢查作業,自己平時完成後就懶得檢查,最後交到家長手中都是錯題。在考試中,錯題檢查的能力同樣在考察範圍內,如果在平時寫作業中就喪失了這種能力,落實到考試中的成績可能會變得更不理想。

因此在平時的家庭作業中,要讓孩子在完成作業後自行檢查一遍,對於有疑問的題目記得做標記,這類題目是檢查的重點;

另外針對難題或大體,在做完後可以第一時間回頭檢查,重新審題確認是否遺漏,具體到解題過程看是否有錯誤或缺失的環節。由於做大題的時候思路是連貫的,做完後再檢查思路更清晰,對題幹中的內容還有深刻記憶,這時候檢查的效果、效率都會更好。

為了強化孩子查錯能力,家長在後續找出錯題後可以不直接點明哪一題錯了,指定一個範圍讓孩子進行二次檢查,這樣可以強化自查能力,在家庭作業中的訓練最終都會反應到考試中,提升查錯的效率在考試中也是重要環節。

檢查孩子作業誤區:檢查的核心並非找錯題,而是發現錯題背後原因

檢察工作的減負

家長在檢查的時候不能直接看答案判斷對錯,因為有時候做題環節中出現問題,但是最終的結果卻“陰差陽錯”對了,除此之外類似的結論正確,但是環節疏漏的情況只看最終答案是無法發現的。

因此家長前期對每一題都要費心盡力,逐字逐句檢查確實會耽誤不少時間,但是當家長開始熟悉孩子現階段所學知識,其實已經能算“半個老師”了,這時候檢查有所側重地往關鍵點上找,這樣可以提高檢查的效率,相當於也是給家長們自我減負了。

此外,隨著孩子的自查能力提升,這些檢查錯題的工作最終還是要留給孩子的,畢竟在考試中家長不可能還替孩子檢查,在日常家庭作業中父母查錯只是為了發現問題,讓孩子在學習中查缺補漏。

檢查孩子作業誤區:檢查的核心並非找錯題,而是發現錯題背後原因

複習的重要性

最後,再說說複習的問題,做題前溫習當日所學,週期性複習階段所學,這也符合考試周期的規律,小到一週的小測,之後的月考再到期中期末,知識點需要在不斷溫習中得到鞏固和融會貫通。

因此經常複習是很有必要的,知識點的明晰對做題來說不僅能提高把握度和準確度,還能夠讓做題變得“更有意義”,所謂的題海戰術,就是為了通過大量練習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實際上覆習同樣能起到這樣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