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走進大秦嶺

[散文] 走進大秦嶺

[散文] 走進大秦嶺


秦嶺,中國地理的自然標識,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自古為文人墨客揮筆抒寫,充滿著令人嚮往的神秘色彩。在中華上下五千年長河中,它以獨特的自然風貌和奇特的山水成就了秦川大地上十三朝古都的不世繁華,它見證了歷代殺伐往復和宏基偉業,更是養育了西周元勳姜子牙、萬古藥王孫思邈等歷史名人。今日的秦嶺,以其雄渾而奔放的風姿吸引著國內外的遊客紛沓而至。
  週日下午,突然想去秦嶺走走看看,便約上好友從鐘樓出發一路向南,我們的目標是秦嶺分水嶺的最高點。到了郭杜後,巍峨綿延的秦嶺雄偉、秀麗、險峻的輪廓映入了眼簾,渴望走進它的懷抱的心情迫不及待。

[散文] 走進大秦嶺


  順著一條寬闊的柏油路來到了山口的停車處,我剛停穩車,友一行三人急切地推開了車門,撲向了秦嶺山青水秀的懷抱裡,一眨眼就不見了身影。我循著挾裹著歡笑聲的水聲緊步走了過去,一股清新的涼氣撲面而來,頓感神清氣爽。陡坡下面是一條寬闊的河道,曲折迂迴,清洌冽的河水看不到頭,也看不到尾。河道兩邊是茂密的樹木,河床上鋪滿了形態各異的石頭,松林之下,河水繞過大石頭、淌過小石頭,歡快地一路奔流、一路歌唱。行走在河道邊,彷彿走進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美妙意境中。
  短暫停留之後,我們開始開車上山。環視四周,戀重疊翠,奇峰怪石,峽谷壁立,不由地心生膽怯,雖說有兩年多的駕齡,還是第一次開車進秦嶺。早就聽說,走過一次秦嶺山路的人在城市裡開車就像玩玩具。這話雖然有些誇張,但秦嶺山路的難走可想而知了。
  一路上友們不時地驚呼著,興奮地用手機隔窗拍著。我無暇欣賞千崖競秀的風光,全神貫注地緊握著方向盤,眼睛不敢眨一下,生怕偏離了半寸。山路蜿蜒崎嶇,或峭壁溝壑夾道,或懸崖河流夾道,或村莊密林夾道,彎彎曲曲,曲曲折折,起起伏伏,幾乎全是彎路和急轉彎路,稍不留意就會出危險。慢慢地我緊張的神經稍微放鬆了些,因為路邊有一個接一個的交通標誌圖標,有一個接一個的安全警示路牌。前方是急轉彎路還是連續轉彎路,是村莊還是橋樑,都會有提醒標誌,可以準確地提前判斷、提前預防。每過一個村莊,除了有標誌提示之外,地面還有醒目的紅色減速帶。

[散文] 走進大秦嶺


  距離山頂還有一半路程時,友提議下車拍幾張照,欣賞一下山中的壯美旖旎風光。看不到一隻飛鳥,卻能聽到不絕於耳的鳥鳴。“啾啾、唧唧、喳喳、咕咕、吱吱”,或長或短,或高或低,組成了一曲嘹亮和諧的交響樂,被山風由近到遠、由遠及近送入耳中,彷彿是聆聽一場絕妙的交響音樂會,身心感到無比愉悅。再看身邊樹木茂密,滿山松柏,青翠欲滴,山花爭豔,怪石嶙峋,千姿百態,如塑如畫,讓人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放眼看去,各種綠深淺交錯著,川道里有錯落有致的幾戶人家,白牆紅瓦,屋頂上炊煙裊裊,房前菜地綠油油的,屋後麥苗青青,伸出院牆的石榴花羞羞答答地望著進山的人。一對老人坐在門前的石墩上摘著洋槐花,如雪的洋槐花映著他們的笑容,或許他們不能說出愛情的含義,卻能執之之手白頭偕老,令人羨慕。溪邊有一位洗衣的少婦,起身擰衣時回眸一望,讓人不禁驚歎秦嶺的水滋養出這麼水靈的人兒;幾個童子手拿一枝柳條戲著水,脆亮的笑聲飄落在溪水上,迴盪在山谷裡。遠遠望去,一景一畫,水光山色,詩意田園,令人神往。我信步走到河道邊,雙手捧起一掬清水,真真地讀出了“八水繞長安,水皆出秦嶺”的韻味來。這秦嶺的水滋養了八百里秦川周秦唐漢的絕代風華,這秦嶺的水讓關中成為自古以來人口密集的富庶之地,這秦嶺的水承載著南水北調的使命,牽繫著北京人的生活。


  帶著滿心的清新和芬芳向山頂繼續行進,路上可見身著桔黃色的環衛工人清掃著落葉,一路上有村莊就有停車場,有停車場就有農家樂。進入山深處後就沒有了村莊,也沒有了農家樂,寬闊的地方有停放兩三輛車的空地,上幾個臺階便是公廁,友脫口而出“廁所小窗口,文明大秦嶺。”看到秦嶺人性化的設置,我不由地想起了城市入廁難的尷尬。

[散文] 走進大秦嶺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終於站在了秦嶺的山頂,一種“重巒俯渭水,碧峰插遙天”的豪邁,讓我熱淚漣漣。極目四望,層巒疊嶂,山走龍蛇,雲橫秦嶺,奇峰雲海綿延千里。低頭看去,懸崖峭壁林立,飛瀑吐珠濺玉,溝壑縱橫幽深;抬頭望去,雲霧浩渺,雖無李太白“舉手可近月”的豪情與浪漫,卻有“舉手可摘雲”的美妙。滿天的雲和滿山的霧連在一起,煙波縹緲,雲霧繚繞,讓人有種騰雲駕霧的感覺,飄飄欲仙,恍若入仙境。我情不自禁地喊出:“秦嶺風水嶺觀雲海,大美無言!”


  山頂上有一個黃色琉璃瓦的四角亭子,這裡是210國道秦嶺分水嶺,也是這條路的最高點,分水嶺以南為長江水域,以北為黃河水域。亭子中間立有一塊西萬公路水毀搶險修復紀念碑,記載著2002年發大水沖毀公路,三千遊客被困山中,政府和當地軍民奮戰三晝夜恢復交通,救出了遊客。站在亭子裡有種登高望遠的自豪,目光從西到北、從東到南,遊歷在連綿千里的崇山峻嶺之間,思緒穿越時空,飛騰於茫茫秦嶺山脈之中,聆聽著諸葛亮北伐的嘔心泣血,欣賞著“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出奇制勝,觸摸著紅四方面軍游擊戰的艱辛足印;一條條秦嶺古道上中華文明千年傳承著……巍巍秦嶺,無論是棧道還是關隘,一草一木,一石一泉,背後都藏著一個個蕩人心魄的故事。

[散文] 走進大秦嶺


  一聲清脆的鳥鳴聲,把我的思緒從歷史深處拉回到了現在,目光從遠處回到了腳下,一條平坦的迂迴曲折的公路,把目光一步步地拉長。那綿延山嶺中的公路、鐵路,讓我驚歎,讓我震撼。一條公路如一條蜿蜒的銀絲帶,在溝壑中、河道邊上上下下穿行著。如果說大自然創造了秦嶺的雄偉壯美,歷史賦予了秦嶺的雄渾厚重,那麼今人讓秦嶺長出了飛翔的翅膀,用一個接一個的驚喜讓國人震驚、讓世界矚目。那蜿蜒盤旋於秦嶺山脈的盤山公路,以巨龍騰飛的姿勢,連通了關中平原與陝南地區;那穿越秦嶺山體的鐵路,以雄鷹展翅的姿勢,將大山與外界連接了起來,祖祖輩輩深居大山的人走出了大山,把土特產推銷了出去,腰包鼓了起來,大山人從此不再成為“貧窮”的代名詞。今日秦嶺的山水,不只是奇特的自然風光,它滋潤著大山人的幸福生活,承載著造福於民、服務於社會的責任。面對魏巍的大秦嶺,我由衷地讚歎:“山水秦嶺,奇美秦嶺,人文秦嶺!”
  巍巍大秦嶺,中國的脊樑,華夏民族的龍脈。自然、文化、思想交融互滲於秦嶺的山水之中,使秦嶺成了一部攤開的書。每一個走進秦嶺的人都可以從中讀出它的風韻,讀出它許多遠去的故事,讀出它今日的雄姿以及未來的輝煌!


[散文] 走進大秦嶺

百度搜索逸飛中文網,欣賞更多精彩文章,詩意每一個平凡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