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非自住”買房,是買“後悔”,投資=投河

就世界經濟發展速度來看,根據1月17日聯合國發佈的《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2020》表示,由於貿易局勢以及投資的大幅縮減,全球經濟增速在2019年降至2.3%,為10年來的最低水平。但是3月17日,美國著名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警告投資者,受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的影響,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緩至0.9%,為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隨著病毒的繼續發展,不知道今年全球經濟增速最終會是怎樣?房子還能投資嗎?

1)回顧2019全球經濟。

在經濟整體下行的情況下,去年全球前十經濟體經濟增長率,我們增加6左右,美國從3.2降速到2.3,印度從7降速到5,這是三個唯一增加的國家。其他7個經濟體增加要麼不到2,要麼是負數,全球經濟下滑已成定局。美國外債總量和增加速度雙超GDP,然而美股創了新高。大國之間開啟了降息、降準、印鈔競賽模式,後期通脹是肯定的了。今年,一定看好你的存款,比什麼都重要。如果你不是自住,今年買房,買到的可能不是房子,而是“後悔”,投資房產,相當於投河。

今年“非自住”買房,是買“後悔”,投資=投河

身邊就有一個例子,郭先生在新一線城市,35歲,有一女兒,有一套小三居室住房。家庭美滿,收入穩定。手裡積攢了大約50萬的存款,看著房價已經回落,想再買一套房。於年前1月份看中了一套郊區的毛坯新房,單價1.1萬,在售樓小姐溫柔的溝通下,交了5萬定金,打算領完年終獎,春節後交首付款。疫情的突然出現,使得經濟受到嚴重衝擊,樓市直接停擺。郭先生買的樓盤最近正在大力度搞促銷,今年買的在9折的基礎上,再送車位、送裝修。郭先生和售樓處多次交涉,也想享受這個優惠,但是不行。現在不想買了,想退掉定金,顯然更是不可能。郭先生很後悔當時腦子一熱,交了5萬定金。現在想放棄定金的想法都有了,很是糾結,不知道是扔掉5萬還是,繼續付首付?

其實,最近觀察,今年想捨棄定金的不在少數,通常2萬以內的直接就不要了,超過5萬以上的確實令人很糾結。

2)美股、俄羅斯石油崩盤。

疫情這隻黑天鵝,已經使得美股短短几天時間,4次熔斷,連巴菲特都被嚇著了。自特朗普上任以來股市所有的漲幅都跌回去了。中國股市也創多年以來的新低。現在來看,中國疫情已經到了收尾清零階段,但是全球多國已經呈現爆發形式,意大利、美國、英國、韓國、日本,中東的伊朗等等,全球超20萬人被確診,沒檢測的還有很多。

俄羅斯石油也沒逃過崩盤。不過石油崩盤好像對我們暫時是個利好,全面收益。比如汽油重回5元時代,有的私人加油站汽油4元多,這下,大家可以敞開了開車。另外對物流行業也是利好,運輸成本下降明顯。電動汽車銷售可能會受到打擊了。

美國利息都降為0了,股市依然沒有起色。現階段是全球股市看誰跌得快,看誰能穩住?要知道,去年全球經濟本來就不好了,現在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暫時還表現在預期悲觀層面。實體企業層面還沒大幅表現。後期如果疫情得不到儘快的控制,勢必影響各國之間的貿易,引起連鎖反應,影響到各實體企業,關係到每個人的收入。現金為王的時代真正到來,持有現金比持有房產會更加重要,因為危機的末端是——食物。

今年“非自住”買房,是買“後悔”,投資=投河

3)疫情最先爆發在中國,目前來看是利好。

現在想想,疫情在春節期間爆發,當時正值全國放假,企業本來就要歇業,所以影響反而減小。現在假期結束,疫情好轉,基本全面復工。其他國家反而大爆發,此刻,正是我們大力恢復經濟的好時機。全國上下開足馬力,生產各種物資、產品,讓世界感受到,我們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我們也啟動了多輪萬億資金扶持經濟,但是能不能出現08年的經濟反彈,還不好說。但是,通脹似乎已成定局。大家有存款的先穩住兩年,錢雖然在貶值,但是總比投資房子好。房地產動盪不可避免!能不能抗住這一波全球性經濟危機還很難講。現在樓市已經被絕大多數人看空,最近有幾個地產大佬正在撤離中國樓市,人們預期在下降,這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進步吧。

4)經濟領域有些人和有些專家覺得房價不會下降。

投資房產的本質很簡單,就是物品交換而已。然後就是考慮收益,成本大於收益就是虧,收益大於成本就是賺。無論是國防經濟學(美國戰爭經濟學),還是國民經濟學,所有的經濟學最基本的原則無非就是這個道理。

德國大學國民經濟學第一句話就是:利潤最大化是錯誤的(Gewinn maxmierung ist falsh!)很多人還不理解,現在明白了,痛了才會領悟。

樓市就是透支大家未來幾十年的收入,從而達到短期資本利潤最大化的典型案例。低成本、高收益,地產圈人員收入豐厚,GDP數據也向好發展。

今年“非自住”買房,是買“後悔”,投資=投河

5)貨幣總量不能無限稀釋,這也是穩定的底線。

不管經濟形勢好壞,你有收入沒收入,只要有房貸,都是要還的。就會使得今後幾十年無法對其他產品進行任意消費,這些產品的企業運行就會萎縮,工人和相關人員就收入下降或者沒收入了,他們也是有房貸的人群,房貸靠什麼去還?高房價導致生產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很多人在討論M1、M2,其目的是在找平衡點(balance的本意),論證收益是否能維持支出。看看有沒有消防市場?能不能放貸?如果沒有消費,貸款給誰?沒有利潤,就業就怎麼維持,社保金如何解決,養老金不足怎麼發放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可以提前通過大數據看到風險的,因此即便今年經濟壓力大,依然還要繼續堅持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穩就業等。

通過各種措施降低企業負擔,快速壓低生產成本,釋放儲蓄率,增加流動性,爭取儘快恢復市場活力。人民幣將會在一定時期內變得更值錢,購買力一定會快速增加。比如,油價大降,之前300元才能加滿油箱,現在250元就夠了,所以保住錢包很重要。

6)因為買房,讓很多人掏空了家底,背上了貸款,造成了消費轉移。

也讓很多年輕人穩定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不敢輕舉妄動。我國年輕勞動力開始下降,生育率持續走低,老齡化正在逼近,或許房地產不是根本原因,但是也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人口的數量和素質才是決定我國未來的關鍵,再依靠房子拉動經濟,未來人都沒了,誰來買房呢?

有些人買房了,看起來是有房一族了,但是背上了沉重的貸款。要知道,人要活,還需要很多其他物質消費,錢都用來還房貸了,那我們的高端消費行業怎麼辦,就靠那一點富人嗎?不說高端了,消費升級都很困難。現在汽車價格越來越低,都說疫情過後會促進汽車消費,但是目前來看,汽車更難賣了,價格也是更低了。

今年“非自住”買房,是買“後悔”,投資=投河

收入穩定時,還房貸沒有問題。在遇到突發情況,或者失業、降薪,身無分文時,還揹著鉅額房貸的人就涼了。這次疫情就暴露出這個問題。這是我們理想的生活嗎?當然,國情使然。

7)過去幾十年,房地產的快速崛起,使我國實現了國有資本的原始積累。

有了第一桶金,未來要大力發展高科技引領的高端產業和大眾消費。不知道哪個行業能取代房地產,成為新的“經濟明星”。房地產會重新回到“巢穴”的作用。

現階段,炒房團的利益被限制,中間商的利益也被限制,包括開發商的利益也被很大程度的限制。但是可能出現的風險,和變量也是存在的。全球經濟的衰退,全球公共突發事件的出現,都會讓我們這個本來就很脆弱的金融系統出現待機狀況。當然了,真的待機了,買不起的可能還是買不起,買得起的也不會買了!但是何時入手還是不一樣的。最近,瞭解到很多年前交了定金或者首付款的,現在都想退房。有的直接幾萬塊的定金不要了,也要把房子退掉,學會及時止損,才適合投資。

今年“非自住”買房,是買“後悔”,投資=投河

8)反過來看,壓力也會變為動力。

房價高,貸款多,很多人沒辦法,就身兼數職,一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想辦法掙錢了。因為他們知道,房貸不還,房子就不是自己的了。我一直覺得目前高房價對90後、00後不公平,與其抱怨,不如改變。坦然接受現實,努力奮鬥,提高自身價值。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奮鬥的結果。從疫情的應對上來看,我們國家和世界各國相比,顯然已經很好了。國外留學生紛紛返回祖國,說明祖國的魅力已經超過他們留學的國家了。人都是這樣,哪裡好,就去哪裡,你沒去,說明條件不允許。

總結,寫了這麼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領悟出什麼?不管怎樣,今年不論房價高低,不是自住的,就不要買房了。否則,你買到的可能是“後悔”。投資房產,和“投河”差不多吧!看好自己的存款,不要在今年被樓市拐走。買房時機很重要,同樣一套房子,年前和年後,起碼省出一個車位了吧?

我認為,在全球經濟大幅下滑的情況下,“萬般皆下貧,唯有房價高”的局面不會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