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心聲”㉜ 丨不想上網課?不,你想

隨著疫情的逐步穩定,各地開學的時間也陸續出爐,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神獸們”終於要去學校了!

但這一個多月來的“網課”時光,也暴露了一些家庭在監護和教育上的一些“適應不良問題”。

3月19號晚間,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四川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專委會委員、成都市心理諮詢師行業協會理事、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測評中心主任歐陽旭偉,作客四川新聞廣播的直播間,探討家長作為監護人和教育者,可以從“網課”中總結哪些經驗。

防疫“心聲”㉜ 丨不想上網課?不,你想

近期以來,關於“孩子上網課”的問題頻繁上熱搜。

網上一度調侃說:“家長變校長,老師變主播”,而“學生點名都在,聽課都乖,一答問題就閉麥。”各種狀況層出不窮。

儘管各地已經陸續出臺了開學時間,有的地方已經復課,但疫情讓我們發現:“藉助成熟的網絡進行教學,或將會成為未來趨勢。”

歐陽旭偉表示,與很多新鮮事物一樣,網課在剛出現時,勢必會帶來困擾、爭議甚至反對,但反過來想,這段時間以來,疫情下的網課,的確為家長和孩子提供了一個最好最現實的選擇。

很多人說,疫情是一次全球性的“黑天鵝事件”,在面對不可抗力的事件時,用什麼心態面對就尤為重要,是抱怨?對抗?逃避?還是努力調整適應,這背後映射著個體對環境變化適應能力的強弱。

心理學上認為:調整認知,改變態度,就能改變行為。

歐陽旭偉建議大家從以下幾個方面,適應新事物,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1、好心態。好心態能夠把壞事變好事。比如疫情中的網課,很多人覺得麻煩,實施起來問題不斷,但它能讓我們瞭解不同的學習模式,這對學生、家長、老師來說都是一種挑戰,居家學習中,家長首先要靜下來,孩子才能跟著靜下來,靜心,才能上好網課。

2、提高認識。5G時代已經到來,網課本質上是一種適應時代發展的產物,就像2003年非典之後,淘寶購物開始流行,技術本身帶來的革新,需要我們主動跟上,不然,若干年後,我們就會被淘汰。

3、好習慣帶來好結果。上網課確實會有種種狀況,很多孩子還會出現拖延、煩躁、焦慮、對抗等情緒,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幫助建立起好習慣和好規則,比如騰出一個專門學習的空間,網課期間家人保持安靜不打擾,尤其是家長要減少抱怨,因為抱怨的情緒,很容易傳染給孩子。

4、樹立榜樣。在孩子努力上網課的同時,家長應該樹立好榜樣,減少自己的刷屏時間。

防疫“心聲”㉜ 丨不想上網課?不,你想

在這全民一心、抗擊疫情的時光裡,為了有效疏導和緩解大家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問題,四川新聞廣播FM106.1全新打造心理防疫特別節目《防疫“心聲”》,2020年2月17號起每晚21點15到22點,權威的心理專家將做客直播間,為您剖析、疏導與答疑。

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心理防疫的問題,歡迎關注“四川新聞廣播”微信公眾號,以語音或者文字的形式發送您的問題,或者每晚在我們節目的直播期間,也就是9點15到10點,撥打85982561,我們將在線為您提供幫助。

與此同時,我們也開啟了“心理疏導公益計劃”,誠邀心理輔導專業人士加入,希望您通過“四川新聞廣播”微信公眾號與我們取得聯繫,讓我們一起用聲音傳播溫暖,用溫暖救治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