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華商教授的寄語九——多難興邦,多難興企,多難成就偉大人格


華商書院《論語與儒商智慧》

主講人 張應杭 寄語


大家好,我是浙江大學的張應杭,也是華商書院《論語與儒商智慧》課程主講教授。相信大家和我一樣,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本的生活節奏。我想這也有一個好處,就是讓我們可以靜靜地思考一些問題。比如,最近我想得比較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應該如何定位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老子的《道德經》裡,有一個很精準的定位,叫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道家哲學看來,人是不可以做違反自然的事情,比如說,無度地向自然索取。



在上古時期,我們的先人就懂得五穀六畜的說法,這是古人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的大智慧,說的是人類應該對自然的事物有所敬畏。但是現代人顯然忘記了這樣的立場,我們除了五穀六畜之外,什麼都敢吃:果子狸、蝙蝠、孔雀、鱷魚,甚至是猴子。所以,很多的天災其實是人禍


人與他人的關係。孔子在《論語》裡有一個很簡單的命題——“仁者愛人”“仁者愛人”是儒家一貫以來反對自私利己的人生觀,一個人心中有自己是可以的,但還應該有別人。


同樣,人和自身的關係問題。這次疫情是上蒼給我們的機會,讓我們這些日夜兼程、風雨無阻地忙碌的現代人有了一個靜靜思考的機會。


《禪蹤》之所以讓我們禪修王陽明的心學,之所以讓我們試著去發現本心,理由就在這裡:如果我們真的回到了本性,就會發現很多身外之物真不值得我們如此痴迷、如此執著、如此地放不下。


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是會思考的動物。多難興邦,多難興企,多難成就偉大的人格;但我想這裡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對磨難要學會思考。


《易經》有一句名言叫“否極泰來”,疫情終將會過去,我擔心的是待疫情過去了,我們又很遺憾地回到了原點,忘乎所以。所以我在祈禱疫情儘快過去的同時,更祈禱經歷了這場疫情的人們,能夠從慘痛的磨難當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有所行。謝謝大家!


來自華商教授的寄語九——多難興邦,多難興企,多難成就偉大人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