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感冒、胃口差、不長個,秋冬交替,媽媽們要格外注意這件事

和和最近總是感冒,病好了以後也沒有胃口,一到吃飯時間就開始跟媽媽“耍無賴”:“媽媽,媽媽,肚子裡的小精靈還不餓呢,說他們還不想吃飯”,好容易連哄帶說的吃了幾口,到了晚上下樓玩的時候,才跑了幾步,和和就說跑不動了,背後的汗把衣服都打溼了......看到和和媽媽有些發愁,有個寶媽說和和可能是“脾虛”,可是和和媽媽又搞不懂了,脾虛是說脾臟功能不好嗎?

此“脾”彼“脾”大不同

很多媽媽一聽醫生說孩子“脾虛”,就很容易自然聯想到我們常說的“脾臟”。其實這個脾虛指的可不是“脾臟虛”,它們之間有聯繫,但又不相同。

愛感冒、胃口差、不長個,秋冬交替,媽媽們要格外注意這件事

脾臟的位置

脾臟是西醫的概念,指的就是解剖學上脾臟這個器官,它位於腹腔的左上方,是人體重要的淋巴器官。脾臟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第一,貯存血液;第二,脾臟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可以吞噬血液中的病菌、異物等致病因子以及衰老的自身細胞;第三,脾臟能夠製造免疫球蛋白、補體等免疫物質。從以上幾項不難看出,脾臟在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它又與孩子不思飲食有什麼關係呢?這就要來說說中醫中的“脾”。

愛感冒、胃口差、不長個,秋冬交替,媽媽們要格外注意這件事

中醫所說的“五臟六腑”

與現代醫學相對應的,中醫中有“臟腑學”。“五臟六腑”就概括了中醫對於人體內臟的分類,其中“五臟”指的是心、肝、脾、肺、腎,而“六腑”指的是膽、胃、大腸、小腸、膀胱和三焦。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五臟六腑”並不是現代解剖學中所說的單個器官,而是依據其功能進行劃分的系統。所以“脾”是一個整體而模糊的概念,包含“脾臟”,但不僅僅包含“脾臟”。

脾的形態學基礎是脾臟和胰腺,而脾系統指的是包含了胃、脾、胰腺、大小腸在內的消化系統以及“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承擔著消化吸收、血液生成、能量轉化、水鹽代謝等生理功能,維持人體各系統生理平衡的相互聯繫的一個系統。

所以,我們所說的脾虛,指的就是具有這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系統出現了失常,而並不是指脾臟有異常。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脾虛”

其實概括一下脾虛對孩子的影響,我認為主要有“消化”和“免疫”兩個方面,就是消化吸收不好和免疫力低下,這兩者其實也是互為因果的,就像我們常跟孩子說的,好好吃飯身體棒,好好吃飯吸收營養是前提,身體棒是結果,反過來說也是一樣,身體好胃口才能好。下面我們來具體瞭解一下孩子脾虛會有哪些表現:

第一,“吃飯困難戶”。看什麼都沒食慾,吃什麼都沒胃口,無論是青翠可人的蔬菜還是濃香四溢的紅燒肉,好像都激不起她半分興趣,吃飯比吃藥都難。不僅如此,小肚子還時常脹脹的,拍上去像小鼓在響,有時孩子還會說自己肚子痛。也有些孩子胃口挺好,但是總是積食,這種現象叫做“胃強脾弱”。

愛感冒、胃口差、不長個,秋冬交替,媽媽們要格外注意這件事

第二,“臭臭有異常”。以前我曾跟朋友開玩笑,說每個媽媽都是“屎學家”,的確,孩子的“臭臭”確實能夠反映出他的消化吸收狀況,如果脾虛,孩子會出現大便溏薄或者是大便乾硬的情況。

第三,“愛生病的嬌寶寶”。有研究結果證明,脾虛的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力低下問題,所以也就更容易出現生病的現象,尤其是反覆的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愛感冒”。另外一部分孩子在生病後也會出現一些脾虛的表現,我們稱為“感染後脾虛綜合徵”。

愛感冒、胃口差、不長個,秋冬交替,媽媽們要格外注意這件事

第四,“不長個的小豆豆”。前面提到,脾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消化吸收、血液生成、能量轉化等等。雖然考慮到遺傳等各項因素的影響,不能拿同樣的身高體重標準去衡量每個孩子,但孩子脾虛會影響到營養的吸收,甚至造成營養不良,身體消瘦,面色發黃,使身體的生長髮育受到影響。

第五,“睡不安穩的搗蛋鬼”。有些孩子越是到了晚上越表現的異常興奮,甚至睡覺的時候也不能安靜下來,整夜翻來覆去,還時不時的發出“咯吱咯吱”的咬牙聲,活像一隻小老鼠,其實這也是脾虛的表現。

愛感冒、胃口差、不長個,秋冬交替,媽媽們要格外注意這件事

地圖舌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比較直觀的表現還有舌苔和手足心,如果孩子舌苔白膩或厚黃或出現地圖舌,手足心熱,容易出汗,也要考慮可能是脾虛引起的。

造成小兒脾虛的原因

在生活中,脾虛的孩子並不少見,甚至可以說非常常見,而“健脾”也是媽媽們永不過時的話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主要是由以下幾點原因造成的:

首先,“脾虛”是由孩子生理特點所決定的,可以概括為“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宋代醫家錢乙將“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概括為小兒的生理特點,把“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概括為小兒的病理特點。

孩子本身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因為他們具有獨特的生理特點,一方面身體各方面沒有發育成熟,另一方面又因為處於生長髮育期,所以自身對各方面營養的需求比較高,具體到消化系統來說,就是沒有發育完善的消化系統要承擔著超負荷的消化吸收的任務,加上孩子因為年齡小,不容易控制自己的飲食,容易愛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懂得節制,更不懂得均衡飲食,如果父母控制不得當,就容易出現偏食或者暴飲暴食,引起消化不良,抵抗力下降等問題。

愛感冒、胃口差、不長個,秋冬交替,媽媽們要格外注意這件事

另外,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錯誤的餵養方式也會造成孩子脾虛。比較典型的包括端著碗追著餵飯、總擔心孩子吃不飽而喂的過多、毫無原則的給幼兒“進補”等。

再次,抗菌藥物的濫用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愛感冒、胃口差、不長個,秋冬交替,媽媽們要格外注意這件事

前面說了,在脾虛證和細胞免疫相關的研究中發現,脾虛的孩子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免疫力低下的問題,這也就意味著脾虛的孩子更容易生病,雖然現在對於兒童輸液的管控已經非常嚴格,但還是存在著口服抗生素濫用的現象,也有些家長為了避免病情發展,孩子一感冒就給吃消炎藥,這就屬於典型的抗生素濫用。一方面抗菌藥物本身就存在刺激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容易引起孩子噁心、嘔吐、腹部不適等;另一方面,長期反覆使用抗菌藥物也會使體內菌群失調,當然也包括我們腸道內幫助消化的菌群。菌群失調,會影響腸道功能,自然也會影響到人體的消化和吸收。

孩子出現脾虛,該如何調理

在考慮孩子生理特性的基礎上,對待脾虛的孩子,首先要從調節飲食著手,再配合一些其他的措施:

愛感冒、胃口差、不長個,秋冬交替,媽媽們要格外注意這件事
  • 避免給孩子食用油膩的食物和甜食,雖然孩子都對甜食愛不釋手,也喜歡油快餐食品,但父母要注意控制量,這些食物是不健康的,偶爾解解饞不是不可以,但不要經常吃;
  • 因為孩子的身體對於蛋白質、維生素等的要求比較高,所以每天要保證攝入一些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比如牛奶、瘦肉、魚、蛋或豆製品等,均衡攝入五穀雜糧和水果蔬菜;
  • 在夏天,很多人都喜歡來一根冰糕或者喝一瓶冷飲,雖然感覺上很過癮,但過冷的食物也是不適合孩子的脾胃的,所以千萬不要貪涼;
愛感冒、胃口差、不長個,秋冬交替,媽媽們要格外注意這件事
  • 對於大便乾燥的孩子,不要因為孩子“上火”常給孩子吃一些寒涼的藥物,包括涼茶等;
  • 每頓飯吃到七八成飽即可,吃的過多反而會給孩子的腸胃造成負擔;
  • 從日常保健的角度來說,媽媽可以適當學習一下推拿,時常給孩子按摩一下,常用的手法包括:補脾經、揉板門、運內八卦、揉足三里、摩腹、揉臍、捏脊等,尤其是秋冬交替時節,每天睡覺前按摩一下,還可以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愛感冒、胃口差、不長個,秋冬交替,媽媽們要格外注意這件事
  •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要加強鍛鍊,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助於孩子消化,能夠提高孩子的食慾,同時多進行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也有助於孩子身體的生長髮育,可謂是益處多多。

綜上,調理“脾虛”還是要以合理飲食為主,要從日常著手,長期堅持。

中醫說,脾是後天之本,生化之源,爸爸媽媽是孩子最好的保健醫生,希望每個孩子在父母的呵護下都有一個健康的脾胃,吃飯香香,身體棒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