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考法考、注會等

通過考試就能過上驕奢淫逸的生活嗎?通過考試並沒有什麼意義嗎?

我們為什麼要考法考、注會等


​今天看到《法學生就業白皮書》,提到律師平均月收入7000多塊,並且平均工作時長超過8小時。

另看到有同學後悔花一年年時間通過法考,不執業,感覺毫無用處。


我們老師常常和同學說,你們要加油,通過法考就能過上“驕奢淫逸”的生活。


很多朋友在微博上問我,通過注會能夠具體從事哪些職業,能賺錢嗎?


其實,上面的法考、注會也可以替換成保代、ACC、FRM、CFA等考試。今天,一併聊一聊。


一、通過某個考試,不會讓你過上驕奢淫逸的生活


無論是法考、注會、保代,在這個時代,沒有任何一個考試,能夠讓人直接獲得很高的收入和社會地位。如果說有,大概保代考試剛剛推出的時候,可以做到:2004年第一次保代考試,產生了第一批保薦代表人,當時要求一個IPO項目有兩名保代簽字,且在一個項目完成前,保代不能再籤新的項目。於是形成了保代的“通道”——即券商要拓展IPO項目,必須有足夠數量的保代。所以各券商為了獲得更多的通道,不惜重金挖其他機構的保代。2004~2005年,保代的薪水+津貼,已經有年收入超過百萬者。那可是2004年的年收入過百萬。所以,在當年,考過即金領好不誇張。


但現在也不行了,第一,這麼多年,保代供應量逐漸上來了。第二,IPO時斷時續,導致在IPO關門的時間段,大量考過試,但籤不了字的準保代,地位也十分尷尬。隨著註冊制的推出,保代的重要性又進一步下降。所以,這些年,新晉的準保代收入不但沒有上升,反而比起2004~05、06的黃金歲月,可能還有所下降。考過了試,也要在團隊裡尋求項目簽字的機會。在中小券商,一年IPO、定增項目可能就沒幾個,簽字機會可謂稀缺。在大券商,基本大家都過了考試,項目多,等簽字的人也多。


法考更不用說,通過法考,只是意味著有資格去當律師,去考法院、檢察院,去當公證員。而真正的執業賺錢,還需要經歷律所的實習期、新律師的上手期、積累客戶案源的積累期、厚積薄發的收入期和風險期。


注會的路徑也是,如果有機會進入好的事務所,比如四大。從助理審計員做起。我記得我本科畢業時,誰要是去了四大(這裡都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不是四大AMC等等),我們很羨慕,起薪8、9千,還有加班費,忙季應屆生收入過萬。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收入水平幾乎沒漲,反而被央企的收入福利超越了。如果幹得好,機會好,後面慢慢升經理、高級經理(它的簡稱竟然是SM,券商也有這個級別,不過我升SM的時候還是挺開心的),工作8、9年,收入到50、60萬,也並非每個人都能達到的。


有同學問,我是學霸,如果左手法考、右手注會,我去投行工作,或者去頂級諮詢公司工作,或者銀行總部工作,是不是易如反掌?後面就開掛模式,十年走向人生巔峰?


太天真了!站在門口,兩手空空,啥證也沒有,覺得法考+注會雙證巨牛無比。但等你考過一發現,雙證、三證、N證的人——一堆一堆的。過去我們的投資團隊就四個人:我們頭43歲,銀行出來的,有律師證、高級會計職稱;女同事比我大4歲,注會;男同事和我同歲,CFA三級;


有一年,我們部門招兩個應屆生,簡歷收了200多份,給20個筆試名額,老闆讓我一晚上曬出來。司考+注會6門全科的至少3、4十個。注會過了三四門的一百好幾。真是時間緊任務重,先把證書多實習多的挑出來,最後沒辦法了,這些人當中,誰的照片好看就往前放。第二天早上報給領導20份簡歷。領導說,那通知他們過來參加筆試,我挨個打電話,第二個姑娘電話號碼少寫了一位,我念叨了一句,這同學真粗心,給她寫封郵件?或者打到學校裡去問一下?哪裡有著功夫啊,直接從後面補一份簡歷進來就行了嘛。


這些小朋友們進來以後,也只是投資團隊的初級崗位,前幾年連上年終獎,行情好的時候20~30W,年景不好,甚至趕上風險項目,到5、6年也可能是20W。加班、出差是常事。如果做砸了項目,還要終身問責。


是不是寫的太過殘酷了?其實身處其中,比這還要殘酷。因為利益越大的地方,一定紛爭最多,競爭最為激烈。剛剛工作幾年,我和一個環衛局的朋友聊天,他說他們單位的鬥爭多麼殘酷,我說我們這裡也有很多麻煩事。他說,理解理解,我們這裡天天和shift打交道尚且如此,你們那裡天天和錢打交道,只會更殘酷。


二、那法考、注會等考試通過的作用是什麼?


我本想用“意義”“價值”,但這兩個詞太大了,直接說“作用”吧


在我看來,這些所謂的“大”考試,最大的價值在於門票和選擇權。對的,你獲得一張門票。不管劇院裡已經有多少人,沒有門票,你就進不來,有了門票,你可以不來,但你想進來看戲,是可以的,而不存在翹首以盼,但被擋在門外的情況。


我們一路讀書下來,其實也慢慢明白了:考上好高中,不一定能考上好大學。因為好高中中等生是最多的,也有差生,好學生且能上好大學的也是小比例。考上好大學,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還有像吳謝宇這樣的極端案例呢。即便找到好工作,也不一定能這一輩子順風順水。比如當年有同學考上海關公務員,沒幾年就出事了呢。


但是,每一步,為了能夠上這個好學校、能夠去這個好單位,我們都曾經有過全力以赴,為此焦慮,為此開心。因為我們知道,在最終結果未揭曉前,選擇一個好的學校,大概率會比一所排名靠後的學校更好,大概率會遇到更優秀的同學,大概率個人會獲得更好的成長環境。


法考、注會也是一樣。時間是一個奇特的東西,不管你在幹什麼,它都按照自己的節奏往前走。一段時間,你要麼做點什麼,要麼不做什麼;做了A就不能再去做B。一年時間,可以選擇在單位拼命工作、加班獲得事業上的進步;也可以選擇做最低量的工作,多和朋友家人在一起;也可以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某個考試中去。


考試,只是諸多選擇中的一項。它並不具有更高的價值。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在價值上標榜考試就比在家裡歇著要強,看書就比刷劇具有更高的價值。但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中,法律、財會都是顯學,是所有劇場中,通用性最高的兩張門票,也是所有劇目中,價格比較高的兩張門票。

我們為什麼要考法考、注會等


你說,我就喜歡在家宅著,從來沒想過去劇場,可以的。


但如果你說,我不想在家宅著了,想去劇場看看,那就得有這張門票。


法考,在過去最為友好的一點就是,無論你過去做什麼工作,學什麼專業,你都可以考。考過,你就有轉型到法律行當的機會了——就這一點,就足以讓它在價值上熠熠生輝,這就是職業領域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啊,這就是“通過考試立刻轉型”啊。社會結構轉型,經濟轉型,有多少人困於當初父母給的“安排”,有多少人困於一個每況日下的崗位,又同時感慨自己沒有一技之長。而法考告訴你,來這裡,你可以的。律師是一個專業行當,但只要你足夠努力,參加一個對所有人都公平的考試,就有這樣的機遇。不需要找關係,不需要比身高、拼長相的面試。


什麼是選擇?首先得有的選!


我們感到絕望的時候,往往是沒的選的時候。畢業前,和大多數應屆生聊,你的理想是什麼?和工作十年的人聊,你的理想是什麼?可能被訪問者都會無奈的一笑:現在談理想有什麼意義。手中就這麼一個OFFER、工作這麼多年,就是一個飯碗,不喜歡,又不能丟。


考證,其實就是人為的創造選項嘛。通過法考,我可能去不了頂級律所,但是我多了律所的選項。在和一個辦公室文員或者保險公司銷售之間,你能夠對它們說:我不去,我去當律師了。也許並不能找到最愛,但可以給不喜歡的說再見。


通過注會考試,哪天真的離開體制,至少可以找一家企業,從會計、出納做起,或者找家小的事務所從零學起,餓不死了。


不同領域的頂級證書越多,你創造的選項越多。


我們為什麼要考法考、注會等


三、【成功】需要持續奮鬥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替代【成功】,所以只能用了這麼一個惡俗的詞。對成功,最貼近的定義大概是既定目標的實現。如果不單獨講,成功大概率就是成為賺很多錢的大律師,成為有地位的大法官,或者大公司的CFO,或者有自己的好公司。


上面這些目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像王思聰,也不能一步到位,也有走背字的時候。


我們全力以赴,通過考試,也僅僅是拿到一張入場券,可能到了一個更高的平臺。進入之後,還是在這個體系中金字塔的底層,然後按照這裡的規則,逐步打怪升級。如果實力夠,運氣好,能夠【成功】。但中途也可能被某一關的肥肥、弓箭手甲等幹掉了。但總體來說,只要沒徹底掛掉,即便沒有打通關,但回頭看,已然是半山腰的位置,比起當年那個站在門口,一臉問號的懵懂少年,已經成熟很多,擁有很多。可能是財富、聲望或者其他東西,但一定有一樣東西存在於你的心間:一種已經驗證的成長路徑,一種持續奮鬥可以獲得的竟然,而非縹緲的:我即便XXX也未必能成功的虛無。


四、考證,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不說執業問題,法考有一個很大的作用:對於法學知識的一次暴力填充。


曾經和我貿大的導師聊天。


我說,您在高校裡做的才是教書育人,我做的法考培訓只是應試教育。


導師說,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你們班同學,在課堂上有多少是認真聽課的,有多少是認真寫論文的。老師說的這麼多,有所少當真的。在學校,面對學生有種無力感。但我看你們的課堂,學生們是真聽課,真做筆記。不管是不是為了考試,在法考培訓班,大家是真學習。


還真是啊,因為交錢了,因為目的明確,所以這裡的學生,是真在學習。就我自己來說,也是司考後,法學知識達到了巔峰狀態,八大主幹學科,幾乎都能說出個所以然。


對於非法律專業的同學,它更是開啟了法學殿堂的大門。不管是否執業,所有通過法考的同學,起碼以後面對親朋借錢、交通事故糾紛、勞動爭議,會有一個基本的標尺,會知道如何輕易找到處理方式。


正如今年春天,因黑洞照片意外被口誅筆伐的視覺中國。非法律的網友譴責它、消遣它。但你學過著作權,會有些疑問,它到底有沒有著作權,它的大量訴訟,是不是著作權碰瓷。仔細研究,會發現,這竟然是一家堪稱偉大的工作——以法律+市場化的方式將圖片的授權、收費做到如此高效率、低成本。


王思聰被限制高消費,當大家感嘆英雄也會氣短,富二代創業也會失敗的時候,學過公司法你才會問一句,他作為股東怎麼會背鍋呢?不是股東有限責任嗎?往後再看,才知道,原來是背後的回購協議帶來的負擔。想想以後創業,在面對投資人的回購要求時,籤還是不籤。


蓮花味精破產重整,過去看,只是一家老牌企業走向衰落。但是學過破產法,你知道重整中有鳳凰涅槃的機遇。下面就可以考慮是不是該買點這家公司的股票。

我們為什麼要考法考、注會等


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世界也不再是那個世界。


因為,在你,花了一整年的時間,獲得了以法律或財會的視角,解讀這個世界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