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大師的1幅“畫中畫”有3個動感十足的場景,繪畫欣賞者有眼福

《基督降架》這幅畫作表達了莫臥兒皇帝阿克巴的興趣,他在1556年到1605年統治印度,其他文化的存在證明了他對不同宗教的寬容,這也證明了歐洲文化在印度的存在和由此產生的文化交流,1510年葡萄牙人在果阿站穩腳跟,阿克巴經常邀請歐洲的使團前往他的宮廷,已知阿克巴和他的拜訪者之間交換禮物,耶穌會的傳教士嘗試宣講他們的教義,並把《聖經》進程給他。

藝術大師的1幅“畫中畫”有3個動感十足的場景,繪畫欣賞者有眼福


葡萄牙的使節帶來了皇家多語版的《聖經》,這是克里斯托弗·普蘭廷1568年至1573年在安特衛普寫就的,然後《聖經》的版畫成為那時當地藝術家靈感的一個源泉,他們把其中的主題融入莫臥兒的風格,分界處的花形渦卷是典型的莫臥兒風格,而強烈的歐洲影響在這幅《基督降架》畫空間的劃分、色彩和中景的建築上體現得很明顯。

藝術大師的1幅“畫中畫”有3個動感十足的場景,繪畫欣賞者有眼福


這位藝術家一定已經意識到了歐洲的技巧和《聖經》的插圖形式,十字架作為一個慣用的支架,將構圖劃分成左右兩個區域,人物的舞臺劇造型讓人想起歐洲人對基督教場景的描繪,強烈的藍色、綠色和紅色顏料以及人物誇張的衣服層次,都讓人回想起歐洲人的實踐,小天使和飛於雲上的天使也是明顯的歐洲舶來品,

藝術大師的1幅“畫中畫”有3個動感十足的場景,繪畫欣賞者有眼福


遺憾的是沒人知道這幅16世紀的《基督降架》是哪個藝術家創作的;然而在17世紀時,畫家魯本斯也創作了一幅《基督降架》,1611年安特衛普的火槍手行會委託魯本斯(1577~1640年)為他們在這座教堂的祭壇繪製《基督降架》這幅三聯畫。行會的負責人是市長羅克可斯、魯本斯的親密朋友,他的肖像出現在這幅祭壇畫的右翼側板。

藝術大師的1幅“畫中畫”有3個動感十足的場景,繪畫欣賞者有眼福


魯本斯在他從意大利旅行回來後開始了這項工作,這導致這幅祭壇畫充滿了他剛從意大利學到的東西——從豐富的威尼斯色彩到卡拉瓦喬戲劇性的光線,再到古典雕塑完美的肌肉造型,中央的畫板上,有一群不同尋常鎖狀聯繫的人物被安排在軟塌塌的基督遺體周圍,這個對角線佈局充滿了驚人的動感,(從視覺效果看,又如同高像素的攝影照片、超寫實油畫,但是從情感上、色彩處理上,就連照相機都無法拍攝出來)對角線順著基督蒼白但充滿肌肉的身軀從十字架上滑下,從右上角咬緊裹屍布的尼哥底母開始,直到左下方的三角形——這是三位瑪利亞伸展手臂所形成的構圖。

藝術大師的1幅“畫中畫”有3個動感十足的場景,繪畫欣賞者有眼福

作品《基督降架》

每個人物不但參與了這個行動,也充滿了悲傷和激情,側板的場景和基督架沒有內在關聯,但有圖像上的聯繫,火槍手行會的主保聖人是聖克里斯托弗,其名字的希臘語義是“揹負基督者”,他出現在祭壇作品外部的一塊畫板上,三聯畫(也叫“畫中畫”)的三個場景——基督降架(中)、聖母往見(左)和引見神廟(右)描繪了基督作為凡人是如何出世以及被撫育的。

藝術大師的1幅“畫中畫”有3個動感十足的場景,繪畫欣賞者有眼福

魯本斯作品《基督降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