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史無前例宣佈“閉關”這招有效嗎

■本報記者 陸依斐

歐盟及其成員國領導人3月17日召開視頻峰會,同意採取對歐盟以外人員入境實施旅行限制等多項措施,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輿論認為,此舉等同於“封盟”。

有評論稱,歐洲各國政府近來採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這在75年和平時期是前所未見的,反映出歐洲作為新冠疫情大流行“震中”的嚴峻現實。同時,這場疫情正在考驗歐盟長久以來的運作模式。

罕見“封盟”

當天,歐盟領導人就遏制病毒傳播、醫療物資出口、促進科學研究和扶持歐盟企業進行了商討。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各方同意歐盟委員會有關對歐盟以外人員進入歐盟國家實施旅行限制的提議,暫定為期30天;同時將確保藥品、食品和貨物流通,確保歐盟公民能回國。

會議還決定,企業從歐盟出口口罩等醫療物資到其他地區要事先獲得歐盟成員國政府批准。同時鼓勵有關新冠病毒的科學研究,共享信息、開發疫苗,並將把疫苗提供給所有人;對這一領域的歐盟企業進行支持。

輿論紛紛用前所未有形容“閉關”之舉。

《紐約時報》稱,歐盟的這種孤立狀態在現代歐洲歷史上前所未見。這一新規是歐盟針對疫情做出的首個重大協同反應。

《華盛頓郵報》稱,這是26個歐洲國家領導人首次同意對大多數非常駐人口關閉其外部邊界。

《衛報》稱,歐盟通過了其歷史上最嚴格的旅行禁令。但“政客”網站稱,歐盟委員會不傾向用“旅行禁令”一詞形容此舉。

頭等大事

對於出臺這項新規,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給出的理由是,減少非必要的旅行能避免病毒在歐盟內,或是通過歐盟傳播。此外,非必要的旅行還會給醫療系統帶來更多潛在負擔。

上海歐洲學會副會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葉江指出,申根區包括多個歐盟國家,一旦接受第三國人員入境其中一國,便可在申根國家自由流動,這加劇了防疫難度。在此情況下,只有在歐盟層面進行封鎖,防控才能相對有效。

歐盟委員會向各國政府提交的提案中寫道:“只有申根國家在同一時間,以統一方式決定對所有外部邊界實施臨時的旅行限制,才能有效”。

葉江認為,此舉也標誌著歐洲抗疫行動隨著疫情變化再上一個臺階。背後是出於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思路:不封,疫情會雪上加霜;封,則會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權衡之後,歐盟選擇了後者。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指出,“封盟”是歐盟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做出的決定。上週是歐洲疫情出現轉折的一個關鍵節點。當時,各國確診病例不斷上升,世界衛生組織給出外部評估——歐洲已成為疫情“震中”,部分國家開始採取嚴厲的防控措施。同時,防控疫情從多數國家的待辦事項之一轉變為頭等大事,維護人員自由流動的原則讓位於各國控制疫情的現實考慮。

連日來,歐洲地區疫情持續惡化,一些國家確診病例數大幅增加。截至當地時間17日18時,意大利累計確診31506例,西班牙累計確診11178例,法國累計確診7730例。

隨著當地醫療體系、經濟和社會面臨考驗,多國升級防控措施,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對內限制社交活動,關閉公共場所;對外實行邊境控制,採取嚴格的旅行限制措施。其中包括歐盟軸心法國和德國。

德國政府宣佈自格林尼治時間16日7時起恢復針對鄰近國家的邊境管控。德國總理默克爾16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德國將採取“激進”措施。“這些措施在我們國家是前所未有的。”默克爾說,“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70年以來,我們從未見過類似情況。”

然而,對於是否關閉邊境,法國總統馬克龍早前表示反對“民族主義式的自我封閉”,認為這應該在歐洲範圍內決定。

崔洪建指出,部分歐洲國家單方面關閉邊境是出於兩個目的——阻斷申根區其他國家以及歐洲以外的輸入性病例。歐盟無法阻止成員國關門,於是代表歐盟關閉邊境,轉移部分上述職能,顯示自己有所作為。

路透社指出,在一些國家單方面實施邊境管控措施後,歐盟發現很難對衛生緊急狀況做出一致回應。一名歐盟外交官表示,“封盟”是為了說服部分國家放棄單邊行動,但預計很少國家會這樣做。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歐盟希望撲滅疫情在整個歐洲大陸點燃的“政治大火”。路透社分析,在疫情暴露出成員國之間的分歧後,歐盟正試圖重新獲得主動權。“我們知道威脅已在內部,威脅不再來自外部。所以這更多的是政治信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歐盟官員說。

此外,崔洪建指出,“封盟”是出於舍外保內的思路,即先確保內部邊境儘早開放,減少疫情對內部市場影響。隨著歐盟防疫重點從防輸入轉向內部防控,儘早形成共識,制定統一規範有利於推動各國在歐盟層面合作,也有利於各國儘早開放邊境,而不是各自為政。

更具象徵性?

目前看來,“封盟”將如何實施仍有諸多不確定因素。《紐約時報》指出,此舉有效性將取決於各國落實情況,歐盟委員會沒有能力強制執行。“現在就看他們怎麼做了,”馮德萊恩說,“他們說,將立即採取行動。”

路透社援引一位歐盟外交官的話說,此舉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徵性的,因為病毒已在歐盟內部蔓延,現有病例數量較高。由於公共衛生管理主要由歐盟各成員國政府負責,歐盟實際上在這方面能發揮的作用恐怕很有限。

此外,即便最壞情況得以避免——病毒傳播得以遏制,死亡病例得到控制,“封盟”看似會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政客”網站寫道,“這是真正的‘歐洲堡壘’,但不是所有人期望的方式。”

崔洪建預計,“封盟”在一定程度上是象徵性的,具體成效有待觀察,部分國家尚未完全停止國際航班。葉江指出,各國戰疫措施體現出儘管歐盟一體化程度高,但成員國還是主要行為體,歐盟只能起到協調作用,這在應對疫情問題上尤為明顯。

“政治”網站援引知情官員的話說,即使在17日舉行的歐盟領導人會議之後,捷克仍打算保持目前舉措——阻止大多數非捷克公民入境。“對許多成員國來說,開放內部邊界將是個問題。”另一位外交官表示。

《華爾街日報》稱,儘管成員國領導人支持“封盟”,但各國正在邊境管控和醫療物資方面採取單邊措施,壁壘正在歐盟內部形成。

《華盛頓郵報》稱,歐洲正在關上大門,可能很難重新開門。報道指出,現代歐洲建立在各國通過消除邊界,抱團取暖理念之上。但在短短一週時間裡,病毒肆虐導致各國在這塊大陸上以強硬方式重新劃定邊界,可能影響歐盟長久以來的基本運作模式。

“對歐盟而言,這是一個真正的威脅。”意大利前外交官、現在布魯塞爾擔任安全顧問的斯特凡諾·斯特凡尼尼說,“如果人們認為歐盟做得不夠,關注不夠,或者沒有迎接挑戰,便會追問歐盟存在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