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的關係

南斯拉夫最後解體成7個國家,它們分別是: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黑山、科索沃、塞爾維亞、馬其頓。

“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的關係

這幾天大家看到塞爾維亞總統向中國求助幫忙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新聞,塞爾維亞這幾個字經常出現在新聞中,那你可曾記得“南斯拉夫”嗎?

南斯拉夫(塞爾維亞語:Југославија),1929年-2003年建立於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國家,曾用名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以塞爾維亞族所建立的塞爾維亞王國為基礎,經兩次巴爾幹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兼併語言、文化相近的周邊小國黑山王國,吞併原來從屬於奧匈帝國的弱小斯拉夫民族聚居地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王國而形成的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垮了奧匈帝國,1918年12月1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聯合組成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定名南斯拉夫王國。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南斯拉夫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由眾多地區拼湊而成,文化、民族和宗教異常複雜。

1929年該國解散議會和諸個黨派,國王實行大塞爾維亞主義,瓦爾達爾馬其頓作為塞爾維亞的一部分併入南斯拉夫王國 ,塞爾維亞語、克羅地亞語、波斯尼亞語、黑山語非常接近,它們在南斯拉夫時代被統稱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1941年被納粹德國侵略。

1945年初,德國撤出南斯拉夫,國家重建。1945年,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建立起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的關係


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分裂為南斯拉夫聯盟、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北馬其頓和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南斯拉夫聯盟在2003年重定新憲法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黑山獨立,塞爾維亞失去出海口變成內陸國,2008年科索沃“獨立”,但未獲國際普遍承認。。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又譯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簡稱南聯盟或南斯拉夫)(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西裡爾字母:Југославија,拉丁字母:Jugoslavija,英文:Yugoslavia)是在1992年到2003年期間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由塞爾維亞共和國和黑山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共和國,首任總統是多布里察·喬西奇。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事件導致南聯盟軍隊從科索沃撤離,聯合國建立科索沃特派團,並結束20世紀90年代的南斯拉夫內戰。

“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的關係


南聯盟繼承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ocialist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的主體,為了使巴爾幹半島繼續分裂,歐盟促成塞爾維亞與黑山建立鬆散的國家共同體。2

003年,南聯盟共和國議會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憲章》,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除了共同總統、統一的軍隊、外交等國家權力,塞、黑兩個共和國有不同的法律、海關、貨幣乃至邊防部隊,憲章還規定,3年後,兩個成員國有權通過全民公決,決定是否另立門戶,分別成為獨立國家 。

“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的關係


2006年6月3日塞黑解體,黑山“公投”獨立使塞爾維亞失去出海口變成內陸國。

2008年科索沃“獨立”,但未獲國際普遍承認。

最後一個好好的南斯拉夫,在短短十幾年,相繼解體成7個國家,它們分別是,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黑山、科索沃、塞爾維亞、馬其頓。而其中科索沃還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承認,但是已經與100多個國家建交,已經事實上處於獨立狀態了,而南斯拉夫也是唯一兩次解體的國家。


“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的關係


“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的關係


“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的關係


“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的關係


“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的關係


“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的關係


“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