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這段時間,被迫跟娃一起隔離漫長時光的諸位爸爸媽媽們,你們還好嗎?

停課不停學的特殊模式,已經成為無數父母的新至暗時刻。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讓許多家長心絞痛的,也許不是娃跟自己搶工作電腦,而是永遠的天敵“別人家的孩子”。

疫情隔離的宅家時光,讓孩子們的對比更慘絕人寰:

別人家的孩子自己手繪課程計劃表,每天能叫親媽起床;自家娃上午9點也爬不起來,親媽來喊也秒變後媽。

別人家的孩子能專注聽完整節課,知識要點自主掌握;自家孩子表面乖如雞,實際上等於睜眼睡了40分鐘。

有個二寶媽媽說,老大上網課的第16天,每天都要心梗10000次。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吐槽歸吐槽,但實際上,如果孩子能真正提高學習力,當父母再累也能從夢中笑醒。每個叫苦連天的爸媽,心裡真正苦的,並不是自己累死累活的付出,而是:為什麼我們都這麼拼命了,依然教不出“別人家的孩子”?

阿信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孩子的命,由你不由天。

當爸媽這件事,交不得智商稅,但難免交智商稅。交不得,是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沒有試錯機會;難免交稅,是因為養育孩子的路千千萬,太多父母,手裡沒有一張靠譜地圖。

有時候,我們缺的不是各類前行工具,而是一本正確的領路手冊。錯的不是走了多少路,而是是否選對了路。

這本《學習的格局》能幫到的,就是像你一樣,肯停下來想一想的父母。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學習的格局》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譚盾、黃靜潔夫婦的育兒法

高曉松從小生活在清華大學的家屬院,他親眼見過無數大師級父母養出的奇葩,深知將門未必出虎子,但著名音樂家譚盾、黃靜潔夫婦改變了他的想法。


譚家兩位公子,大兒子以SSAT滿分的成績考入美國頂尖高中,如今在紐約大學深造導演系,小兒子正在一絲不苟備戰全世界最好的音樂附中,看了黃靜潔對孩子的教育,高曉松說:孩子的成敗,絕不是天命難違。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譚盾、黃靜潔夫婦及兩個兒子

他忍不住跟黃靜潔開玩笑說,兩個兒子都成了氣候,要不要再生一個?不然這教育子女的絕世武功,就浪費了。黃靜潔搖頭,再生一個太晚,抱孫子太早,不如把這些年的心得,與更多為人父母者分享。於是便有了這本《學習的格局》。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在一片險象環生的陌生區域,最珍貴的莫過於地圖手冊。這本《學習的格局》,如同一張教育地圖,不但指出切實有效的路,還標記了很多隱藏在我們常識中的教育陷阱,能顛覆絕大多數為人父母者的認知。


差生陷阱:孩子盡力,媽媽力盡。為什麼一萬小時定律不能成功?


對於一萬小時定律,你一定不陌生。

作家馬爾科姆·格拉德維爾在《異類》一書第一次提出了這個概念:天才之所以超凡,因為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大師的必要條件。


家長對“刻苦”更不陌生了,於是很多孩子在高壓下勤奮地刷題、重複練習,但結果收效甚微。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錯的是“一萬小時定律”,還是“勤奮”本身?

作者黃靜潔講了一件讓她印象深刻的小事:小兒子練琴。有天,她敏銳地注意到孩子練琴的姿勢改善很大,詢問原因後,才知道原來小兒子之前的姿勢很容易背部肌肉緊張,但是練琴久了,想改姿勢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沒想到小兒子憑一己之力,做到了。


他查到背部肌肉緊張,跟下頜不夠放鬆有關係,於是自己刻意銜住鉛筆練習,居然感受到了背部肌肉微妙的變化。於是他就找到了新的學習方法。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黃老師小兒子在2019年音樂夏令營


這比兒子學會多少首高難度名曲,都讓她感到欣喜。因為孩子已經自主避開了“一萬小時定律”最隱蔽的陷阱:無效成功。

這讓黃靜潔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利用卡普爾教授的“有效失敗”概念,給孩子建立起的機制生效了。


“有效失敗”概念,是由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教授卡普爾率先提出的。優等生付出的努力,在於“有效成功”,選對學習方式和方法,事半功倍;盲目迷信一萬小時定律,有可能只是在錯誤的路上重複千萬遍。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除了要用“有效成功”的視角重新看待“一萬小時定律”,還有一個關於犯錯的錯誤,是家長們常忽略的:孩子犯錯是陷阱,父母不讓孩子犯錯,是更大的陷阱。

對比卡普爾教授的模型可以看到,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不僅是“有效成功”,還有“有效失敗”。而當家長盲目追求孩子零犯錯的時候,也順便規避了本來能幫助成長的“有效犯錯”。


一旦孩子犯了錯誤,正是糾正他思維模式的大好時機,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不可怕,改正錯誤的過程,是孩子觸摸到自己力量的過程。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父母對於孩子的種種教育誤區,其實是自我的思維困局。

孩子天生不愛學習,除了虎媽狼爸,只能放任自流?


這本書裡,黃靜潔還為孩子們感到委屈。

家長褫奪了孩子的目標,替換成自己的;拿走了他們對學習的控制權,剝奪了學習的驅動力,最後得出唯有“棍棒底下出成績”的結論。

21世紀的驅動力來源已經悄悄改變,著名未來學家平克的給出的答案是:自主感、可控感和意義感。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讓孩子自主學習的秘密,只需要三步:

一、把學習目標還給孩子,不要越俎代庖,孩子自己制定目標,家長無需替他們上戰場,大部分孩子會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二、給予學習可控感。


讓五歲孩子讀哈利波特,或者十歲孩子研究紅樓,都是遠超孩子的“就近發展區”的不切實際的目標。只有讓他們的目標切實可行,才能真正讓孩子做目標的主人。


三、給孩子意義感。

很多家長會困惑,學習本來就是很苦的,哪怕孩子再感興趣,也很難打破“三分鐘魔咒”。

在書裡,黃靜潔給出了讓人眼前一亮的方法,最終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為之付出的意義感,才是真正讓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拖延症這個世界級難題,拖垮了每個陪娃寫作業的爸媽


別說小孩了,敢拍胸脯說自己絕沒拖延症的大人,估計也沒幾個。

大家只能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戰術上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對小孩來說,拖延絕對是學習領域的重災區。

低齡幼童很少有時間觀念,家長平時也不注意這方面的引導,直到忽然面臨寫作業的任務,大人小孩開始雞飛狗跳。

書裡介紹了一個非常好用的教孩子管理時間的小工具,就是下圖這張可愛的“時間餅”。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黃老師閨蜜女兒(8歲)畫的“時間餅”

培養孩子清晰的時間意識,從讓他們自主分配一天的時間開始。那些能自主規劃課程表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個從3歲開始就讓娃畫“時間餅”的媽媽。

畢竟讓小孩子做到管理自己的時間,非一日之苦功。

未來拼的不是成績,是格局


你知道嗎?職業是有半衰期的。現代科學發展變化太快,有時四年所學知識,剛畢業就慘遭更新甚至顛覆。

現在重要的技能,可能過幾年就從就業市場上消失,固態的學習思路,一旦掌握一勞永逸的技術本領,已經一去不復返。

那麼真正應該學習的,或者說,無法被時代所淘汰的是什麼呢?

能問出這個問題,說明你“學習的格局”已經準備要開始被拓寬了。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答案是“終生競爭力”。它包括:無論孩子面臨怎樣變動的學習規則,學習環境,都能很快適應的學習適應力,能夠儘快適應協作關係並在人群中突出的情商力,還有逆商力、交友力等等。

拿情商力舉例,我們都知道情商的重要性,但有時候,連自己的情緒也不能很好的控制,怎麼去教育小孩子呢?

這裡黃靜潔又提供了一個非常清新實用的小方法:叫12345。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1 是看著大拇指,告訴自己我不傷人

2 是我在心裡數數深呼吸

3 是講出感受

4 是找人幫助

5 是我想靜一會

這是美國學校給孩子們控制情緒的實用小工具。

因為情商有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能否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有了這個小工具,媽媽和孩子可以一起做角色扮演遊戲,這樣的訓練,對早期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這本書真的好讀又好用


如果不是看到這本書,我們可能根本不知道,用幾個小沙漏,就能搞定孩子看電視的難題。


書裡講到,4歲以前的小孩子並不是不想管理時間,而是他們沒有時間觀念。

為孩子買來不同顏色不同時長的沙漏,就巧妙地讓時間“看得見”。

時間變得更直觀,沙子流完,電視關掉,乾淨利落得讓人想流淚!原來小朋友並不是不講道理的啊!


這本書當之無愧為一本“優等生培養手冊”,但卻完全沒有晦澀難讀的問題。

條理清晰,結構簡單,一本教育類的理論書,居然讀出了小說的快感。行文都是大白話,沒有故作玄虛的難懂術語,“把最抽象的概念具體的講給你聽”,它做到了。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切實舉出實際的例子,毫無保留地祭出全部親測有效的妙招和小工具,在告訴你“為什麼”之後,再教你“怎麼做”。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黃老師小兒子的寫作大綱。在書中,一共分享了208個提升學業的小技巧,像這樣形象生動的例子還有很多


所以,這是一本對新手爸媽無比友好的打怪地圖。

當父母這件事,真沒有天賦可言,最初,每個爸媽都要承認自己是白紙,面對的還是一張白紙,但不能什麼都往上寫,也不能一無所知還滿臉驕傲。從懷抱裡的小生命稚嫩地呼喊你開始,你就是這紙藍圖的構建師。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慨是,果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這本書講到學習的格局,表面上是拓展孩子“學習”的格局。實際上是幫助父母理清父母視野裡對“學習”的誤區,指出一條事半功倍的道路,真正拓寬“孩子”的格局。


書裡梳理了對孩子而言真正重要的幾大學習力,不但闡述清楚它們的重要性,更難得的是,同時也把魚順手贈送:很多經過實踐驗證成功的具體教育方法,也一併附上。


再不開學,娃和父母都要瘋了?別慌,這裡有好辦法!

有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童年的幸福與否,在於父母“學習的格局”,受限於搭建孩子未來藍圖的工程師本身的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