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高中生因1篇作文,破格被985大學錄取

文|小海豚奶爸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今天講述一個十年前的事,目的不在於往事重提,而是想借鑑這件事,老生常談一個關於孩子的話題:為什麼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十年前,一篇755字的高考作文,引起了一陣轟動。當時,閱卷老師初看此文時,內心一陣忐忑:一篇不到800字的作文,裡面還有30個字,連自己也不認識。最終,這篇作為被閱卷組評為滿分作文。

《綠色生活》,橫空出世

考場外,一個高中生邁著自信的步伐走進考場。他叫王雲飛,是江蘇省如皋中學的學生。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高中生因1篇作文,破格被985大學錄取

在高考前2個月,他便有條不紊開始備戰高考。“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是王雲飛的座右銘。這是古人給予他的道理。他非常明白,只有保持平常心態,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考語文這一天,他迅速做完了基礎部分,開始構思作文部分。這次作文的題目是《綠色生活》。王雲飛開始打草稿、修正,然後謄上試卷。一篇文言文作文《綠色生活》,橫空出世。整篇文章用詞準確、氣勢磅礴、文言韻味十足。

呱呱小兒,但飲牛湩[dòng] ,至於弱冠,不明犍[jiān] 狀。佌佌[cǐ]之豚,日食其羓[bā]。洎[jì]其成立,未識豜豭[jiān jiā]。每齧毚臑[niè chán nào],然竟不知其夋[qūn]兔……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高中生因1篇作文,破格被985大學錄取

交上試卷,王雲飛從容地走出了考場。然而,一個半小時的考試時間,讓閱卷老師花了好幾個小時沒看明白,其中還有30個字,連自己也不認識。當時,閱卷老師以“懷疑卷”提交給專家組。專家組組長、古典文獻學專家吳新江閱後,發現文中有五六十個字,自己也不明白什麼意思。

經詳細閱讀資料後,這一篇《綠色生活》被專家評為滿分作文。最後,王雲飛被東南大學“破格”錄取。

沒有興趣,就沒有奇才

王雲飛家住農村,父親平日在外打工,母親在當地一家工廠上班。家裡有爺爺奶奶,還有一個患有小兒麻痺症的叔叔。爺爺奶奶在生活上尚能自理。王雲飛平日會照顧叔叔,閒暇時喜歡看一些古文書籍。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高中生因1篇作文,破格被985大學錄取

那時候,他還是高一的學生。高一課餘的時間比較多,同學們聚在一起會閒聊,而他覺得需要做點什麼。不知為何,便對古文有了興趣。為了能多認識一些古文字,從選修課一路讀到了《史記》、《資治通鑑》、《尚書》等。

隨著他閱讀量的積累,基礎也更加的紮實。在別人看來晦澀難懂的文字,在他眼裡變得更加的靈動。他在閱讀古文中,享受著文言文特有的魅力,和古人交談與千年。王雲飛說:自己對文言文的功底,並不是誰教出來的,這完全取決於自己的興趣。

父母培養孩子興趣的3種情況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人們再熟悉不過了。但一些家長在培養孩子時,並不能很好的把握。其實,父母更為困惑的是:如何發現、培養孩子的興趣。父母在培養孩子興趣時,通常會有3種情況。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高中生因1篇作文,破格被985大學錄取

1)撒網式培養

這類型的父母通常會考慮孩子的意見。媽媽會問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孩子則一臉茫然的表示,他似乎除了玩,對啥也不感興趣。於是,媽媽便結合孩子平日表現,給孩子報幾個興趣班,從中發現孩子的興趣。

還有另一種情況是,孩子興趣變化太快了,媽媽根本跟不上節奏。剛給孩子報了繪畫班,他還沒學一個月,就沒有興趣了。於是,又給孩子報了鋼琴班、書法班、舞蹈班……這類型的媽媽認為:孩子技多不壓身,多才多藝挺好的。

2)互補式培養

這類型父母培養孩子興趣的方法是:缺啥補啥。前段時間,一個朋友給孩子報了散打班。原因是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了。他家的孩子很瘦小、不善交際,於是經常被一些“壞孩子”欺負。孩子被欺負怕了,不願上學了,朋友無奈給孩子轉學,並報了散打班。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高中生因1篇作文,破格被985大學錄取

3)掌控式培養

這類型的父母會按照自己的意願,著重培養孩子某一些才能。孩子在興趣上,沒有過多選擇的權利。他們的興趣,會在父母的掌控中。比如,父母是鋼琴家,可能會著重培養孩子練鋼琴;父母是個商人,可能會把孩子送進美國MBA。

對於以上3種情況,並沒有絕對的“利弊”,都會出現一些好的情況,或者壞的情況。那麼,更好的一種培養孩子興趣的方式是什麼?發現孩子興趣,再著重培養。

如何發現孩子的興趣

孩子出生後,都會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標籤,即便是一對雙胞胎,在性格上也會有所差異。在日常中,我們很容易發現:有些孩子像只小猴子,從一塊沙發跳到另一塊沙發上;有些孩子是個“小話嘮”,每天喋喋不休的像是在演講;有些孩子善於做自己的事,最討厭的就是別人打擾他;等等。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高中生因1篇作文,破格被985大學錄取

據霍華德•加德納教授的多元化理論,每個孩子在某一方面,或多個方面,都會有自己更為擅長的領域。他將孩子的智能區分為8項: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觀察智能。

父母在培養孩子興趣時,先觀察孩子在哪方面具有較為突出的優勢,然後再著重培養。比如,孩子是個“小話嘮”,培養孩子語言方面的才能,孩子可能會更加喜歡;孩子喜歡做自己的事情,可能在藝術、研究領域有自己獨特的追求。

結合孩子突出的優點,再發現孩子的興趣,最後著重培養。這會讓孩子在興趣的引路下,不斷探索、不斷向前。至於愛因斯坦為什麼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顯得並不重要了。當一個人興趣盎然時,就會產生強大的求知慾,這是孩子無限的動力……

關注小海豚的奶爸,每天分享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