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觀察」劉夏:24小時外匯市場自由落體 全球宏觀基金大規模清算“廣場協議”2.0恐登場?

「金融觀察」劉夏:24小時外匯市場自由落體 全球宏觀基金大規模清算“廣場協議”2.0恐登場?

劉夏/文全球在大規模在“流動性為王/現金為王”的危機模式下,對短缺的美元開始了瘋狂廝殺,跨品種、跨市場、跨資產的暴跌如血洗般一片狼藉。

外匯市場幾乎自由落體。

澳元兌美元以雷曼兄弟倒閉以來最快的速度暴跌,澳元兌離岸人民幣匯率跌至有史以來最低,兌在岸人民幣跌至4.0631,為1993年12月以來最低點。英鎊兌美元創下35年新低,與油價高度關聯的加元遭受重創。

不只是澳元,總的來說,主要外匯品種兌美元匯率都跌向自2004年以來最低點。

市場上的交易邏輯已經從“避險”切換到“流動性為王”,這也是美元瘋漲的原因。外匯市場目前已經脫離基本面,脫離了任何此前的交易邏輯。

“信貸問題”反應在“流動性”上,“流動性”引發罕見的“波動性”。

這一切都有一股全球宏觀基金大規模清算的味道,大規模止損被觸發、槓桿交易賬戶被迫平倉,進一步的風險正在全球市場蔓延。

在這種混亂的市場中,多種交易策略失效。橋水基金2020年1月1日至3月16日的各大策略產品全部錄得虧損:全天候策略下的三隻基金分別虧損12%、14%、9%;純alpha策略下兩隻基金分別虧損14%和21%;純阿爾法主要市場策略下兩隻基金分別虧損7%和11%;優化組合策略虧損18%。

在外匯基金中常用的順勢策略、逆勢策略、量化策略、事件交易策略等都因市場極端行情面臨巨大的挑戰。高槓杆的特性又進一步讓策略輸出面臨“變異”。

因流動性需要市場囤積現有的美元,美元大漲。隨著大規模清算和去槓桿化在全球各地展開,外匯交易桌上對於暴跌之中的非美貨幣仍是“賣、賣、賣”的心態。

隨著24個小時內各國貨幣的暴跌,各國央行有可能重啟1985年用到的補救措施嗎?

1985年,5家央行齊聚紐約廣場酒店,提出了後來的“廣場協議”,結束了強美元的歷史。在“廣場協議”的干預下,接下來的兩年中美元匯率急劇下滑。

今早亞市開盤,流動性稀缺放大了跌勢的速率。隨著澳元、紐元、英鎊、韓元等兌美元匯率在重力加速度下的自由落體,可能需要類似“廣場協議“的協調幹預來阻止美元升值。而更深層的目的是阻止多國匯率流血不止造成更深層的金融市場混亂與經濟蕭條。

在當時籌劃者的概念裡,“廣場行動”也是希望實現經濟政策上有意義的協調,而不僅僅是匯率上的調整。

回顧“廣場協議”,當時的公告使得國際貨幣市場的美元突然掉頭向下,歐洲進行了第一個約定的央行干預操作。在1985年9月最後一週和10月第一週,美國官方買進了1.99億美元的馬克、2.62億美元的日元。從10月7日開始的兩週內,美元迎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

10月的最後兩週,美元兌馬克的上行壓力降低,但對日元升值壓力的減緩速度要慢一些。

據紐約聯儲的文獻顯示,美國干預性賣出美元總計32億美元,日本、聯邦德國、法國和英國四國央行合計達到50億美元,十國集團國家其他央行合計超過20億美元。

終於,到10月底,美元兌日元下跌了13%,美元兌馬克下跌了10.5%,美元兌英鎊下跌了8%。10%-12%的初步調整目標得以實現。

外匯市場,這個連接所有資產品種、日交易量萬億級規模的黑暗森林,正在放大所有的非理性和羊群效應。

也許,市場的至暗時刻,也是一場黑色幽默。

(作者系雲核變量金融董事總經理,僅代表個人觀點。文章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