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案

冷雨


3《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體會偉人魯迅日常生活中平易溫和的一面,理解魯迅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

過程與方法:

學習本文善於擷取生活瑣事以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品味學習本文樸實無華而又情感深摯的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蕭紅筆下的魯迅形象,體會魯迅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

教學重點:理解蕭紅筆下的魯迅形象,體會魯迅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

教學難點:作者淺白質樸、清新雋永的寫作風格。

教法學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精讀、略讀 、速讀、、泛讀結合法。

教學課時:2課時。

預習要求:

1.通讀全文,查字典,給生字生詞注音釋義。

2.體會本篇深沉而豐富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出示魯迅先生的《自題小像》,請同學談談對魯迅先生的印象。實際上,魯迅先生是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

魯迅(1881—1936),20世紀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也是20世紀的文化巨人之一,魯迅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魂",文學不過是他傳播思想的武器。

魯迅的作品對人的精神創傷與病態進行無止境的發掘,對中國人的"奴性"進行了徹底的批判,是對現代中國人的靈魂的偉大拷問 。

他殘酷地鞭打著人的靈魂,也反對任何形式的忍從,他始終維護人的思想的獨立性和不妥協性。

主要作品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詩集:《野草》

雜文集:16本

還有書信、日記和學術著作等

《在酒樓上》

平庸對人的吞噬,絕望的反抗

《肥皂》

對意淫的偽君子的幽默諷刺

《社戲》

對純正善良的人性的呼喚

《紀念劉和珍君》

對生命的人道主義關懷,對革命的反思

《論"他媽的"》

封建等級制度造成的卑劣心理

《論照相之類》

封建性壓抑下的性變態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逝世。廣大群眾爭相奔赴萬國殯儀館瞻仰遺容,中共中央也來電弔唁。22日,送葬群眾多達數萬人。魯迅遺體覆蓋著上海民眾所獻"民族魂"的旗子,安葬於虹橋萬國公墓。


3《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案


蕭紅(1911—1942),中國現代女作家,原名張乃瑩,另有筆名悄吟,黑龍江呼蘭人。1933年與蕭軍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魯迅的幫助和支持下.1935年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開始用筆名蕭紅),蜚聲文壇。1936年,為擺脫精神卜的苦惱東渡日本,在東京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發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了香港。重病的蕭紅陷落在九龍,在一所臨時醫院裡去世。 這位自傳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著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進,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獨特風格的優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說,豐富了我國現代文壇的花苑。成為中國新文學史上一位有風格的傑出的女作家。

蕭紅 (1911—1942)

主要作品:《生死場》《馬伯樂》《呼蘭河傳》《小城三月》

三、文題背景

1.文題闡釋

從文題可以看出,本文是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回憶、懷念,文中共回憶了魯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瑣事。

2.創作背景

魯迅說過:"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會朽的腐草。"為了培育蕭紅這朵中國三四十年代中國女性文學園圃的奇葩,魯迅甘作春泥,甘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傾注了大量心血;魯迅去世之後,蕭紅從悲痛中振作起來,陸續出版和發表了《馬伯樂》《回憶魯迅先生》《呼蘭河傳》等名篇佳作。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樣,

繼續滋養著中國文壇的茂林佳卉。魯迅和蕭紅

之間的情誼已經成為文壇佳話,被千千萬萬的讀者傳誦……在林林總總的魯迅回憶錄中。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一枝獨秀。它不僅是魯迅回憶錄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國現代懷人散文的典範,是敬獻於魯迅墓前的一個永不凋謝的花環。

由於作者蕭紅跟回憶對象魯迅之間有著直接交往,對回憶對象充滿著緬懷崇敬之情,素材又來自於親歷、親聞,因此作品不僅富於史傳性,而且也富於文學性。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完成以下三個任務:

1、標明小節。

2、標出讀不準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詞語。

3、作者回憶了魯迅先生的哪些生活場景?請給每一部分加上一個小標題(可以用文中的語句,也可自己概括),看看誰的小標題更恰當。

你能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嗎?

Yán qián wěn lèi lüè ti pōu yāng

筵會 虔誠 紊亂 肋膜 掠奪 抽屜 解剖 遭殃

ō hé

噢的一聲 闔一闔眼睛

堵塞(sè) 差不多(chà)

塞 邊塞(sài) 差 差別 (chā)

活塞 (sāi) 出差(chāi)

參差 (cī)

大病差後(chài)

給紅色字注音:

咳嗽(késou) 筵(yán)會

窘(jiǒng) 抽屜(ti)

闔(hé) 躊躇(chóu chú)

虔(qián)誠 抹(mǒ)殺

肋(lèi)膜 紊(wěn)亂

嘮叨(lāodao)隔三差(chà)五

詞語解釋:

【鑑賞】鑑定和欣賞(藝術品、文物等)。

【筵(yán)會】即"宴會",指賓主在一起飲酒吃飯的聚會(指比較隆重的)。

【窘(jiǒng)】①貧窮。②為難。③使為難。課文采用的是第二種解釋,難堪。

【曠代】當代沒有人比得上。

【聽子】用鍍錫或鍍鋅的薄鐵皮做成的裝食品、香菸等的筒子或罐子。

【躊(chóu)躇(chú)】①猶豫。②得意的樣子。課文中用的是第一種解釋。

【抹(mǒ)殺】一概不計;完全勾銷。也作"抹煞"。

【紊(wěn)亂】雜亂;紛亂。

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八件小事。小標題可以概括為:

1.魯迅的笑;2.魯迅走路的姿態;

3.穿衣裳的評論(詳寫);4.不遊公園

5.看電影的路上;6.紙菸;7.休息;8工作時間(詳寫);9踢鬼、談鬼(詳寫)10.吃魚丸(詳寫) 11.病中(詳寫);12.海嬰的誇耀; 13.明朝會(詳寫);

14.病好起來了(詳寫);15.木刻畫

16."若沒有我呢";17.病"好"了;18.他"休息"了。

第二課時


3《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案


五、研讀 賞析:

1、文中描寫了魯迅的哪些生活片段?

2、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個細節?最能看出他的什麼性格特徵?(可以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著手來談)

神情姿態:"魯迅的笑""魯迅走路的姿態",樂觀開朗、平易近人。

穿著審美:"穿衣裳的評論",自然樸素、人情練達。

飲食起居:"紙菸""休息",簡單隨和、體恤他人。

工作習慣:"工作時間",不同尋常,忘我精神休閒娛樂:"不遊公園""看電影的路上""踢鬼、談鬼",幽默風趣、童心未泯。

日常瑣事:"吃魚丸""若沒有我呢""木刻畫",待人接物、愛護青年。

對待疾病:"病好起來了""病'好'了",樂觀精神。

細節描寫的魅力:細節,即細小的動作或情節;文藝作品中描繪人物性格、事件發展、自然景物、社會環境等最小的單位組成;細節描寫要求真實、生動,並服從主題思想的表達。

尋找文中的細節描寫處,並說說其作用。

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裡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菸捲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

爽朗樂觀、率真可親、平易近人

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他剛抓起帽子拉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彷彿不顧一切的走去。

敏捷 性急 堅毅

餃子煮好,一上樓梯,就聽到樓上明朗的魯迅先生的笑聲衝下樓梯來,原來有幾個朋友在樓上也正談得熱鬧。

可是魯迅先生還是在飯桌上舉著筷子問許先生:"我再吃幾個嗎?"

" 好久不見,好就不見。"一邊說著一邊向我點頭。……轉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來,他是在開著玩笑。

幽默風趣可愛可親

許先生和魯迅先生都笑著,一種對於衝破憂鬱心境的展然的會心的笑。

魯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幾步,而後向我說:"他是販賣私貨的商人,是販賣精神上的……"

堅定樂觀

周先生在課堂上,一生氣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著她們,這種眼光魯迅先生在記範愛農先生的文字裡曾自己述說過,而曾經接觸過這種眼光的人就會感到一個曠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青年人寫信,寫得太草率,魯迅先生是深惡痛絕之的。……但他還是展讀著每封由不同角落裡投來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濟時,便戴起眼鏡來看,常常看到夜裡很深的時光。

對青年嚴格要求的同時又深切關愛

魯迅先生是一位 爽朗樂觀、率真可親、平易近人

敏捷 性急 堅毅

幽默風趣可愛可親

堅定樂觀

對青年嚴格要求的同時又深切關愛

的人


3《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案


六、探討與歸納

蕭紅眼中的魯迅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

生活中的魯迅蕭紅眼中的魯迅

①人之子的魯迅

②人之夫的魯迅

③人之友的魯迅

④人之主的魯迅

⑤生活之主的魯迅

生活中的魯迅蕭紅眼中的魯迅

①人之子的魯迅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兒子

②人之夫的魯迅一個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③人之友的魯迅一個培植晚輩作家的慈祥寬厚的長者

一個追求真理堅持真理的戰士

一個不卑不亢的學者

生活中的魯迅蕭紅眼中的魯迅

④人之主的魯迅一個美滿家庭的家長

一個和藹寬厚的平易近人的老人

⑤生活之主的魯迅瀟灑、幽默、風趣、

七、小結

蕭紅的這篇懷人散文內容涉及魯迅的飲食起居、待人接物、讀書寫作、休閒娛樂,在內容上沒有嚴格的邏輯順序,材料與材料之間互不關聯,形成某種斷裂,有些片斷即使倒置似乎也無礙於文章的連貫。這就表明,這是一篇非常情緒化的文章。作者動筆之前對於全篇的佈局似乎漫不經心,全無預設。動筆之後,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噴湧的泉水、飛湍的激流,盡情揮灑,形諸筆墨而成為藝術結晶。凡屬作者感到有詩意潛質和傾訴衝動的內容,她就斷斷續續地寫出,用感情的紅線將素材的珍珠逐漸織成一幅清晰的畫面。

可以說,雖然本文看似雜亂,但有一個情感上的線索。全文除了許廣平先生的一句極為樸實的感嘆,沒有一個地方有直接的讚美,卻處處透露出對魯迅先生的愛戴、讚美和景仰。同樣的,沒有一個"悲"字,但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沉重的悲傷。


3《回憶魯迅先生》優秀教案


八、文章主旨

這篇散文通過對魯迅先生的笑聲、走路、待人接物、讀書、寫作、養病、去世等生活細節的描述,展示了偉大的魯迅先生的平凡生活,表現了魯迅先生的審美情趣以及魅力氣質,抒發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熱愛和懷念之情。

九、鑑賞與寫作

1.語言風格

語言樸實。

課文記敘了魯迅先生的七件瑣事,詳寫四件,略寫三件。作者以樸實的語言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平易近人的魯迅先生。

文中充滿了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在文中,作者很少用"他"來指稱魯迅,多稱"魯迅先生",更多的時候,作者將這種崇敬和愛戴不露痕跡地融在了對瑣事的敘述中。

2.寫作技法

詳略得當。

七件瑣事,詳寫四件,略寫三件。

十、拓展閱讀

自題小像

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愛國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愛民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愛子

十一、佈置作業:

1、背誦魯迅先生的《自題小像》和紀念魯迅逝世三十週年臧克家寫的《有的人》。

2、積累魯迅先生的一些名言警句。

3、通過對本篇課文的學習,你對魯迅有沒有新的認識?請在隨筆中寫下你的體會。

4、觀察和自己比較親近的人的行為舉止,採擷具有個性的生活細節,體現人物的個性特徵。

板書設計

語言 質樸淺白 清新雋永 寫作特色

善於擷取生活瑣事 捕捉細節

作者印象中的魯迅:生活平凡隨意、為人寬厚仁愛,待友真誠悉心,意志堅定

偉大而平凡

課後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