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A股二次探底 四大因素將支持A股韌性走勢

本報見習記者 吳曉璐

3月19日,受外圍市場大跌等情緒性因素影響,A股跌破2700點,盤中最低跌至2646.8。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A股市場短期下跌,主要是受到恐慌情緒的影響。美股連續暴跌,並且多次熔斷,對投資者心理衝擊比較大。今年2月3日,節後第一個交易日,受疫情影響上證指數最低跌至2685,這次受美股大跌以及海外資產暴跌,A股再次下跌,相當於二次探底。

“從近幾年市場運行情況來看,2600是市場運行的一個底部區域,A股應該可以在2600左右完成調整。”楊德龍如是說。

楊德龍表示,疫情在海外的擴散,成為刺破美股牛市泡沫的一根針。近日,美股市場出現了崩盤式下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短短一個月之內跌逾30%,跌破2萬點,並且出現了4次壟斷,這在美國曆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美股大跌對全球資本市場都造成很大的衝擊,特別是和美股關聯性比較高的歐洲股市、日韓股市等,都出現了斷崖式下跌,但是A股表現出一定的韌性,主要有四個原因:

第一,A股目前處於歷史底部,盈率只有10倍,目前上證指數處於近幾年市場運行底部。美國股市處於10年週期的頂部,A股處於10年週期的底部,所處位置不同,導致了兩個市場出現比較大的分化,美股自由落體式下跌,A股短期調整,但是沒有出現大幅下挫。

第二,A股和歐美股市的相關性不高。據測算,過去十年,A股和美股的相關係數只有0.6,遠低於成熟市場之間0.8以上的相關性。所以美股大跌,影響到投資者情緒,對A股短期走勢產生影響。同時,由於美股、歐股和石油同時大跌,導致外資出現流動性緊張,需要撤回資金來回國內救火,包括從A股撤出。等到流動性恢復正常時,歐美股市開市企穩,這些資金會流回A股。長期來看,外資流入A股趨勢不會改變。

第三,從國內經濟來看,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國內經濟可能會下降,但是隨著復工率越來越高,二季度經濟會逐步回升,三季度和四季度會恢復到正常增長水平。疫情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是短暫的,不會影響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趨勢,尤其是對經濟轉型影響不大。國內提出的25萬億的新基建計劃,重點發展七大新興領域,有別於傳統的鐵公基項目,可以起到一箭雙鵰的效果,既對沖了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同時又有利於推動經濟的轉型,發展新興產業。

第四,未來十年,A股是最有吸引力的市場。過去十年,居民主要是把資產放到樓市,未來十年,居民儲蓄大概率會通過專業投資機構投向股市。如基金,節後出現了20只爆款基金,實際上是居民儲蓄向股市轉移的一個重要跡象。今年年初,銀保監會發文指出,要求銀行保險公司,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進入到資本市場做價值投資長期投資。這是很明顯的一個政策信號。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