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生活連接“雲”生活 新經濟催生新業態

新華社上海3月19日電 題:“宅”生活連接“雲”生活,新經濟孕育新業態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周琳、高少華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智能手錶、智能手環、半導體分立器件等高技術產品消費增勢良好,“雲”生活帶動部分消費電子產品銷量大增,讓不少新業態得以長足發展。

危中有機:“宅”生活拓寬數字生活場景

用大米做深蹲,用木頭椅子做箭步蹲……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各種奇思妙想的家庭健身小視頻迅速爆紅,跟著大咖直播,進行“宅家運動會”,成為不少用戶的新選擇。

梁智安是一位拳擊課程培訓師,2月初開始利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直播教授拳擊課程。他說:“第一次直播時,都不知道手機是橫屏好還是豎屏好,和會員打招呼也略顯不自然。”如今,這樣的互動方式已經成為不少教練的日常。

“雲擼鐵”的背後,是數字生活場景的進一步拓寬,此次疫情讓多數企業認識到向線上轉型、找數據要動力的重要性。

樂刻運動創始人韓偉認為,如果疫情持續,很多大型餐飲、酒旅行業容易出現現金流危機,只有線下運營能力的企業將會受到較大沖擊。

轉型線上、積極佈局,對沖線下損失成為不少企業的自救計劃。

疫情期間,在線問診、遠程醫療成為需求爆發點,在線教育、數字娛樂回到風口,生鮮電商需求旺盛,遠程辦公產業迅速成長,雲買菜、雲上課、雲醫院等多種互聯網+場景均有長足發展。

長久固化:“雲”生活增長需要業態成熟

但是,暫時火爆的數據並不意味著新業態的優勢就能自然長久固化下去,“雲模式”是否能夠持續發展,還取決於未來市場的變化,有賴於業態更加成熟。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給在線娛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網絡遊戲等數字經濟行業及其產業鏈帶來了向好的一面,不過,疫情過後,這些行業的需求可能會有所下降。

專家表示,短期爆發的產品如何實現長期的發展,留住這段時間新增的用戶,是數字經濟企業真正面臨的考驗。

“拿生鮮電商來看,及時配送、質量保證、後端供給等壓力的加大,倒逼生鮮電商在各項服務上要下足功夫,也暴露出生鮮電商前後端協同上還存在不足。”北京一家從事供應鏈管理的公司總經理陳虎東說,疫情期間,眾多生鮮電商出現用人海戰術來補足民眾需求的現象,這表明企業的應對能力還需加強。

北信源旗下遠程辦公業務的負責人表示,受此次疫情催化,遠程辦公需求短期激增,出現躍進式發展,這使很多同行忽略了客戶的體驗,“辦公數據安全、保密安全通信是不少客戶考慮的因素,因此私有化部署、數據防洩密、通信加密等,將成為遠程辦公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必要條件。”

形成閉環:增強新經濟“抗疫性”

接受採訪的專家說,從大的方面講,疫情會加速傳統行業企業向線上轉型的速度,這個過程是否順暢,關鍵是去除線上發展的泡沫,與線下有機結合,形成商業閉環。

“網絡平臺之所以能出現,是因為它本身的互聯網屬性。只有在已經做好了基礎架構的前提下,再遇上線下場景封閉,才可以放大線上。”韓偉說。

盒馬創始人侯毅接受採訪時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說:“此次疫情中,很多平臺型企業接不住需求,感覺訂單一下子衝上極限,就是因為此前準備不足。”人力的儲備、線下物流的對接,都必須形成良好的閉環,才能順暢地提供服務。

侯毅表示,“已經有不少年紀大的用戶,在此次疫情中培養起了雲買菜這樣的習慣,這對未來新零售的發展,是非常有機會的。”而如何服務好這個群體,顯然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目前,上海市相關部門在在線經濟、人工智能、區塊鏈、5G等方面,針對新興市場需求進行了前瞻性佈局,同時,通過定製化政策,撬動一批在線科技、產業互聯網、智慧醫療、生命健康項目落地,重塑產業發展格局,為疫情過後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增能蓄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