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生:防控疫情過度衝擊保險業和經濟

□朱儁生

疫情使得保險業務成長面臨壓力,壽險業務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壽險中介人員收入和就業都受到衝擊。業務下滑增大了中小保險機構的現金流風險和經營壓力。另外,保險資金運用的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進一步加大。為了更有效地應對疫情的衝擊,要採取有效措施,遏制保險業務、特別是壽險業務的下滑及其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要進一步發揮保險保障、增信與投資功能,緩解疫情對於實體經濟的衝擊。

疫情暴發以來,銀保監會等部門先後發佈《關於加強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服務 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通知》等,行業多措並舉積極應對疫情的影響,一是優化產品理賠標準,適當擴展保險責任;二是加強科技應用,創新保險服務方式;三是保險機構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朱儁生:防控疫情過度衝擊保險業和經濟


防控疫情過度衝擊保險業和經濟,筆者建議如下:

第一,加強保險科技運用,提升服務效率。監管部門要儘快出臺《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完善互聯網保險監管規則,引導互聯網保險業務健康發展。保險機構要在人才、組織、文化等方面深刻變革,將科技應用於保險經營管理的各個業務流程、服務環節與價值鏈,提升科技賦能的水平,促進保險產品創新、銷售渠道變革、業務管理模式變革以及推動商業模式創新,提升服務的便捷性和可得性。

第二,為新經濟形態提供有力保障,降低疫情對消費的衝擊。一方面,疫情嚴重抑制了消費,並使得不少零售企業、餐飲企業陷入困境。另一方面,網購等新經濟形態為緩解疫情衝擊提供了緩衝空間。要支持企業為新經濟形態背後的服務人員提供醫療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保障,進一步發揮新經濟形態對於提振消費的積極作用。

第三,創新產品和服務,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保險機構要繼續創新產品,為企業因疫情防控要求進行封閉或隔離所導致的產品損失、員工工資及隔離費用支出等提供保障。要加大企業財產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業務拓展力度,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更多保障。要發揮保險業專業優勢,為企業提供安全風險評估、疫情防控培訓和隱患排查等風險管理服務,降低企業安全生產風險。

第四,發揮保險增信功能,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受疫情防控形勢較為嚴峻、企業復工困難等影響,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資金鍊緊張,甚至存在資金鍊斷裂風險。為了支持中小微企業,一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發展具有融資增信功能的信用保險和貸款保證保險業務,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緩解企業復工復產後面臨的資金壓力。二是創新資金運用方式,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資金支持。鼓勵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支持有條件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直接發起設立中小微企業投資基金,支持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投資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專項債券及相關金融產品。

第五,加強保險資金對社會民生重點領域的支持,助力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疫情暴露出我國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體系等民生領域尚存在不少短板,疫情之後亟須加強建設。要發揮保險資金期限長、穩定性高的優勢,強化與有關醫院、醫療科研單位及企業的服務對接,積極滿足衛生防疫、醫藥產品製造及採購、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科研攻關等方面的合理融資需求。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