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皇陵裡的兵馬俑,向後人透露著大秦帝國的輝煌

秦始皇陵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的陵墓,有著無數奇珍異寶和歷史文化研究價值,是中國文明的奇蹟。多少年來,一代又一代秦始皇陵的文物保護和修復工作者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心血,只為探究皇陵的地下奧秘,揭示中國曾經存在過的燦爛文化。

從1974年秦俑面世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立,無數工作者參與其中,無數關切的目光注視著秦始皇帝陵的文物工作,一次次重大發現、技術突破都牽動著人們的心,只因這是中華文化中極為重要的象徵。在這一工程中,有許多關於文物修復的故事發生。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皇陵裡的兵馬俑,向後人透露著大秦帝國的輝煌

真彩秦俑

其實兵馬俑本身是有顏色的,硃紅色的上衣配天藍色的下裳,粉綠色的上衣配粉紫色的下裳,是"地下勇士"們常見的裝束。然而,在埋藏2000多年、經歷了水浸火焚之後,大部分兵馬俑的彩繪已脫落。出土之後,環境變化會導致僅存的顏色也會在短短几分鐘內脫落。人們在驚歎之餘,甚至連拍照片的時間都沒有。

秦始皇帝陵園規模宏偉,地下埋藏豐富,但是很多軀體已支離破碎,彩繪大多脫落,只有極個別的陶俑相對完整為了還原繽紛的"大秦帝國軍隊",中國的文物保護工作者展開了與時間的賽跑。秦人在給兵馬俑上色時,先刷一層生漆,再塗飾礦物顏料,發掘時生漆會因失水而弱化脫落,因此考古人員非常精細地用竹籤、手術刀等工具處理。可即便如此,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文保技術還是無法穩定脆弱的生漆層,只能遺憾地看著兵馬俑從"彩妝"到"素顏"。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皇陵裡的兵馬俑,向後人透露著大秦帝國的輝煌

兵馬俑碎片修復

我們都知道文物出土後,根據其本身情況,制定的修復方案也不一樣,這一點兵馬俑亦是同理。在兵馬俑修復過程中,粘接時要從中間往兩頭進行。因為粘接過程中,即使再準確也會存在誤差,再加上破損時一些茬口本身就有損壞或缺失。從中間往兩邊粘接,這樣的話它可以把它的誤差變小。

從中間開始粘接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兵馬俑中間的部位最結實。先把最結實的地方粘好以後,再粘腳底下,這樣它便能立起來,之後再慢慢地往上粘。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皇陵裡的兵馬俑,向後人透露著大秦帝國的輝煌

提取照相

所有發掘出來的陶片用計算機先掃描,掃描完成以後,通過一種特殊的算法,讓計算機先進行虛擬拼對。"計算機虛擬拼完了以後,再用人工去核實,這樣就減少了陶片之間的碰撞,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對文物本身的二次傷害。在該技術引入以後,過去每年16、17個人能修繕約5到6件文物,現在這個數量能達到10至15件。數字技術不僅僅被應用於文物修復中。現在,走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不僅能看到修復好的兵馬俑陣、正在發掘和修復的兵馬俑和未發掘狀態的俑坑,還能通過各種科技展示手段欣賞文物。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皇陵裡的兵馬俑,向後人透露著大秦帝國的輝煌

蕭伯納曾說:"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暫時由我們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後交給下一代的人們。"只有做好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工作,我們才能更好的傳承和發揚我們優秀的歷史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